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游和影視文化相結合論文
時間:2022-08-01 10:28:00
導語:生態旅游和影視文化相結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月中旬,該文章受到了上海市長韓正現在的熱切關注,并且轉交上海文廣集團有關負責人進行進一步研究論證,希望貴網站能夠本文,讓更多的人來參與研考進行討論!謝謝!——2007.12
目錄:
一、對生態旅游島的分析與看法
1.生態旅游島的經濟形態
2.崇明的旅游價值
3.單純生態發展的未來趨勢
二、影視文化的發展與價值
1.好萊塢的形成
2.中國影視的發展
3.影視產業的價值
三、生態旅游與影視文化相結合的優點
1.橫店的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
2.環境保護的必要性
3.影視產業的發展空間
四、崇明島逐步發展為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影視基地的可行性
1.天時:
1)上海影視文化的滯后
2)中國現有影視基地的規模
3)影視文化的全球戰略
2.地利:
1)上海的國際地位
2)面積與地理位置的合理性與安全性
3)崇明島的地形地貌季節氣候
3.人和:
1)中央對崇明建設的關注
2)民風民俗的優越性
五、發展“生態影視島”的策略與資金來源
1.中央與市委的認可與支持
2.文廣集團的動向
3.國際金融市場與影視文化的聯手等方式的借鑒
4.國際全球大眾傳媒公司的全球化走向
結束語
崇明島地處長江入海口,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海岸線的中心地區,也是南亞各個發達城市之間的中心地區。崇明島面積龐大,占整個上海版圖的近四分之一,是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后花園,從2002年以來,隨著《崇明島域總體規劃綱要》不斷的修纂和完善,已基本形成一個良好的發展格局,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格局的背景下,倘若我們的思維能夠更廣闊一些,或許會給這座島嶼帶來一些新的生機。
一、對生態旅游島的分析與看法
1.生態旅游的觀念的形成
根據《綱要》發展思路和目的是為了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關于生態旅游這個概念是誰最早提出來的?資料顯示并無定論,大多數觀點認為生態旅游一詞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墨西哥專家謝貝洛斯•拉斯喀斯(Ceballos-Lascurain)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生態旅游的概念從總體上來說是以保護自然資源和生物資源,維持資源的可持續性來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以環境的美化來吸引游客,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生態旅游也突出了對于旅游者的環境教育意識。
2.崇明的旅游價值
旅游行業主要可分為三部分:自然景觀、歷史人文景觀和民風民俗。自然景觀有各種奇山異水,高山、湖泊、峽谷、溶洞、瀑布等;歷史文人以歷史遺跡(長城、兵馬俑作為代表),還有佛禪宗教、古城、古鎮、石窟、巖畫和雕塑藝術,偉人故居等,民風民俗以民族節日為特色,如藏族最大也最有趣的節日之一——雪頓節;農歷七月在草原舉行的那達慕大會;云南西雙版納傣族人的潑水節等。崇明島經過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沉淀,其真正意義上歷史遺留下來的旅游資源幾乎為零,除了濕地灘涂以外其余的就是近幾十年來人工發展起來的一些綠色環境資源。而這樣的旅游資源和江浙一帶的旅游資源競爭恐怕是難于上青天啊!即使是大橋通車改善了交通,也還是難以與江浙地區的旅游業抗衡!因為到那個時候,長三角的新干線早已拉近了“蘇杭”的距離了。還有,如今的上海公園已經開啟式了,濕地也都建到高檔住宅區里了。
3.單純生態發展的未來趨勢
