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飽與環境保護問題研究
時間:2022-07-29 11:07:24
導語:溫飽與環境保護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吃飯問題與環保的關系
人類的溫飽問題與環境保護,從本質上說是一對矛盾。人類要生存,就必須向大自然索取所必須的物質資料,而環境的物質生產,一方面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其生產的速度遠遠落后于獲取的速度。再則,由于人類的排污、排毒和掠奪式生產,加之化學藥品的不規范使用,使自然環境逐漸受到破壞。在確保人類溫飽的前提下,如何保護好環境,使之不再惡化,讓人類社會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問題。索取與保護是一對利益之爭,人類索取解決溫飽,是屬于當前利益,保護好環境持續發展,屬于長遠利益,也可以說獲取當前利益是片面性發展,而保持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在這對矛盾中,孰輕孰重,兩者無法取舍。在權衡兩者的關系后,應堅持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片面性發展不可取,必須堅持科學發展。
2當代的生存發展方式
在當今科技、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現實生活中,堅持科學發展的道理誰都明白,卻不能完全解決這對矛盾之爭。如中國三江源生態保護區的重要性已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并且還制定了強有力的保護發展措施,也深得全國人民乃至世界的贊同。然而,由于地域性經濟的欠發達,當地的廣大人民群眾希望借開發三江源生態保護區之際解決溫飽和生存問題。延伸到當代經濟發展領域,發達地區,在發展中比較注重環境保護;欠發達地區,為了趕超發達地區,在指導思想上仍然采用“先發展后治理”的思路;不發達地區,為了解決當地人民群眾的溫飽,便采用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確保當前利益的提高。
3解決溫飽與環保的對策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13億人口中,農業人口占有相當的比重,工業欠發達,農業生產方式還較落后,解決溫飽問題乃是國之大事。所以,就國情而言,中國生態環境存在較完好的地方都位于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這些地區的人民群眾致富求發展、解決溫飽的門路較少,農牧民往往面臨著兩難的選擇:一是選擇當前利益,以解決溫飽,必然導致生態的嚴重破壞;二是選擇長遠利益,求得可持續發展,在沒有國家政策、經濟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就會導致農牧民“守著青山沒柴燒”,守著“青山綠水”挨餓受窮的情形,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生態“貧民”。這樣的結果,與社會的全面發展不相符,更是違背了長久可持續發展的本意。如何科學地解決好當前利益與長久發展的問題,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各級黨委政府、各行各業以及科技工作者應該研究探討的一個重大課題。如果不能科學地解決好當前的溫飽,或者說是當前的利益問題,那么,長遠的或者說是長久的利益將得不到保證,同樣,不能著眼于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當前的既得利益也不能得到保證。
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解決:(1)就中國一些經濟落后、發展條件欠缺、人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的地區而言,需要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如通過生態移民、生態補償等措施,引導保護區的人民群眾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生態資源。(2)對于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更要建立和完善生態環保的長效機制,制定切實有效的長效管理措施和政策法律法規,并充分落實到各種經濟領域中,把環境保護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中。(3)把環境保護的項目滲透在各種建設開發項目里,成為項目審批的第一依據。(4)建立強有力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手段,督促檢查經濟發展中有損害環境保護的各種行為,使環保管理成為政府的耳目和左右手,成為經濟發展的促進劑,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終實現經濟與環保的雙豐收,實現溫飽與環保的雙贏。
本文作者:段樹華工作單位:瀘西縣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
- 上一篇:煙草局黨建工作計劃
- 下一篇:淺談計算機等級考試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