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應急救援能力評價體系建設
時間:2022-06-10 09:29:00
導語:公路應急救援能力評價體系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路應急救援能力評價體系,主要是對公路應急救援的合理性、科學性、高效性等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對公路沿線監控管理設備設施的實效性分析;對救援參與者的水平和能力進行客觀分析;對政府管理部門的應急救援管理工作進行全面評價,總結分析并提高應急救援處理能力。高效、合理的公路應急管理能力評價系統,有利于公路應急管理指揮總體能力的提高。
1指標建立的原則
1.1科學性原則
指標體系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時,在選擇指標時要反映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在選擇定性、定量等其他方法模型時,都必須是客觀的抽象描述。
1.2系統優化原則
應該以較少的指標和較全面系統的反映評價對象的內容,并且應該兼顧到各個方面的指標,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優化。
1.3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是對應急救援能力的評價方法,可以對救援的效果作出公平、公正的判斷。在建立評價體系時,應充分考慮可比性,只有堅持可比性才能實現評價體系的目標。
1.4實用性原則
評價指標應簡單,數據采集應容易收集,數據應保證準確可靠,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2構建救援指標體系
層次分析方法,首先是分析系統中各要素的關系,建立描述系統功能或特征的遞階層次結構。
(1)目標層:這是最高層次,表示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章對公路應急救援能力進行了評價。
(2)準則層:評價準則或衡量準則,表示按某種方式來論證解決問題所牽涉的中間環節。文章為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要素。
(3)指標層:評價應急救援能力的主要要素,即二級指標要素。在分析公路應急救援體系的基礎上,經過實地調查和分析研究,對影響公路救援能力的指標進行篩選,選取有直接影響的因素,刪除影響較小的因素,將影響公路救援能力的指標進行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了一個3層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第一層為目標層(公路應急救援能力);第二層為準則層(設備、應急響應能力、應急決策與救援能力、日常管理);第三層為指標層。見圖1。
3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運用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法)進行分析,其AHP法步驟為:
(1)分析各個指標的關系,并建立遞階層次的分層結構。
(2)對于同一層次的各個指標進行兩兩重要性比較,并且構造判斷矩陣。
(3)試算判斷矩陣中指標的相對權重。
(4)計算各層元素對系統目標的合成權重。準則層的評價指標的權重計算步驟為:(1)判斷矩陣。向一定數量的專家組開展調查,由專家打分后回收,根據打分表,構造判斷矩陣,結果見表1。(2)計算判斷矩陣每一行元素的乘積Pi、Pi的4次方根、特征向量、最大特征根。
4結束語
從應急監測能力、應急響應能力、應急決策與救援能力、日常管理等4大方面,12個細節構建了高速公路應急救援能力評價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合理地確定了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
- 上一篇:公路工程質量控管
- 下一篇:區委名牌戰略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