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場和電磁場的環境問題探索
時間:2022-07-25 03:23:38
導語:電場和電磁場的環境問題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WHO將這種磁場、電磁場和電場所產生的生物影響定義為“生物影響”,并給出“有害影響”和“生物影響”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當暴露在外而引起的生物系統內部可檢測到的生理變化或可注意到的生理變化,那“生物影響”就發生了。而當“生物影響”超過了身體補償的正常范圍時,“有害影響”就開始發生,這是導致生物發生某種有害健康的特征。輸變電設施對生物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其能激發生物體內產生微量的感應電流和感應電壓,這些感應電流和電壓比生物體自身所產生的電流和電壓要小得多,這對生物體內是沒有任何影響的。據研究即使把一個生物體放到高壓30千伏每米下,它的生理特征還是正常的。對于磁場的影響,WTO給出:目前沒有哪一家實驗室能準確的證明,在環境中或在家里所碰到的磁場強度下,其極低的頻率會對人的行為和生理產生影響;有志愿者將自己暴露在磁場強度為5毫特斯拉的超低頻磁場達幾小時后,再對自己做臨床和生理測試,其中包括血液變化、心率、心電圖、體溫和血壓,而其一切都正常。而最對人類恐慌的傳言便是致癌,WTO對此也給出了明確的回答: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身體暴露到極低頻的電磁場會引起DNA的突變,因此極低頻電磁場是不會誘發致癌的;根據最近的把動物放進最低頻電磁場會誘導其致癌的研究,其結果是否定的。由于個別低頻暴露電磁場和兒童患白血病關聯的的研究表明,其缺乏科學研究依據。
二、電場、磁場和電磁場不會危及人體
輸變電設施中的電場、磁場、工頻磁場、噪音、高頻信號、低頻信號,其中能引起生物體微反應的是磁場和電場。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微電場和磁場隨處可見,當在家中接通家用電器,其導線周圍就產生微電場和磁場,并和地表形成微電場。在電力頻率定義中通常稱50赫茲頻率為“工業頻率”,這屬于極低頻率電場。電力博士陸家榆介紹,帶電導體所產生的極低頻磁場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消弱,因此在變電站設施周圍隨著其和外界生物體的距離增加,強度也隨著減弱。在電力設施周圍中,磁場和電場是互為獨立存在的,它們并不形成高頻波那樣向外界空間轉播和輻射能量并以波的形式傷害生物體。所以在世界各權威組織中所對極低頻對環境的影響研究中,他們都只提及電場和磁場對環境的影響,而從未提及電磁場對環境的影響。實際上,對輸變電工程設施的環境標準限定比國際標環境標準還要嚴格。WTO所推薦的國際權威組織所頒布的旨在保護公眾健康工頻電磁場強度在6千伏/米范圍內,其工頻強度暴露值為0.1毫特斯拉,其實在實際施工中還低于這個標準。事實上,在我們生活領域中,電磁場隨處可見。據測算,當我們在家中打開電腦或電視機時,當我們欣賞美麗的月光時,其實身邊的電磁場強度遠遠高于輸變電設施的電磁場強度。其實我們生活的周圍隨處都能看到產生磁場的物體,比如我們生活的地球,其產生的磁場比我們普通輸變電設施產生的磁場還要高,例如在北京測得的地球磁場為54微特斯拉,當在磁場轉動來測時,其磁場強度為100微特斯拉,其強度相當于輸變電設施產生的60~100倍。這就說明了,人類生活在幾十位特斯拉是沒有任何感覺的,即使在變電站值班24小時的工人也一樣,其健康也不會受影響。其實真正的電磁波殺手往往就潛伏在我們的身邊,其不那么引起人們的注意。據美國環境衛生院的研究表明,其實傷害人體的最尅禍首并非是輸變電設施,而是來這哪些冶煉設備、各種電器化交通、各種機動電器等。當這些電器工作是所產生的不同相位高頻波時,其不同相位高頻波穿過人體時,會造成人體的傷害。我們經常用的手機,接電話時,會產生1.8吉赫茲,就相當15厘米的的波,這對經常接聽電話的人來說傷害極大。其次還有微波爐等。
三、總結
經過上面的分析,極低頻電場、磁場和電磁場不會危及人體,因此電場、磁場和電磁場對環境的是良性的。
本文作者:李兆宇工作單位:綏化學院電氣工程學院
- 上一篇:影響電網運行的原因及措施探析
- 下一篇:工會文體對企業和諧發展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