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2121工學結合人才培育探討
時間:2022-03-15 03:01:00
導語:高校2121工學結合人才培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出發,在分析借鑒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人才培養經驗基礎上,制訂并實施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加以總結、完善,最終構建出適用于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及運行機制。酒店管理專業以培養高技能高素質酒店服務管理人才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兩個意識(職業認同感、服務意識)、三項核心職業技能(前廳服務、餐飲服務、客房服務)、三種能力(方法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采用“21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具體操作程序是:新生報到后,第一學期開學時先到企業參觀,對于學生了解企業的崗位要求,提高實踐能力;轉換角色,樹立“企業人”意識;端正學習態度,提高理論學習的針對性能起到積極作用。學生前兩個學期(稱為前“2”)在校學習理論知識,進行校內實訓;第三學期(稱為前…1’)再到企業實習,結合具體工作崗位進行實踐性學習,以驗證理論技術與生產技術之間的吻合程度;第四、第五學期(稱為后“2”)學生再返校總結實踐性學習成果,繼續學習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第六學期(稱為后…1’)學生再回到酒店進行畢業性實習。如此交替,既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素養,又能實現與企業需要之間的無縫對接。
二、課程體系
(一)漸進式課程體系的構建
我們改革了原有的學科課程體系,構建了基礎能力與職業能力漸進式課程體系,由“基礎能力培養系統”、“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系統”、“復合職業能力培養系統”3個子系統組成。“基礎能力培養系統”3個模塊的主要課程集中安排在第一、二學期,以培養學生的基本通識性能力及酒店行業基本素質為主線,以酒店認知實習、酒店管理集團文化宣講、酒店職業經理人講座等開放性實踐活動為載體,特別注重對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培養,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系統”2個模塊的主要課程集中安排在第二、四學期,以前廳服務與管理能力、客房服務與管理能力、餐飲服務與管理能力3大核心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當地酒店企業參觀學習、短期頂崗實習、校內實訓等職業性實踐活動為載體,學生在真實職場中的對客服務、團隊合作中獲得核心服務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復合職業能力課程系統”2個模塊的主要課程集中安排在第三、六學期,在學生具備核心職業能力的基礎上拓展相關職業崗位知識和能力。基礎能力與職業能力漸進式課程體系的最后環節為頂崗實習,安排在第三、六學期。根據學生在“2121”工學結合多崗位實踐計劃中的表現、酒店實際崗位需求等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頂崗實習過程中還需完成學院規定的畢業設計任務。學院專職教師和酒店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和管理學生的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環節是使基礎能力培養與職業能力培養融合的實踐載體。
(二)開發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系統課程
根據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深入細致的行業調研為基礎,確定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從事的職業崗位群為:星級酒店作業層管理及服務人員,核心崗位為酒店三大運作部門作業層管理及服務人員。行業調研的結果顯示出,以上職業崗位勝任力包括熟練的對客服務能力和基本的團隊管理能力。因此,我們對酒店管理專業基礎能力與職業能力漸進式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系統進行了以能力為本位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與開發。核心服務能力課程模塊的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3門核心課程,以及由此確定了核心職業能力系統核心課程基本能力標準。
(三)課程設置與課程內容國際化
1.強化酒店職場英語課程。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國際化,酒店職場英語課程從第二學期一直開設至第五學期,長達3個學期,每個學期針對不同的崗位進行職場英語的強化訓練,適應國際化酒店對員工英語能力的要求。
2.課程內容注重多元文化。在核心職業能力課程、復合能力課程授課內容中都有機地融入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常識、理念、方法等國際化知識和技能,適應國際化酒店對員工涉及到旅游客源地等知識的要求、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顧客和同事共處能力的要求。
3.借鑒國際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理念方法。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開發、授課、考核鑒定等一系列課程管理的過程中借鑒了國外一些接待行業證書課程的標準、授課方式、考核鑒定方式、評估反饋方式等,整個課程管理過程與國際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接軌。
三、課程規范
在“以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指導下,設計編寫了核心服務能力課程模塊的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3門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并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了細致的教學設計,其基本教學內容與要求如下所述:
(一)前廳與客房管理
本課程主要講授:酒店房務管理導論,客房產品設計,客房價格制定,前臺客房銷售管理,前廳服務管理,客房服務管理,客房清潔保養,客房設備物資管理,客房經營效益分析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現代酒店房務管理的特點、內容及方法,培養學生解決房務管理中所面臨各種問題的能力,為在實踐工作中自覺運用這些知識和基本原理指導酒店房務管理活動打下基礎。通過學習學員應具有一定的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基礎知識,并能利用所學知識為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事業服務或出謀獻策。
(二)餐飲服務與管理
本課程主要講授餐飲企業概述、餐飲企業經營策劃、菜單的策劃與設計、餐飲衛生與安全管理、餐飲原材料的采購與保管、廚房生產管理、餐飲服務管理、酒水服務管理、餐飲衛生與安全管理、餐飲市場營銷管理、餐飲企業經營創新以及餐飲服務的基本技能。
四、教學方法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重理論、強實踐理論與實踐交互滲透,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在一起。強調邊理論邊實踐、交互滲透、逐漸遞進,從而達到螺旋上升的教學效果。依托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在校內的實訓室模擬操作和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相結合,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把課堂搬到酒店,實施現場教學
實施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校企共享教學資源,酒店提供真實的對客服務環境給學生,并為每一位學生指定一名現場導師,實施現場教學。現場教學中多采用講解、示范、操作、總結四步法,學生為主體、現場導師為主導,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快速地掌握酒店服務技能。同時在現場教學中更多地還用到觀察法、談話法、欣賞法、展示法等。酒店依據酒店標準定期對學生進行考核;酒店管理專業專職教師定期到學生崗位實踐的現場對學生是否達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知識、技能、素質進行考核與鑒定。酒店導師與學院專職教師互動、協商共同完成學生的現場教學。
