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如何加強工程造價的管理機制的革新

時間:2022-04-10 03:01:00

導語:深究如何加強工程造價的管理機制的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如何加強工程造價的管理機制的革新

摘要:為了完善工程造價管理機制,提出要改革建筑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規范工程造價各相關主體的行為,以逐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工程論文通過不斷地運作與完善,達到創建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

關鍵詞:完善創新建筑產品價格機制

隨著建筑市場體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我國加入WTO,深化工程造價管理改革,完善與創新工程造價管理機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中國國情并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工程造價管理機制并使之有效地運行,已成為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根據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完善建筑產品價格的形成機制,規范工程造價管理各方的行為。

一、完善建筑產品價格的形成機制

建筑產品價格的形成機制是整個工程造價管理機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要完善創新我國現行的工程造價管理機制,必須完善建筑產品價格的形成機制。

1、建筑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行建筑產品價格的構成基本上沿用了計劃經濟下工程計價的模式,一般由工程直接費、間接費、利潤、稅金等部分組成。建筑產品價格的形成機制仍處在政府定價與政府指導價格相結合的狀態,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的定價模式主要表現在:

1.1工程建設定額仍然由政府制定統一標準,仍然屬于一種國家定價性質的法令性文件。定額內容過細過多,尚未真正做到量價分離。

1.2施工利潤仍然采取計劃利潤模式,盡管實行了差別利潤率,但仍然由政府統一規定;

1.3工程取費的重要基礎之一仍是工程直接費,在工程間接費用的計取上許多地方采取按企業類別實行差別費率,類別劃分不科學;

1.4人工、機械臺班單價仍由政府統一定價,材料價格信息仍是由政府定期。

2、完善建筑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途徑

按照國家工程造價主管部門的設想,完善建筑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基本思路應該是:政府宏觀指導,企業自主報價,逐步建立市場競爭形成工程價格的機制。為此,需改革建設工程承發包價格管理規定,改革工程計價方式,改進工程建設定額等工程計價依據的編制原則、表現形式、作用等。

2.1改革建筑產品價格的管理辦法和計價方式。完善建筑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目標是建立以市場競爭形成的建筑產品價格的機制。要做到企業自主報價,以市場競爭形成的建筑產品價格,需理順建筑產品價格構成及計算方法。實踐證明,采用國際通行的工程量清單報價法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為此,需改革、制定適應工程量清單報價的計價辦法,計價依據,逐步按照國際通行的費用及方法確定建筑產品價格。

2.2改革建筑產品的計價依據。建筑產品的計價依據要適應工程量清單報價法的運用。

(1)調整定額體系統一計量標準,項目劃分,計劃規則,并盡量與國際慣例接軌:理順定額和工程量清單的關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量價分離;將實體性消耗量與非實體量分列,實體性消耗量標準為指令性的,非實體性消耗量屬指導性的,以此促進企業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鼓勵施工企業在國家定額指導下制定本企業報價定額,以適應投標報價的需要,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

(2)改革費用屬性,理順費用構成。將原指令性的間接費調整為在一定范圍內浮動的指導性費率,并實施動態調控,促使企業之間的競爭由現在競相壓價轉變為想方設法降低企業成本,促進市場公平、合理、合法競爭。

(3)建立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網絡。目前我國各級工程造價管理機構收集整理和的各類工程價格信息,嚴重滯后于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其手段和管理方法不適應科學化、信息化要求,不適應于工程量清單報價法的應用。必須加快建立全國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網,其主要內容應包括建設工程勞務、材料、設備價格信息系統。建設工程造價指標信息系統,以及有關建設工程政策、工程定額、造價工程師和工程造價咨詢機構等信息,為政府、社會投資和參與建設項目的各方提供信息服務,使工程造價計價依據的管理和實施監督逐步走向現代化、科學化的軌道,同時為完善我國的建筑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創造條件。

二、規范介入工程造價管理各相關主體的行為

1、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

對于一個健康運行的經濟體系來說,市場和政府這兩個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市場經濟并不意味著自由放任,完善的工程造價管理機制需要發揮政府造價管理部門的主導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政府的工程造價管理部門要切實的轉變職能。造價管理部門對工程造價的管理應是宏觀的,主要應扮演市場外部環境創造者的角色,致力于為各微觀主體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要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理順各主體的關系上,通過做好法規建設,完善市場法規體系來調節和規范工程造價管理各主體的行為,以保證造價管理機制的正常運行。

2、規范工程造價咨詢機制的服務

為保證工程造價機制的正常運行,工程造價咨詢機構應從以下幾方面規范其服務行為:

2.1必須在政府工程造價管理部門的統一管理與指導下開展經營活動。工程造價管理是一項技術性、經濟性、管理性和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對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從業人員的素質、服務質量要求很高,特別是造價工程師應該是既懂工程技術又懂經濟管理和法律,并具有實踐經驗和良好職業道德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工程造價咨詢和機構個人只有取得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執業證書方可承接業務,并需自覺接受工程造價管理部門的監督。

2.2建立與國際慣例一致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和責任賠償制度。由于我國目前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均為承擔有限責任的公司,許多公司為承接業務不惜編制虛假造價文件,因此其公正性地位嚴重受損。為解決這個問題,應建立與國際慣例相一致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由取得工程造價師資格的人員以合伙人形式成立對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對目前已經成立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也可改制為無限責任公司,從而在機制上制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只有編制真實可靠的造價文件,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同時為解決目前造價咨詢機構提供虛假信息的狀況,國家應盡快控制工程造價咨詢業的專業責任賠償辦法,使工程造價專業人員或機構產生錯誤后負賠償責任。

2.3建立行業自律機制。采用國際慣例,成立我國自己的造價師協會,實行行業自律,對出現重大錯誤的工程造價從業人員或機構要予以嚴懲,在下一次注冊或年檢時淘汰出局。通過完善建筑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規范介入工程造價管理各相關主體的行為,將會有效推進工程造價管理機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