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服務育人新途徑探討

時間:2022-11-17 08:56:10

導語: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服務育人新途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服務育人新途徑探討

1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服務育人的意義

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服務在學校中的育人作用往往被人們忽視,只注重課堂教育而忽略了課堂以外和學生息息相關的素質教育環境,人們常說無形的教育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馬上步入社會的“90后”高職學生來說更為重要。

1.1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行為習慣

在高職院校中,人們往往忽視了后勤管理服務育人這樣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從課堂,從輔導員老師那里得到了正面的教育,要文明禮貌、和諧謙讓、公平公正。但到了學校餐廳、學生公寓完全成了另外一種情形,餐廳工作人員的用語不文明,宿舍管理員的行為粗魯等等,直接影響了課堂教育教學的成果,而且學生也會對學校教育提出質疑。所以后勤管理服務人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非常直接的。

1.2影響學校長遠發展

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服務除了學校課堂的教育教學外,幾乎其它所有事情都包括在內,校園環境的美化、教室公共設施及衛生管理、公寓衛生等等學生的吃喝拉撒都有關系。比如學生宿舍廁所漏水、學生教室燈管壞了、學生餐廳飯菜質量不好等等,報修、建議幾次未果。那么學生就會抱怨學校的這不好那不好,從而影響學校的聲譽及長遠發展。

2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服務育人現狀

一直以來,高職院校重學生技能,輕素質教育,不要說發揮后勤管理服務育人了,就連課堂育人也是不盡人意,認為學好技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對于后勤管理服務育人更是無人問津。

2.1管理服務人員參與度不夠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教育不單是專業教師和輔導員的任務,是要學院的行政、后勤人員沒有積極參與學校育人中來。高職院校對制度的過度依賴,導致管理人員一味死板的執行,缺乏對學生實際情況的考慮,導致在管理中與學生的矛盾時常出現,缺少人文的關懷。可以說,良好高效的管理不但可以使學生的各方面順利進行,更是在管理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育,對品質和人格的塑造。在管理手段的采用上過于單一。在學生管理中起到引導、協調、約束和規范,在反復的行為訓練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學風。目前高職院校的管理基本靠學生對于規章制度自覺遵守和強制遵守兩方面。對于這些管理手段并沒有結合到高職學生的特點,可能會造成對學生教育的反面影響。

2.2是后勤服務工作中沒有融入育人的內容

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注重這種服務育人,服務工作仍然是被割裂在學生的教育之外。高職院校的后勤服務人員多數文化水平并不高,在綜合素質上也還有所欠缺。這就制約了他們在學生教育中的角色扮演。但是在服務過程中對學生的教育并不僅僅是知識性的東西,更多的是素質和品德方面的教育。一個人的知識文書水平與其道德素質并一定出為正比,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的后勤管理部門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培訓,使他們發揚勞動中的勤勞、善良、儉樸、奉獻的精神對學生進行感染和熏陶教育。

2.3后勤管理服務育人的理念尚未形成

高職院校的發展規模雖然在逐步的擴大,但是在辦學水平和理念上仍然相對落后。目前對于一些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的試行更多的是在相對高水平的大學實施。全員參與育人的理念更是在少數學校得到較好的體現。在高職院校中仍然體現的不夠明顯,在全員育人的理念上,高職院校還有待進一步的強化。

2.4缺乏后勤管理服務育人的實踐紐帶

后勤管理服務育人需要和學校教師動起來,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平臺。但是事實上這個平臺和紐帶的形成難度很大。很難找準這樣一個合適的紐帶把各個方面的人員組合起來。一個好的育人項目的開展,需要經過科學論證、初期的試行評估、后期的效果觀察,不是能夠立竿見影的。

3探索后勤管理服務育人新途徑

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服務是學校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不可忽視的,要牢牢抓住這一育人陣地,切實做好高職院校后勤保障工作,還要為大學生做好模范和表率。

3.1倡導和踐行管理、服務育人理念

教育與管理結合,首先是法治和德治的結合。管理需要一套成熟的體系保障,目前成熟的體系就是國家的法律法規,學校額各項規章制度。離開了管理的教育,必定是軟弱無力的,離開了教育的管理,必定是生硬刻板的。教育是無形的管理,管理是有形的教育,管理中蘊含了教育的內容與要求,滲透著管理的準則與規范。服務育人是高職院校職工通過自己的服務工作,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影響學生,以優質的服務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接受具體服務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后勤工作也是學校教學、科研、師生員工生活的保障,不僅為學生學習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也提供全面發展的實踐條件。建設一支“愛崗敬業、服務奉獻、求真務實、艱苦創業”的服務育人隊伍,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2提高后勤管理服務人員素質為育人服務

作為高職院校的后勤職工,也要意識到自己擔負著教育學生的責任。高職院校本身就是職業性非常強的院校,應該多發揮本院校在職業能力培訓上優勢,加強對本校后勤職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職業院校還應該立足后勤,積極探尋服務育人的有效方式。心相通、語相近,學生才能容易接受意見,工作人員的勞動才能得到尊重和理解。后勤管理部門要建立信息反饋系統,通過意見箱、問卷調查、校園網站、領導接待日等形式聽取學生對后勤服務的意見。只有對學生有愛,才能做好服務工作。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而學校良好的環境正是廣大的后勤員工提供的。高質量的校園環境對于學生道德素養的養成具有重要的陶冶作用。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服務學生,才能在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中投入情感,才能有愛心,使學生感受到不是在被“管”,在接受、參與管理中受到熏陶、感化和教育。管理者如果缺乏思想修養與道德素質,缺乏人文關懷,管理就會成為冷冰冰的操作過程。因此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質是管理育人的關鍵。

3.3建立健全院校后勤管理育人隊伍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責任制

健全管理育人的檢查、考核、評估制度,組織學生、教師對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作風、形象、效率進行評議、咨詢與質疑;建立管理育人激勵機制,對提供優質管理、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管理部門與管理人員予以表彰和獎勵,對出現失誤的部門和人員進行批評與處罰。只有保證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才能保障管理育人的開展。同時,切實加強院校對于服務隊伍的領導,做好總體的服務育人規劃,制定整體的服務育人目標。建立服務育人隊伍建設的績效評價制度,建立一套可操作性的量化標準體系。后勤管理部門通過各項指標,對后勤職工履行崗位職責情況和工作實績進行考核,充分調動后勤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和后勤工作的系統化、規范化。制定服務育人隊伍建設的反饋體系。在評價之后,要能夠從師生處得到反饋,包括積極的和批評投訴的意見,以此制定激勵和獎懲機制,促進良性競爭。建設一支素質高、結構合理、制度完備、保障有力、充滿活力、優質高效的服務育人隊伍,強化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服務人員的育人意識,探尋管理育人的藝術,提高管理人員道德素質,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是后勤管理服務育人隊伍建設的主要方式,探索服務育人的新途徑對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意義重大。

作者:趙周娟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