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問題分析

時間:2022-04-21 09:23:29

導語: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問題分析

一、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遇到的問題

(一)難覓志同道合的的合作企業

酒店業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員工流動率也高,大部分的酒店都需要大量的實習生來彌補人員的空缺,特別是在旺季。然而,酒店的利益訴求點在于尋找足夠的實習生資源以彌補正式員工流動率高以及旺季的人員需求缺口,而且在實踐上需要長期的,最好是一年的實習生,崗位也多為客房服務員與餐廳服務員等一線操作崗位,不在于對學生的培養和對職業教育的社會責任。這就出現了酒店缺少勞工,而學校需要酒店共同培養人才,兩者在利益訴求方面的矛盾是開展校企合作的最大障礙。

(二)學校現有規章制度約束了校企合作的發展

學校現有的規章制度和教學管理規范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校企合作所帶來的教學體系改革,如對教學計劃、教學課時、上課地點、教師的管理等方面的嚴格規定,不能靈活地適應多樣化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此外,還缺乏支撐和保障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順利運行的有關機制。沒有學校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保證,無形中給校企合作帶來了重重束縛。

(三)學生對校企合作挑肥揀瘦

從校企合作的實踐來看,學生對自身的能力和未來的工作期望過高,對學校組織跟酒店的校企合作挑肥揀瘦,不能很好的同時扮演好學生與酒店員工的雙重角色,存在從學生到員工角色轉變的困難,缺乏責任擔當意識,一出現問題便一味的責怪學校安排不當,以各種借口選擇放棄。很多企業的冠名班學生屢屢爽約的現象層出不窮,極大地挫傷了合作企業的積極性,最終導致合作企業逐漸心灰意冷,所以很多校企合作形式最終都不能夠可持續的發展和延伸下去。校企合作的參與主體——學生都不參與了,更甚者,參與了半途放棄的,使學校和合作企業都陷入尷尬境地,無法再續前緣。缺乏約束學生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以及校企合作項目自身沒沒有滿足學生的需求是產生此問題的兩個主要原因。

(四)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與誤解

在組織和安排校企合作項目時,學校還需承擔來自社會和學生家長的壓力與誤解。一提到把學生安排在企業中工作和學習時,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便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學校把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賣給企業,將學生放給酒店后撒手不管,還從中謀取私利,將學校人才培養改革的良苦用心全部抹殺掉。在現實中,也許的確存在有的學校將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沒有履行管理和培養的責任,但不能因噎廢食,否定一切頂崗實習,或者其他形式的校企合作形式。進一步規范校企合作形式,真正發揮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意義,有助于改觀社會輿論對頂崗實習等形式校企合作的固有認識。

二、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選擇

酒店行業的從業人員重實踐經驗的現實特色也決定了缺乏校企合作的教育是不能夠適應企業與社會的需求“,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高職院校自身生存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是教學體系改革的切入點,也是深化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折點。學生不愿參與或者半途放棄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實習的工作崗位不滿意,大多數學生被安排在餐飲部和客房部做服務員;另一方面原因是看不到未來的提升機會和希望,因此,酒店管理專業在開展校企合作時需要做到以下十個方面。

(一)綜合考察,選擇行業標桿

在選擇合作對象時,要全面考察合作企業的各方面條件,選擇在經營與管理方面處于整個酒店業領先水平的標桿單體企業或集團合作,可從酒店的行業地位、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經營特色、資源優勢等因素比較選擇。將標桿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標準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將標桿企業的管理人才引入到課堂中,借力標桿企業的資源優勢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引入標桿企業評價標準,使學生能夠勝任酒店業的用人需求,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有職業素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選擇合作的標桿企業既要有國內知名酒店企業代表,又要有國際集團代表,使學生能夠既立足于本土特色,又具有國際化視野。

