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研究

時間:2022-12-17 10:18:55

導語: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教育的獨特性使得學校在管理學生和教學管理中需要建立柔性管理制度和機制,進而才能有效突出以人為本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不斷滿足學生在學校管理中的情感需求和社會需求。同時,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也需要通過創建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方式,從學生的行為、心理等多方面有效實施具有親和力的教學管理工作,從而不斷轉變以往以古板制度約束的學生管理工作方式,營造以尊重學生良好思想和人格的校園管理氛圍。

關鍵詞: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制度

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制度對提升學校管理工作的靈活性起到了積極作用。以往剛性的學生管理工作和教學管理工作,過于以規章制度和紀律監督為中心,被動地讓學生接受相關工作內容。這種方式缺乏一定的情感性和靈活性,而且過于追求標準化的管理工作形式,也會降低廣大師生對于高職院校在教學和管理工作方面的積極性。所以,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實現和運用,可以推動學校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一、柔性管理理論概述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管理工作的心理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為有效促進高職院校全體師生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得到提升,需要實現對柔性管理理論的應用。柔性管理工作建立在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基礎上,提升各項管理工作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柔性管理理論與剛性管理理論相比,具有很大的管理意義和價值。柔性管理方式是以規章制度為核心,圍繞員工的實際工作需求和工作情況,組織和推崇人性化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實現全體師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調動,更加自覺地參與到柔性管理工作當中。并且柔性管理具有持久性、內驅性、感應性等特點,可以通過內在驅動和獎勵激勵的方式促使人們主動提升創造意識和規范良好行為習慣,不斷實現對他人個性和獨立人格的尊重,最大化地激發出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1]。作為與剛性管理理念相反的新型管理方式,柔性管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會以營造良好管理氛圍、剛柔并濟等方式,對人的行為和心理進行有效引導,從而構建和諧寬松的教育環境,促使廣大師生團結協作,團隊精神得到提升,全面突出柔性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和價值。

二、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工作價值

(一)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在高職院校柔性機制建設以及制定柔性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對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增強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在傳統高職院校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中,通常都是直接采用學校管理制度的方式,不斷約束學生的相關行為和學習理念,未能有效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進行柔性的管理,而且傳統的管理模式過于剛性,不利于更好地讓學生與相關管理制度產生共鳴。但是通過對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應用,可以讓學校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完善柔性機制管理制度和方式,并且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從學生人文關懷、情感教育等方面,實施柔性管理制度,進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推動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和運用。(二)形成以生為本的管理氛圍。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運用,有助于加深廣大教師對柔性管理工作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并且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管理工作中。充分突出高職院校在教學和管理工作中,以學生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特點,實現良好校園文化和管理氛圍的營造。同時,這種管理方式和制度不再以剛性管理和強制性的管理為主,而是通過激發學生內在管理意識和潛能的方式,促使學生和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自覺的行動,而且是自然而然地參與到學校管理工作當中,不斷由被動轉為主動的狀態,強化高職院校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推動學生有效地成人、成才、成功[2]。(三)提升學校管理的靈活性。加強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應用,可以解決活動過于程序、制度過于古板等問題,最大程度地發揮被管理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配合高職院校教學和管理工作,提升學校管理工作的靈活性。另外,柔性機制管理制度,在運用的過程中,是通過有效的責任心、耐心、愛心等方式,為學生解決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并且能夠采用讓教師參與管理治校的方式,不斷將廣大師生和教職工的潛能挖掘出來,進而推動各項工作的有效進行,而且柔性管理模式,對教職工的工作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增強其責任感和自覺性,進一步促進職業院校良性發展。(四)符合學生專業發展需求。在新時代背景下,為滿足學生專業發展需求,還需要通過應用柔性管理機制和管理制度的方式,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高職院校在以往學生管理過程中,都是以規章制度為中心,未能將相關教學管理工作與學生專業發展需求相結合,雖然這種管理方式能夠穩定和確保辦學工作的有效發展,但是不利于對學生良好價值觀和思想的引領。在應用柔性管理工作方式和制度的過程中,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堅持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充分對不同學生的專業性特點進行分析,并且通過情感教育、心理素質引導、心理教育等一系列的柔性管理工作方式,不斷解決學生在思想、情緒和心理等方面的問題,進而充分將學生視為高職院校服務和教學工作的對象與主體,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高職院校人性化教學管理工作效率。

