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戰略定位精細化管理研究

時間:2022-06-10 09:44:31

導語:城市化戰略定位精細化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化戰略定位精細化管理研究

摘要:中國的城市化正處在由“經濟發展型”向“民生福祉型”的轉型時期,政府在對城市進行綜合管理的調控下,重視對城市的市場化管理機制建設,以市場為導向實現城市需求模式管理改革。在此基礎上城市管理還應根據市場經濟和城市發展的要求,堅持城市化戰略定位,加強智能化政府管理;提升科技化管理水平,創新精細化管理體制;提高公眾化參與力度,體現社會化協調管理;健全服務性公共管理,完善人性化保障體系。推進我國城市管理的精細化、網格化和民主化建設,確保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城市管理機制;創新體制;體制改革

一、我國城市管理機制的現狀

(一)城市管理復雜化。中國的城市化正處在由“經濟發展型”向“民生福祉型”的轉型時期,國情較復雜,千百個城市的不同地域、文化及民俗習慣等差異致使具體的城市管理體制不能一蹴而就。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都市圈的大幅擴容,城區面積和人口、車輛、建筑規模不斷增長,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新課題和新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思想理念、追求取向、生活方式呈現多樣化趨勢。公眾對適宜人居住城市標準有了更高要求,給城市管理帶來了新的壓力和難度。(二)管理模式粗泛化。正因為國情的復雜性,政府在城市管理機制上出臺的諸多政策、法律、法規不能面面俱到,與時俱進。政府的各職能部門管理相對獨立化,整體管理模式粗泛化。其專業化、系統化、信息化程度較高,關聯性、協調性、統一性較弱。尚未形成完善的大數據、云服務的網格化管理。信息的片段化削弱了政府服務質量。(三)管理觀念差異化。我國人口眾多,分布極廣,且文化程度、貧富程度不均。城市也相對分為幾線城市。在目前的城市管理體系下,權威機構的總體統籌協調功能仍然傾向于城市建設,市政建設多看重于經濟效益和近期利益,對社會效益、長遠利益、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視程度不夠。建管齊抓的指導思想還未起到主導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管理因利益放手,規劃為開發放行,環境向建設讓路的問題。(四)監督意識淡薄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公民的文明程度和法治觀念還有待于增強。政府對公民自律和普法的宣傳力度未及時跟進。目前城市管理的關聯性較強,呈現系統復雜、條塊交叉、層級互管等現象。市、區、街包括社區的職能定位重疊,各個層級之間的管轄范圍尚未理順。社區管理模式還在探索完善之中。綜合執法體系還不夠健全,執法人員法治水平、法制意識有待提高。交疊的管理體制使執法人員和公眾的監督意識淡薄。因此,城市管理重中之重是要加強城市管理的機制改革。調整城市定位,抓好科學管理;優化產業結構調整,修繕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城市綜合治理,提高公眾參與監督;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供便民服務,不斷提升我國城市管理水平。

二、創新我國城市管理機制的重要意義

創新城市管理機制是推進新時代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城市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介質,城市管理是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重要保障。創新城市管理機制是適應城市發展需要,提升適宜人居住指標的重要途徑,是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實施有效的城市管理措施,可以切實實現城市規范化管理,優化國土資源配置,提高量化管理效率,增強城市承載能力,營造舒適生活環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創新城市管理機制是體現現代文明和國民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城市管理,即對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多方面進行的規范管理和有效監督,它在現代文明進步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創新城市管理,實現城市網格化精細化管理,通過建章立制、細化定位、優化流程,實現城市管理網格全覆蓋。有效整合現有城市管理力量,可通過政府協管、公眾監督、媒體宣傳等多種途徑和載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公眾現代文明意識,使人們的文明程度與現代化的城市相適應,從而營造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環保、平衡的生態環境,這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三、創新城市管理機制的建議