(二)結合課程,彈性安排校企合作時間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根據培養目標,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職業技能,不能本末倒置,為了開展校企合作而合作。校企合作的時間安排既要滿足教學的需求,又能夠結合企業的實際,即合理而可行,不能夠一味的遷就合作企業的需求,企業也不可能完全脫離經營情況來滿足學校的安排。在時間上,可以將校企合作實踐穿插在教學中,以課程教學為主導,結合實際課程,將實踐課程搬到酒店的實際經營管理環境中,將課程內容很好的融合到校企合作中;也可以選擇以酒店的經營場所為主,學生的學習轉換為酒店的培訓和學生的實踐為主,課程為輔的形式。校企雙方可以通過協商根據雙方自身的情況作出選擇和權衡。

(三)統一標識,構建形象識別系統

由校企雙方協商為學生定做有該校企合作名稱的、適應不同季節需要的統一服裝,同時配有該合作項目logo的徽標。服裝不僅要體現學生的年輕活力,同時要展現酒店職業人的素養與風采。做好合作項目的形象標識設計也是至關重要的,不但要培養學生內在的素質與能力,同時,也要從外在培養學生的職業人形象,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業與職業自豪感,起到示范帶頭作用,成為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校企合作形象識別系統的建設將酒店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在一起,影響意義深遠。

(四)校企共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邀請合作企業參與學校的教學改革,以行業的職業能力需求為標準,以合作企業的相關專業崗位要求為典型藍本,并結合學校自身特色,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把工學結合的校企合作形式納入教學計劃當中,把它作為人才培養的必備環節,并制定校企合作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人才質量評價等方面內容,與企業需求對接,可開設具有合作企業特色的有關課程,雙方發揮各自優勢,以培養學生從事某一崗位或崗位群所需要的應用知識和專業技能。

(五)課堂入企,專兼教師結合

學生在酒店的時間中,他們同時要完成學生和員工雙重角色任務,學校將課堂搬到企業,以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為藍本實施教學,學校的專任教師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實施理論知識的教學,酒店的專家兼職教師主要承擔實操與管理技能的教學工作,這樣可以將學校的教師資源與企業的專家資源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學用相長。

(六)輪崗培訓,儲備管理人才

學生在選擇實習或者校企合作的酒店企業時非常注重未來的發展機會,不甘心于一直從事一線的操作服務工作,可通過輪崗培訓,儲備管理人才的方式,實現學生對職業升遷路徑的預期。讓學生半年內在不同的部門進行輪崗,比如在酒店實踐,除了房務部、餐飲部之外,要更多的向職能部門輪崗,如市場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等,輪崗次數不少于兩次。定期對這部分學生進行管理技能培訓。酒店企業應該樹立正確認識,把校企合作作為酒店企業人才儲備的重要手段,建立穩定的管理制度,并將其提升到酒店企業人才管理的戰略高度。

(七)勤工儉學,半工半讀

很多學生存在家庭的經濟壓力,交不起學費,不得不拖欠學費或者貸款繳納學費,讓學生承擔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壓力,影響其專心學習。校企合作可以設立各種各樣的獎勵機制,留住人才。如,合作企業可以對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一年的學費獎勵,替學生繳納學費,既能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又能為學校解決學生拖欠學費的老大難問題。

(八)教師掛職,培養雙師素質

培養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師資,建設“雙師”型素質教師團隊是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理論基礎,還要有長期的企業工作經驗。教師必須走出校園,到行業企業中掛職鍛煉,在進行工學結合的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行業經驗。具體操作可采取每學期抽調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師輪流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是掛實職,而非虛職,掛職時間每次不少于三個月,學校可在教學任務和教師管理方面給予實質性的政策支持。同時鼓勵教師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和推廣工作,在項目研發和推廣中豐富、發展基礎理論,提高業務能力。

(九)聚焦訴求,制定激勵機制

學生是校企合作的最直接參與主體,應關注學生的利益訴求點,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除了給予相應的勞動報酬之外,合作企業可以通過資助、獎學金、培訓機會、就業崗位、競爭賽事等多樣化的形式來獎勵在校企合作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這樣既能夠激勵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專業技能,還能為其他學生做表率,發揮榜樣的作用,更有助于校企合作順利和持久的開展下去,對于企業而言,可以通過激勵機制留住人才。

