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績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02 03:40:30
導語:高校績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等教育與社會企業的對比
高等教育其實是一項需要高投入的公共事業,與社會企業存在共同點,同時高等教育也有著其明顯的特點。高等教育與社會企業在起步階段來說都是非常艱苦的,高等教育的困境體現在無法擁有優秀的教師資源與足夠的生源,即使是國家扶持與鼓勵,高校也需要時間去證明,而且如果想要擁有過硬的師資力量與家長的認可,前期的大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一點上,社會企業也是如此,初出茅廬,毫無業界口碑可言,想要發展必須要做足前期工作。但是,度過起步階段,高校與社會企業的發展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高校發展的是教育,是利用規范對學生進行打造,讓其發揮出自己的潛質,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到積極向上的作用。而在教育上金錢的盈利其實是附屬品,它是保證教育條件順利開展的一項工具,總不能讓校方管理人員與老師吃不飽、穿不暖然后大力發展教育吧,那樣式不切實際的,而且教學質量單單從硬件方面來說就難以保障。但是社會企業絕大多數是以利益衡量公司的發展與企業的得失,因此它與高校的發展方向是不一樣的。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高校績效”的出現將高等教育事業與社會企業又聯系在了一起。
二、績效的含義
績效,從管理學的角度看,是組織期望的結果,是組織為實現其目標而展現在不同層面上的有效輸出,它包括個人績效和組織績效兩個方面。組織績效實現應在個人績效實現的基礎上,但是個人績效的實現并不一定保證組織是有績效的。如果組織的績效按一定的邏輯關系被層層分解到每一個工作崗位以及每一個人的時候,只要每一個人達成了組織的要求,組織的績效就實現了。說白了就是對于個人工作能力的考核標準。而高校績效其實是我國的舶來品,但是它能為教育提升品質,因此它出現在高等教育事業中也就不足為奇,并且其目是把我國教育事業又拉伸到了另一個新的高度。
三、高校績效的發展
高校績效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萌芽階段、起步階段、穩步發展階段。
(一)萌芽階段
高校績效剛剛流入我國之初也是較坎坷的,這完全是由于教育事業“何需言利”這種傳統觀念導致的,因此高校績效管理模式是無法融入當時的教育環境。但是有遠見有卓識的少數教育專家已然嗅到了績效管理能為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帶來的貢獻,當時只有極其個別的院校采用了這種管理模式,但是由于缺乏國內實施經驗與借鑒,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有關高校績效管理的相關文獻也僅僅2篇,而且以當時的條件賴看,也無法確定這兩篇文獻的價值,因此個別高校也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其中實施過程中不堪壓力,最終選擇放棄的也是有的,而保留下來的這種管理模式更是少之又少;
(二)起步階段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期,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是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置身與教育當中,全國各地也有一批新高校誕生。但即使教育事業得到了發展,幾乎隱身在其中的績效管理模式前景依舊不是太被認可,績效管理不能夠達到普及的狀態,其實細分析來這在當時的環境中也是無可厚非的,主要是我國教育根基已經是很深,管理模式定是與前人對比后,總結出來的符合當時時代背景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高校績效管理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關注,雖然大多數人沒人愿意去改變現有的模式而去冒風險,人們似乎更加青睞等這種模式發展成功了、成熟了再“坐享其成”。可是少數院校頂著各方面壓力采用了績效管理模式,它們可以借鑒的院校以及文獻雖然還是有限,但是對發展績效管理模式是足夠了,此時的相關文獻已經另加了5篇,可提煉的信息還是可以較之前豐富的。
(三)穩步發展階段
從2006年開始,高校績效管理愈加的深得教育行業權威的認可,因此,大批的學者開始對這種管理模式進行研究,截止至今不到10年的時間,有價值的相關文獻已經達到了200多篇,足以說明教育從業者對于績效管理模式的重視,數字的飛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同時全國各地的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接受這種教育管理模式,有了足夠的經驗以及了解了這種管理模式所帶來的效果,他們紛紛選擇加入了這種績效管理模式的隊伍當中。至此,高校績效終于突破了我國傳統觀點的束縛,可以融入我國的教育事業當中了。高校績效畢竟發展時間還是不長,因此,在應用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如何去盡量避免應用過程中的問題?