單純的生態發展以增加森林覆蓋面積、河道疏通等形式發展成為一個綠色生態島的作用只能說這個地方適合休閑養身、養老送終,年輕的生力軍們依然會離開家鄉尋求發展,生態旅游這個產業對多數年輕人來說,很難找到發揮自己能力空間。所來的游客也不過是休閑度假,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旅游,這樣即使花大力的宣傳也只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生態的保護卻還是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所以如果沒有優良產業的支撐,單純的發展生態其前景是有限的。縱觀上海的產業結構分布,市區為全國的商業中心,金山以化工行業為主,嘉定以輕工業為主,浦東是國際金融中心,教育產業被松江霸占了……一些傳統的產業幾乎都難以插足了,然而有一塊不容忽視的產業卻是我們值得關注和探討的。
二、影視文化的發展與價值
影視文化是當今社會的主流文化,如同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一般,占據著這個新的時代。影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除了在物質屬性的價值外,它們借由聲音、影像、圖畫、文字等元素交織而現的象征符號與意理信念,同時這也與主導社會集體價值與世界各族文化內涵的政治領域形成一種張力。
1.好萊塢的形成與發展
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美國好萊塢電影發展成為獨霸世界的壟斷狀態。它的范圍之廣,影響之大,持續時間之久,實屬罕見。1908年,為了統一專利和生產,美國各電影公司聯合成立了電影專利公司,使電影更產生了商業價值。但一些獨立制片商為了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控制,紛紛從紐約、芝加哥等電影集中地移向洛杉磯。這里自然條件極好,是理想的電影外景地。以后電影專利公司也陸續搬來,逐漸形成了繁榮的“電影城”。并命名為“好萊塢”,成為美國的影都,至20年代,形成了以“好萊塢”為基礎的美國電影生產、發行基地。在美國,影片真正的主人是制片人。制片人成了決定藝術成敗的種種因素的主宰。在幕后指揮一切的是制片人,但在幕前露面的卻是眾多好萊塢的明星們。這一大批好萊塢明星們成了美國電影征服世界的基礎。由于好萊塢電影業的繁榮,到三四十年代,有聲故事片的創作和發行達到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創造了在全球影片發行量和賣座率的空前紀錄。好萊塢電影在藝術質量上也達到世界領先的高水平。不少影片,如《大獨裁者》、《亂世佳人》、《魂斷藍橋》、《蝴蝶夢》、《公民凱恩》、《卡薩布蘭卡》等,都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好萊塢電影的題材廣闊,風格迥異。構成了通俗的受歡迎的大眾藝術。另外,美國影片在技術上也注意不斷創新和發展,對世界電影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中國影視的發展
從1905年出品的一部《定軍山》開始,國產電影倏忽走過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到如今,中國已擁有近30萬的電影從業人員、百年的電影經驗、幾十家電影制片廠,每年出產上百部電影,然而這依然處于一個發展初期。
電視業的發展來得更迅猛一些,1958年5月1日晚7時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開始試驗播出,這一天成為中國電視事業的誕生日。9月2日,北京電視臺轉為正式播出,每周播出4次,每次2至3小時。這以后,電視事業經歷了十年以及后來的改革開放,到1997年底,我國擁有千家無線臺,約1300家有線電視臺,1000多家教育電視臺。不包括數百家企業有線電視臺,我國目前電視臺總數是日本的22倍,美國的2--3倍,成為世界上電視臺最多的國家。
近幾年,多媒體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成立,專門從事廣告片制作、紀錄片拍攝、多媒體教學、互動節目制作、企業推廣等活動。專家分析,我國將在2010年停播模擬電視信號,屆時居民對數字節目的需求將成倍提高,
3.影視產業的價值
好萊塢在全球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可以以20世紀90年代為例,看看這些驚人的數字。1990年,歐洲共同體國家電影票房90%的收入為美國影片占有。1992年,歐洲進口的影視產品價值達到37億美元,而歐洲自己只出口2億8千8百萬美元的影視產品。1993年,全世界100部暢銷影片中,美國片共占88部,穩穩占據壟斷地位。1994年,在美國影視娛樂產品高達180億美元的年收入中,80億美元(44.4%)來自出口,同年,美國電影票房在海外市場的收入第一次超過本土市場。據某個專家稱:目前美國的電影產業每年的收入為572億美元。可見影視產業是一座開采不完的金礦!