(一)堅持城市化戰略定位,加強智能化政府管理。以政府的決策管理為基礎,堅持城市化戰略定位,制定完善的行政管理模式,加強城市管理職能改革,強調政府主導監察作用。對管理開展多元化,科技化、信息化的革新,重視政府與社會之間的公眾關系,提高政府管理者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拓展管理思路,監管城市建設、了解民眾需求;切實解決管理部門職能混亂、條塊交叉、職責互管、組織不力的問題,形成職能清晰、高效統一、協調有序的城市管理系統。建立健全政府的執法監督機制,明確執法機構的職責權限,調動執法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協調市政社區、園林環保、工商質檢、衛生防疫、公安交通等相關部門的合作關系。形成聯動執法機制,提高執法監督管理效率。完善城管執法規章制度,確保各部門工作銜接有序、運轉順暢,以高效解決民眾呼聲高、影響力大的城市管理諸多問題。長遠規劃城市的基礎建設,提升建設管理效能,提高城市管理的綜合性、全面性,實現數據的真實化,溝通的實時化。堅持戰略定位,加強政府智能化管理,逐步突顯政府的有效服務舉措,充分滿足社會需求。(二)提升科技化管理水平,創新精細化管理體制。結合本國實際,學習、借鑒國外城市管理的成功經驗,利用互聯網的高效、精準、快捷等優勢收集整理大數據信息、建立云服務系統,網格化社會服務資源,為各類公共服務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提升科技化管理水平,創新精細化管理體制,細化網格化管理分布,完善城市管理指揮中心監控,實現城市管理的網格全覆蓋。運用現代城市管理理念,細化職能管理系統、市政社區系統、安全環衛系統、宣傳服務系統、社會保障系統,逐步走向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軌道。改革政府管理模式,突顯政府的服務職能,強調政府的協調監督作用,實現城市管理的規范化與文明化。加大老城區基礎建設的投入,不斷改善老舊設施,注重城市市容的凈化、美化。鼓勵、支持科研機構和各類企業,研制生產節能、降耗的公共設施、交通工具、專利產品等,利用高科技處理城市垃圾,使環保舉措與經濟建設相協調。認真受理民眾的舉報投訴、建議求助,形成受理及時、記錄詳實、處理快速的城管指揮調度機制。提升城市建設與管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確保城市管理達標率與經濟發展增長率的同步性。(三)提高公眾化參與力度,體現社會化協調管理。政府在依法管理、協調監督的前提下,引導公眾增強參與意識,提高文明素質,遵守社會公德。提高公眾化參與力度,體現社會化協調管理,大力支持公眾與社會團體參與城市管理與監督,提升民眾自動管理、自覺監督的能力,形成城市管理多元化共治理的局面,確保公眾的訴求渠道暢通,參與方式多樣、管理監督有效。增加政府管理透明度,充分發揮各級人大代表、職能部門、網絡媒體的監督作用,以促進執法人員依法辦事、文明執法的自覺性。加大城市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執法力度,嚴格執法監督,切實解決影響民生、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滿足城市公眾訴求的需要。加強普法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圍。(四)健全服務性公共管理,完善人性化保障體系。健全服務性公共管理,完善人性化保障體系是改革城市管理機制的重要舉措之一。政府應對城市服務性公共設施加大資金投入,構建多元化服務型公共管理,調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各種社會資源與力量,組建公共設施提供公共服務。圍繞城市管理,形成協同參與、目標明確、管理互補、涵蓋面廣、及時有效的服務性公共管理機制。同時完善人性化的保障制度,完善基本的醫療、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等全國一卡通繳存服務;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統籌發放;完善社會救助、軍隊優撫、就業服務等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人性化、社區化管理。政府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分配,擴大社會保障金基數鞏固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城市管理機制的正常有序進行。

科學、精細的城市管理是維持城市和諧穩定發展,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和有效手段。政府將創新機制引入到政府組織制度規范管理中,充分發揮城市管理機制的職能,提升城市管理效果,以有效的創新模式,提高城市服務水平,增強城市經營管理,堅持城市化戰略定位,創新精細化管理機制,確保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玨林.城市管理方式的理論創新研究[J].中華建設,2017(08).

[2]王厚祿.城市綜合管理執法所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法制博覽,2018(14).

[3]薛冰依.法行政視閾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制創新與路徑優化[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8(01).

作者:鄧瑞琳 單位: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