(十)回饋社會,增強服務功能

校企合作中企業與學校要相互滲透,學校要高度關注企業員工的再教育需求,發揮學校的師資優勢和專業特色,結合各企業現有實際情況,制訂再教育培訓方案。產學研結合的過程也是學校服務企業的一種形式,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各種經營、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咨詢服務,也可共同研究課題、共同開發科技項目、共同享受科研成果,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三、校企合作中學校的保障措施

校企合作的成功開展需要政府、協會、企業、學校四方的共同努力,從學校角度來講,要想讓校企合作形成規范的機制平穩運行和推進,需要有制度、協議和相關的組織機構等一系列推進校企合作的保障措施。

(一)構建校企合作管理組織機構

建立負責企業與學校合作事宜的專門管理機構,對內一定要能夠協調涉及到學生部、教學部、行政部門、后勤保障部等部門的有關事宜,對外能夠溝通信息、處理矛盾。管理機構可由院領導牽頭,系部負責人領導,專業執行實施,對于某個具體的合作項目還要有企業的的總經理或者人力資源部總監參與,實施項目負責制,這是有效實施校企合作的組織保證。

(二)制定校企合作規章制度

校企合作模式要想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全過程的實踐,要有制度化保障,需要學校對現有的教學運行模式進行調整和改革,學校要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如校企合作協議書、校企合作發展規劃、校企合作學生管理規定、聯合辦學經費管理條例、企業人員教師聘任辦法、雙師型教師認定等,以規范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這些基礎性制度保障不斷增強校企合作的規范性和可持續性。

(三)制定嚴格的校企合作學生管理制度

造成眾多校企合作模式半途而廢,沒有繼續實施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校企合作挑肥揀瘦,中途違約。校企合作中學生在“員工”與“學生”兩個角色中轉換,思想觀念的日益復雜,給學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加強校企合作項目的學生管理,是保證校企合作有序實施的重要保證之一。學生管理者需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思想活動發展規律,結合校企合作的具體形式,制定專門針對校企合作學生管理的程序規范和方法規范,形成規章制度,使學生管理工作有據可依。

(四)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管理體系

隨著校企合作的推進,傳統的教學管理觀念、管理方式和管理體制已很難適應人才培養模式的轉換,建立適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管理體系已勢在必行。比如,傳統的教學管理具有整齊劃一的上課時間、課程設置、進度安排,在培養形式上過分強調統一,而忽略了專業教學以及學生的自身特色,最直接的,如校企合作中教學地點和教學形式的轉換就給教學管理帶來了挑戰。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必須確立工學結合的校企合作教學管理模式,不斷推進校企合作教學管理的改革與創新,完善學分制和彈性學期制,修改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以適應校企合作的需要。

(五)建立學校、社會、企業三元化學生評價體系

校企合作課程標準由企業參與共同制定,課程評價標準要將教育標準、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統一起來,因此“,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的學業評價應由學校自主評價方式向學校、社會、企業相結合轉變,建立社會、企業、學校三元化學生評價體系,改革學生學業的質量評估體系,形成將學校考核與企業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課程考核與職業技能、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的開放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六)構建酒店管理專業職教集團

推進政府、行業、企業、院校共同辦學,按照“互惠、互利、互動”原則,將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在一起,以實現“共建、共享、共贏”,形成多方主體聯合舉辦職業教育的集團辦學機制,集合企業與學校的優勢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既能實現集團成員之間在設備、師資、技術、教學等方面優勢互補,又能為企業及時提供大批合格適用人才。有利于促進職業院校與相關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實現更緊密的工學結合,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依托職教集團的校企合作在形式和運行上將會更方便、更有效、穩定性更強。

四、結語

結合酒店管理專業的特色,應把校企合作作為教學的一個必備環節,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這不僅能為酒店管理專業提供真實的教學環境,更為學生的就業提供廣闊的選擇空間,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發展路徑。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立足于自身辦學實際,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建立核心競爭力,在辦學過程中跟上行業發展形勢,積極主動的與企業合作,對內建立保障機制,把握學生利益訴求,對外準確把握行業企業的利益訴求,利用自身的優勢與競爭力,與行業企業平等“對話”,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效而可持續發展的多樣化的校企合作系統。

作者:張春娥工作單位: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