三、生態旅游與影視文化相結合的優點
1.橫店的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
橫店影視基地是國內規模最大、拍攝場景最多、設施最全的影視拍攝基地,規劃總面積97平方公里,現已建成廣州街、明清宮苑、清明上河圖等13個影視拍攝基地和兩座超大型現代化攝影棚。這座中國南方浙江省東陽市城郊一個四面環山的小鎮,交通不便,沒有什么旅游資源,10年前還不為大多數人所知。自從國內一些知名導演在此荒地興建用于拍攝的古代城市和宮殿開始,前來的攝制組逐年增多。追星的“粉絲”以及大批娛樂記者和尋找出鏡機會的演員也蜂擁而至。媒介口碑與明星效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旅游業從無到有。影視城的帶動使橫店的旅游收入在保持20%以上年遞增速度的基礎上不斷攀升(即便2003年遭遇SARS,去橫店旅游的人數也達到120萬),04年已超過40%(游客人次250萬)。有關專家預計,05年可突破300萬人次,2008年有望使這一數字再翻一番。
2.影視文化對生態旅游的推廣性
影視行業作為一種傳媒工具,具有強大的推廣性,其推廣性不是區域化的推廣,而是全球化的推廣,從旅游角度來說,花大量的宣傳,只能吸引部分的上海休閑游客,到不如借用發展影視行業來帶動旅游業,一旦形成氣候,來的絕對不僅僅是上海游客,必定是全國的乃至世界性的游客。
3.影視產業的發展空間
影視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很廣闊,空間很大,電影的投資成本越來越大,單個文藝作品的投入上,1999年美國平均每部電影成本為5150萬美元,相當于中國全年電影拍攝費用;2000年美國的大公司共拍攝84部故事片,平均每部影片的投入高達8210萬美元。到2004年冬,每生產和推廣一部好萊塢影片平均成本已攀升到1.03億美元。中國的國產大片超億元人民幣的也在近兩年不斷出現,《十面埋伏》的制作投資達到2.9億,創造國產電影的最高投資記錄。電影電視的制作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影視業也進入了高科技時代,如美國大片運用了動漫題材和科幻題材,就需要各類的高科技人才。拍攝電影所需要的業務和服務,也能夠帶動擴散性行業的發展,有專門提供道具的,有出租機械設備的,有專門做電影片頭、字幕的,還有從事音響聲效的,尤其是那些專門為電影業提供貸款的銀行更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為電影業內人士服務的經紀人、律師和會計師更多如牛毛。好萊塢還有許多專業調研機構,研究某個演員在什么類型的電影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最受歡迎,調查劇情在各年齡段觀眾中受歡迎的程度。這些機構把調查結果定期提供給制片人和電影公司作參考。就連普通老百姓都會有一個新的就業機會,因為每部影視都將需要大量的群眾演員。所以,影視產業一旦形成規模,不僅可以吸引大量的優秀人才進入崇明島這塊領地,讓更多的年輕人來建設這塊熱土,讓這座島嶼具有生氣和朝氣。而且能夠使島上的居民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生活水平,提升文化修養!
四、崇明島逐步發展為上海、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影視基地的可行性
1.天時:
1)上海影視文化的滯后現象
上海影視文化的滯后現象使崇明島有機會爭取這樣一個地位,上海的影視業在國內省市雖然不是處于劣勢,但就其經濟地位來說,影視文化與亞洲地區各個發達城市的影視文化相比較還是有較大的落差。
2)中國現有影視基地的規模
中國現有的影視基地以浙江金華的橫店影視城為首,其規劃總面積為97平方公里,另外有大大小小的影視基地,據不完全統計的有20多個。這些影視城在國內的影視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的旅游價值都超過影視基地功能價值。
3)影視文化的全球戰略
加入WTO以后,中國大眾傳媒市場將走向進一步的自由競爭,跨國公司必會以巨大的資金規模、先進的產業結構、強大的市場擴張、大量的科技投入、國際性的營銷網絡,不斷加強自己在國際傳媒市場上的地位。中國由于人口眾多、經濟潛力巨大,在當今的全球化格局中,國際地位舉足輕重。
2.地利:
1)崇明的地位
上海是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眾多領域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崇明島作為上海的一部分也必然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越江工程一旦完成,崇明的交通將大大的改善,屆時崇明島將和浦東國際機場近在咫尺!以這樣便利的交通來迎接國際傳媒的全球化策略必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2)面積與地理位置的合理性
韓國京畿道政府1日宣布,將興建占地面積達99.9萬平方米的影視文化“韓流塢”,并要將其建設成為韓式“好萊塢”,使其成為東亞影視文化的“中心”之一。“韓流塢”的英文標志為“Hallyuwood”,與好萊塢的英文“Hollywood”在拼寫上和發音上都差不多,其內部設施也完全模仿好萊塢打造。據悉,“韓流塢”內將建設韓流明星村、韓流游戲世界以及各種演藝表演設施等。此外還有專門為影視經紀人公司準備的辦公大樓、影視劇拍攝場所、韓流學術院等設施,并且還配備了飯店、飲食街、主題公園、時尚街等旅游休閑設施,甚至還準備修建一條與好萊塢幾乎一樣的“星光大道”。“韓流塢”的設計者們表示,“韓流塢”將引進中國、日本及東亞各國的文化,建立東亞文化街,以此推動大眾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新聞晚報)
以上報道可見韓國政府對影視業的支持力度,“韓流塢”一旦形成規模,必定成為亞洲影視業的龍頭,而“韓流塢”面積999平方公里,倘如以崇明島1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提出建設“影視島”的口號,一、是否能夠引起上一級領導的重視?二、是否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三、是否能夠打消韓國政府的計劃?這是一個必須深思的國際性戰略課題!以崇明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面積合理的土地資源,那么我們應該呼吁政府部門和影視行業來共同探討這個課題!
