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實施技術教學可行性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0 03:34:00
導語:建筑施工實施技術教學可行性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習建筑施工技術這門課最根本目的在于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工程施工中。本文針對建筑施工技術這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指出在其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初步探討了形成性評價在建筑施工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建筑施工;教學
教育評價這個術語多年來一直被狹義地理解為教育測量,又進而被限定為教學測試。在教學實踐中,只重視測試形式,忽視非測試形式的現象更為嚴重。其實,教育評價的對象十分廣泛,教育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根據教育評價在教育過程中的不同功能,分為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兩種。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主要是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一直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而傳統的評價方式存在著過度強調應試能力的培養,阻礙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和自主性的發揮等諸多弊端。形成性評價是一種質性評價,能夠為師生提供促進發展的信息,其目標在于改進教學,促進發展及提供決策依據。形成性評價強調評價的形式、內容和方法的元化,適合建筑施工技術教學的特點。
1形成性評價的理論基礎
形成性評價理論是綜合人文主義、建構主義、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學習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從而設計出的一種評價方式。
人文主義將動機描述為可以使人成長發展及實踐其潛能的內在動力。學習者的動機取決于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好的教育是鼓勵學生將自己看作是有能力的,有價值的,可以自我學習,并且鼓勵他們自覺地做到行為一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在自己學習的動力機制的驅動下,在與客觀教學環境相互作用中,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因而各人的知識建構方式不一定相同。
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學習和評價的觀點都由原來的一味強調學生學習的結果轉向關注學習過程,從評價具體的、孤立的技能轉變成整體和跨學科評價。
認知心理學已接受了一種構建主義的哲學,也就是當學生們構建自己的學習時,他們學的最好;運用自我評價時學的最好;目標明確時學的最好。
主體在學習中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盲目的,以這種方式學生們能夠評價自己的學習及進步。
人本主義學習心理學認為學習也就是發揮潛能和實現自我的過程,認為人的潛能和價值與社會環境的關系是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潛能是主導因素,是價值的基礎,環境是限制或促進潛能發展的條件,其作用歸根到底在于容許人或幫助人實現他自己的潛能,人的潛能及其社會價值并無矛盾,創造潛能的發揮具有最高的社會價值。
人文主義、建構主義、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學習心理學在過去的四十幾年中已對如何使學生們學習得更有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綜合上述理論成果來設計評價方式,可以創建出更有效的評價模式供教師借鑒,這些評價方式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機會,使其能知道自己了解了哪些,可以做些什么。
2建筑施工教學中引用形成性評價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大土木工程工程類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土木工程中各主要工種工程的工藝原理、施工方法,以及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技術措施,因此內容覆蓋面廣,實踐性極強。而目前該課程的教學方式還是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考核的方式還是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而學生具體學到什么程度,將來工作中能利用多少都不清楚。而形成性評價強調過程性,用評價來促進教學方式的改變,從而使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能夠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參與教學中,主動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彌補目前教學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學效果。
3形成性評價在施工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3.1評價形式的多元化由傳統的單一教師評價形式改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主體,使學生從被動受評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將施工課程教學與實際工程相結合,例如施工技術中的混凝土澆筑應該注意的問題,教學內容完成后,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學到的情況,并與實際工程相對應,同學間互相評價,了解同學的學習情況,通過與同學的討論,學生可以說出他們的憂慮,聽取他人的觀點,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可以彌補教師評價等外部評價的不足,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
3.2評價方法和內容的多元化改變單純通過書面測試和考試來檢查學生對施工技術這門課的學習情況,倡導運用多種評價方法、評價手段和評價工具綜合評價學生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能力。形成性評價方式有座談、訪談、測試、生產實踐、課程設計等多種方式。
例如布置實際工程情境作業。將在施工現場常見到的問題設置成情景作業,布置在課堂上,并且將大家所得出的結果進行交流討論,這樣,即培養了同學們交流學術問題的習慣,也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1]。進行幾項施工實習操作,如施工技術中講到綁扎鋼筋的方法時,可以直接帶學生到校內實習工廠進行綁扎鋼筋的實踐操作。在綁扎鋼筋的過程中可以讓同學們了解綁扎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何滿足規范的要求。并對學生實際操作的結果進行評價,促進學生認真領會其中的要領。
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舉辦專題講座,主要講授一些國內外先進的施工技術、方法、工藝、新材料、新結構等,同時也可聘請有知名度的專家學者來講課,使學生了解現代建筑施工中的最新前沿知識。同時講座結束后,讓學生自由提問,通過學生提出的問題來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從而指導下一階段的教學[2]。公務員之家
加強生產實踐的考核,生產實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但是整個實習過程仍是在指導教師控制下進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強工地的巡視檢查與指導,分期遞交實習報告和實習日記,實習結束后檢查實習單位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鑒定,在組織實習答辯和認真審閱學生實習報告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考核[3]。
改革課程設計內容,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作為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對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檢驗,也是為培養學生日后從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的必要手段。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課程實際中的一部分,力求課程設計的最后成果達到施工的要求。通過課程設計的學習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通過對課程設計內容的考核,有效的促進學生實踐工作能力的提高[4]。
4結束語
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中,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彌補了施工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通過教學評價指導實際的教學,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也符合施工技術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勢,是值得在實際教學中嘗試使用的。
精品范文
10建筑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