三、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工作的現狀分析

(一)對柔性機制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在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制度應用和實踐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主要問題之一是缺乏對柔性機制管理工作的重視,由于高職院校教務和教學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圍較大,需要通過有效的柔性管理機制和制度,實現對相關工作的全面管理。現階段,高職院校在應用柔性管理工作方式方面缺乏力度,未能通過引入柔性機制管理和制度的方式,實現各個工作部門之間的有效銜接,進而使相關工作在具體落實和推進的過程中,出現職責不明確、管理范圍不統一等問題,影響高職院校柔性管理工作效果和質量的提升[3]。同時,在合理進行人員分配方面存在不足,未能結合柔性機制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加強對從事教務和管理工作的人員進行合理配置,進而使很多工作人員需要完成超負荷的工作內容,這對調動高職院校管理人員在柔性機制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不利影響。(二)忽略柔性管理中情感管理滲透。高職院校的柔性機制管理制度在應用和落實的過程中忽略柔性管理工作中情感管理內容的有效滲透,未能重視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實現對相關工作的柔性管理。在加強與教學管理人員和職工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方面缺乏力度,未能通過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師心理輔導等工作,實現柔性管理工作效果的增強,進而導致柔性管理工作的相關人性化管理特征難以更好地發揮出來,影響其教育各項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在人性化管理方式應用的過程中,還需要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工作通過人文關懷、心理引導的方式,不斷解決教職工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在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引導方面存在不足,進而使得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工作與實際管理情況分離,影響了高職院校柔性管理工作制度的應用效果以及管理效果的提升。(三)柔性管理機制和模式有待創新。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和師生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利用柔性機制和相關管理制度,實現對傳統管理工作方式的創新。當前高職院校柔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柔性管理機制和模式有待創新的問題,沒有通過柔性管理工作中的激勵機制、考評機制等,對員工進行物質和精神層面的鼓勵,從而使得柔性管理工作機制和模式依然存在傳統管理的局限性,影響相關柔性管理工作的有效推進,并且在結合員工實際成長需要,合理優化柔性管理機制方面存在不足,未能通過設定榮譽、信任激勵、獎勵等方式,調動各個部門和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不能更好地將人性化管理方式和價值呈現出來,進一步制約和阻礙了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發展。此外,在利用信息化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實現高職院校柔性管理工作目標的過程中缺乏力度,未能通過健全信息化的管理體系和方式,對廣大教職工進行柔性管理,導致柔性管理機制和模式依然停留在傳統的工作管理層面,不利于將信息化的管理優勢和作用在柔性管理機制中發揮出來,降低其管理工作效果和質量。

四、實現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路徑

(一)采用剛柔并濟的管理模式。在高職院校柔性機制管理制度有效實現和推進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剛柔并濟的管理模式,實現對以往管理方式的創新。首先,加強傳統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方式的有機結合,制定完善的柔性管理規章制度,讓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優勢互補。同時,在制定完善規章制度的過程中,還要結合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特征,積極對柔性機制管理制度進行宣傳,強化學生對規章制度的正確認識。并且所修訂的各項規章制度,要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和人性化管理特征相符合,進而有效避免以往按規章制度約束學生行為的管理工作方式。其次,在運用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教職工參與管理治校的方式,不斷將教職工的潛能挖掘出來,進而更好地推動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面發展,增強教師和教職工的工作責任感。最后,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應用,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不同學生的批評教育工作,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處理,進而才能讓學生在高校柔性機制管理的過程中,感受到管理工作的溫度,并且能夠與柔性機制管理工作制度產生共鳴,實現對學生良好的教育和引導。(二)實現柔性管理的情感滲透。在柔性機制管理制度應用的過程中,為提升學校管理工作的靈活性,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柔性管理機制工作原則,需要高職院校在柔性管理工作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有效工作目標,合理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工作。同時,還可以通過完善高職院校管理工作隊伍的方式,做好教職工和相關教師的柔性管理的培訓工作,進而全面提升柔性管理工作機制和制度應用的效率。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為推動學生有效緩解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可以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通過人文關懷、心理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得到提升,并且能夠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態和學習心態。而且通過滲透情感教育和心理輔導教育,也有助于調動學生自覺配合管理工作的積極性,更加容易接受柔性管理制度和相關規定。在做好教職工柔性管理培訓工作的過程中,要全面提升教師對柔性管理機制和制度的認識與理解,不斷向教師分享柔性管理工作的優勢和經驗,進而調動教師柔性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并且能夠更好地應用在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中。(三)創建柔性管理的激勵機制。為給予學生和高職院校員工有效的人文關懷,提升高職院校在行政管理、教學科研管理、后勤服務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需要高職院校在應用柔性管理機制和制度的過程中,創建柔性管理的激勵機制,針對不同層次的校園工作,采用不同的柔性管理制度和方式。比如,對于高職院校教職工,可以通過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的方式,對于工作效率較高和具有創造性的員工,給予相應的獎勵,提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知識層次較高的廣大教師群體,則在柔性管理機制制度運用的過程中,通過實行福利培訓化、職稱評優、獎勵激勵等方式,提升教師的凝聚力和工作積極性,進而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教學管理和工作中,推動柔性管理工作制度和機制的有效運行。(四)加強優秀校園文化建設。在運用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有助于高職院校營造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氛圍,充分突出學生的柔性管理工作主體性,并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情況,來規范相應的規章制度,實現對學生良好文化意識的熏陶,落實柔性管理工作機制。在高職院校運用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通過加強優秀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式,不斷將校園文化的和諧性呈現出來,進而有效突出柔性管理工作的特征。一方面,高校可以通過加強校風、學風、班風建設的方式,從多方面進行柔性管理,通過這些方式,對廣大師生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行為方式進行引導,進而有效形成積極向上的高職院校管理工作氛圍。另一方面,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為突出人本管理的理念和原則,還可以通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創建高職院校自主管理網絡平臺的方式,引導教師和學生通過活動和平臺,更好地參與到高職院校柔性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出柔性管理機制制度的作用和價值,增強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推動高職院校的和諧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運用柔性機制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要采用剛柔并濟的管理模式、實現柔性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滲透、創建柔性管理的激勵機制、加強優秀校園文化的建設。轉變以往為管理而管理的高職院校工作形式,進而充分將各項管理工作落實到位,最大程度地提升柔性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汪金杰.柔性管理在高職院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以一所新建高職院校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2):33—35.

[2]單文濤,王永青.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河北省高職院校師資柔性管理機制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8,16(1):62—65.

[3]陳曉玲.高職院校班級管理的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完美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15—16.

作者:趙僑月 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