崇明島的地形氣候
崇明島是泥沙沖擊島,島上一片平原,可塑性很強!造山造水都不是問題!島上水清氣潔,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能適應大部分影視組的拍攝工作。
3.人和:
1)中央對崇明建設的關注
中央既然策巨資來打通沿海走廊,就必定支持崇明島的大力發展,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發展的思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于建設生態島的支持,無論國家投入的資金有多大,但畢竟是有限的,發展的啟動靠中央,發展的未來還是要靠好我們自己。
2)民風民俗的優越性
崇明人民民風淳樸敦厚,包容性強,熱情好客。
五、在生態旅游島的基礎上發展“影視島”的策略與資金來源
1.中央與市委的認可與支持
好萊塢的成功和國家的支持是風不開的,在經濟政策上,美國政府及時的支持好萊塢,為其減低稅收,優惠外幣兌換率,訂購影片,甚至充當其海外商業談判的代表等。那么崇明島在建設“綠色生態島”的基礎上提出發展“影視島”的口號,如果能夠得到市委以及中央的認可,那么無疑是成功的基礎。充分利用國家對生態島建設初期的資金投入逐步建設成一個生態旅游和影視基地相結合的“影視島”,這樣未來崇明的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
2.文廣集團的動向
座落在松江的車墩影視基地是一個反映上海舊上海風貌的小型影視基地,上影集團原本在車墩的規劃是3000畝,可以讓拍攝者任意游走于各個歷史時空。但根據上海市的規劃,上影集團的上級——文廣集團,可能要把一個規模更為龐大的影視城,建造在佘山旅游度假區。后來不明后果。去年12月11至12日,文廣集團總裁黎瑞剛率隊考察橫店集團。在考察團參觀影視拍攝基地和與橫店集團領導會談時,主客雙方談得最多的就是“合作”。可見文廣集團也在尋找合作伙伴和新的突破口。試想上海如果有這樣的基地,文廣集團又何必跑到遠在浙江南部的橫店去呢?
3.國際金融市場與美國影視文化的聯手等方式的借鑒
1995年,美國電影占全球票房的60%。毫無疑問,洛杉磯的影視文化(地理位置上的好萊塢)和以紐約市為中心的國際金融業聯手,壟斷了全球的娛樂產業,包括電影、電視、音樂、廣告、衛星、網絡、出版甚至體育。資本市場是一個投資兼投機市場,在當前國內的股票、債券、期貨、房地產等市場形勢不容樂觀的時期,資本市場的游資也在不斷的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這里云集的大量的國際財團,在一個好的項目收到大眾的關注的時候,我相信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崇明這塊寶地。
4.國際大眾傳媒公司的全球化走向
我們來分析一下國際傳媒市場的格局。目前,全球大眾傳媒市場由九大媒體巨無霸支配著,它們依次是:時代華納、迪斯尼、貝塔斯曼、Viacom、NewsCorporation、索尼、TCL、Universal和日本廣播公司。這里還沒有考慮時代華納和美國在線公司合并形成的特大型傳媒產業,以及雅虎和默多克正在醞釀結盟的新情況。這些傳媒公司已垂直整合的形式不斷的鞏固自己的國際地位,他們的目光已經不再鎖定好萊塢,在他們的眼中中國的影視業依然是一塊未開采的鉆石礦。倘若我們能在這塊熱土上揮揮手,我想這些傳媒大亨必定會停下他們的腳步好好審視一翻!
結束語
以上報告只是筆者的一個籠統概念!報告中的數據也無法考證,只是根據各類歷史記載作了一些選擇性的比較后,選取一些相對準確的數據,以供參考!或許能夠給崇明島的建設帶來一線新的生機。希望這份報告能夠得到縣委的重視,也希望能引起更多有能力的人來共同探討和研究這個課題,以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謝謝閱讀!歡迎轉載!
- 上一篇:高速公路治安中隊中隊長事跡材料
- 下一篇: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