(三)采用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方法
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充分利用行業優勢,采用“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方法。大力提倡在實訓基地現場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由“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常見的“以能力為本位”的授課方法包括敘述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動中學、小組討論式教學,探討式、解決問題式教學,個性化、獨立式學習、現實模擬式學習等。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方法很多,一堂課可以使用單一的教學活動,也可以多種方式結合使用,挑選出最富成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相符。
五、組織實施
(一)高密度動員,注重思想引導
在模式的初創期,學生在第三、六學期兩個學期都在企業實習,酒店管理專業所有學生都必須參加。有的學生和家長認為學生只有在學校里,坐在課堂上才是學習,交了學費,卻到企業去參加服務實踐,學費豈不是白交了?因此,思想上一時還轉不過彎來。面對這種情況,學校一是做好思想認識不到位學生的思想工作,系主任、輔導員、專業課教師等多次在學生會議上及其他場合宣傳工學結合在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上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中;同時,發放致家長信,向家長宣傳工學結合的重要作用,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
(二.)課程的創新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企業需要的一線人才,企業的要求是學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因此,要根據企業先進的服務技能和管理文化的要求。構建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就是以企業的管理文化和服務技能為主要標準,在企業管理人員的直接參與下構建的。
一是按文化基礎、大類專業基礎、專業基礎、專業方向四個平臺構建理論教學體系。
二是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的課時占總課時的一半以上。注重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在企業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服務技能和“企業人”意識。
三是“酒店質量管理”、“前廳經營與管理”、“客房經營與管理”等實踐性課程由企業管理人員講授,學生在企業的服務現場完成學習任務。
四是學生在企業畢業實習的同時,根據企業的實際,確定課題,在企業經理人員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
(三)師資的配備
模式實施所需的師資隊伍,按如下原則進行組建,一是學校選擇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技術水平和實踐能力較強,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擔任理論教學任務;二是部分專業方向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聘請企業管理人員擔任;三是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教師全部由企業管理人員擔任。由于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酒店參加過實踐,他們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企業對高職人才的需求,熟悉企業的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教學上,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課堂講授深入淺出,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與此同時,學校也建設了一支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節省了學校的辦學成本。
(四)機制的保障
產學合作教育的深入開展,需要有一個良好的運行機制,而良好的產學合作教育運行機制需要政府、企業、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就學校來說,建立互惠互利的產學合作運行機制是十分重要的,學校要為產學合作教育積極創造條件,如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要首先考慮產學合作教育的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首先保證學生到實訓的時間,并給予政策保障。在具體操作上,一是要盡可能滿足與我院聯合辦學企業提出的階段性安排部分學生去企業參加實踐勞動的要求;二是要安排好學生暑假社會實踐的時間;三是要對一些用工量大的周邊企業提出畢業班學生提前頂崗工作的要求給予理解和支持,學校要調整好教學安排,為學生邊學習、邊工作提供方便,既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又滿足企業用工需求該在雙方合作鏈的鞏固上下功夫,走內涵發展之路,增加對企業的吸引力,提高對企業發展的貢獻程度,使企業感到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是雙贏的事業,學校并非只是一個企業資源的“索取者”,而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
六、考核與鑒定
(一)校企雙向考核機制
酒店管理專業實施校企深度融合的“21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一套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的校企雙向評價考核機制。酒店以其工作流程及標準、校企合作協議規定的相關制度為評價依據,學校以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為評價依據,分別對學生酒店崗位實踐表現、在校表現進行考核。酒店每學期評選各部門“優秀學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并提供外地酒店觀摩實踐的機會。這種學院和酒店雙向考核的機制,不僅從制度上規范了“21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計劃中學生的綜合考評,而且對學生在“2121”計劃中的思想和行為都有正向的激勵和引導作用。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和酒店行業專家一起研討編制鑒定指南,進行學院和企業的雙向考核。成績計算方式:總成績=學院考核成績50%+企業考核成績50%。
(二)考核方式
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對學生的鑒定方法是以工作中的技術和任務為基礎的全過程鑒定方法。全過程的鑒定方法要求在一個鑒定任務中對知識、理解力、技術和態度進行綜合考察,也可以是將相關的能力單元組合在一起進行鑒定。對認識學生目前已有的能力,采用認可性鑒定。比如一些中職生已經具備了基本操作技能,通過鑒定后,可以不再重復學習;對確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空白,采用診斷性鑒定;在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后通過展示,反映學生在獲得能力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進展,以修改培訓方案,采用形成性鑒定;在學習內容結束時,按照鑒定工具對學生的能力進行鑒定,并向學生提供反饋,采用終結性鑒定。
(三)考核手段
采用直接觀察、口頭問答、書面問答、小組活動、第三方報告等靈活多樣的方法鑒定學生,和行業專家共同開發多樣化的鑒定工具,包括練習和觀察清單、口頭和書面問題清單、文件包檢查清單等。所有的學生鑒定遵循以下的四個鑒定原則:有效性、可靠性、公平性、靈活性。所有的學生鑒定方法保證有效、充分、時效、真實。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