四、高校績效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發展高校的績效管理涵蓋了多個方面,其中包括教師績效管理、行政績效管理、科研績效管理等等。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著手談一談高校績效管理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教師績效管理
教師績效管理是整個管理模式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能體現這種管理模式價值的方面。在其應用的過程中主要存在這幾個方面的問題:豐厚的回報讓教師過于看重績效、教師彼此之間考核標準懸殊、存在“掩耳盜鈴”現象。首先,一些學校為了能夠培養出尖子生,好擴大學校知名度,因此在給予優秀教師豐厚回報從不吝嗇,從表面上來看,這是無可厚非的,給予教師豐厚的回報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細分析起來,這樣做的弊端會暴露無疑,一些教師會完全的只在乎豐富的回報,繼而只對班級內的尖子生進行全面培養,因為學生一旦出成績,教師可謂是名利雙收,因此教師對于能為自己帶來成績的學生必然是大力培養,從而會忽視了對其他同學的栽培,畢竟教師也是凡人,很可能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做出有違師德的事情。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完全違背了教書育人的方針,是有悖道德的。因此,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學校在指定績效管理計劃的同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的出現并且要盡可能的避免,比較適宜的做法就是給予教師的回報是合理的,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不應讓績效的獎勵成為左右教師教書方法的根本,不能為了績效而績效。畢竟學校與企業不同,按勞分配的原則多少還是有情面可講的,所以學校在指定教師績效獎勵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這種意外狀況的出現。再有就是關于績效考核標準過于懸殊。一些學校考慮了多方面的原因,認為一些優秀且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應該多拿出成績,錦上添花,對于一些新生力量應該適當減輕壓力,讓他們先適應環境再取得成績也不遲,還有一些學校的做法正好相反,對優秀的老教師給予一定合理的放寬政策,好促使他們繼續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去培養學生,對新生代力量給予充分打壓,為其制定績效時幾乎都會超過他們本身能力,目的是為了迫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筆者想說的是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欠妥,無論是側重哪個方面,都會顧此失彼,試想一下,兩位教師有著非常懸殊的績效管理辦法,多少會讓人心里感覺不平。即使是以新老群分,這樣的做法也的確難以服眾,因此,對于考核標準的制定,學校應當考慮的全面一些,根據教師的個人能力,制定相應的績效管理辦法,而且不該存在較大的對比,這樣的做法可以打消每一位教師內心的這種消極感受,從而讓每位教師都能夠在優秀的績效管理模式下優秀的工作。再有一點也是要避免的,就是“掩耳盜鈴”,意思是為了績效達標,賺取回報而采用了一種眾人皆知且自欺欺人的行為,與年級長拉幫成派。這種現象的出現目前來看是個例,但是還是要壓住這種苗頭。問題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師身上,剛剛步入環境,難以憑借資歷去贏取別人的信任,同時自己的能力也稍稍欠佳,為了能夠達到績效管理的標準,就開始了旁門左道,和年級長搞關系,然后讓自己能夠通過考核,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其實群眾也都是看在眼里,這種行為無外乎是掩耳盜鈴,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是難以立足的。但是最要緊的不是這類教師能夠賺取什么聲望回報,而是極有可能會耽誤學生,誤人子弟最終會影響學生的未來,因此,年級長一定要起到模范作用,以身作則,讓學生能夠接收到正面的知識與能量。
(二)行政績效管理
教師績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其次比較重要的是行政績效管理。之所以是行政績效管理,是因為行政這個部門在學校內通常會起統籌規劃的作用,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規范學校內的規章制度,同時對外要給予配合和引導。在行政績效管理的方針上,上級一定要以身作則,同時對下屬的要求也要保證一絲不茍。績效管理辦法要客觀、可行,并且能夠充分落實。行政績效管理所要根除的問題就是借機上位而后毫無作為,這是非常可怕的,關乎的不僅是學生同時還有可能為學校帶來負面消息。因此,在績效管理上相關人員需要做到盡職盡責,按照計劃嚴格執行,賞罰要絕對的嚴格,絕不能出現小恩小惠,然后無作為的情況發生,這樣即是維護學生的利益,同時也能對學校的教學質量有所保證。
(三)科研績效管理
其實相對于這方面的管理,存在的問題并不明顯,因為科研項目的管理措施比較的依賴個人能力,只有當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儲備后,才能有突出的成績,因此關于科研績效的管理相對于比較清晰,它也僅僅是考核個人在科研方面能力的佐證。但是還有一點小細節值得注意,那就是應當給予科研項目含金量的提取,防止一些毫無建樹的文獻或者項目對績效管理有著不和諧的影響。綜合來看,高校績效管理其實涵蓋很多方面,因此針對于不同的績效管理,需要有不同的計劃。對于比較重要的教師績效管理辦法需要考慮地比較全面,讓完成績效的真實效果能夠在教師身上得到落實,而絕非以回報去約束教師等一些負能量的做法;對于行政績效管理就需要把握住嚴苛的計劃,讓權威說話,讓事實說話,避免旁門左道的事情出現在學校當中;科研績效管理的辦法相對來說可以稍加放寬些政策,所謂的放寬是針對于不同的教育人員從而盡可能的進行培養,挖掘科學項目的潛質,而不是以降低標準的姿態來進行迎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績效管理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高校績效管理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在制度上精益求精,只要高校的工作人員堅持認真工作,一定會早日形成一套嚴謹的高校績效管理體系。
作者:張巍李大雨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 上一篇:民生資金預算績效管理論文
- 下一篇:紅十字會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意見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