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老區旅游發展思索
時間:2022-05-04 04:10:00
導語:信陽老區旅游發展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在新農村建設中,各地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信陽革命老區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發展前景廣闊,大力發展旅游業,對于振興信陽地方經濟,推動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革命老區新農村建設中,充分挖掘當地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是推進老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
1發展旅游業對促進信陽革命老區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1.1推動信陽老區生產發展“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目標,也是化解“三農”問題的關鍵。大力發展旅游業可以為“生產發展”創造條件和找到突破點。旅游業是指所有為旅游者提供商品和服務行業的總和,具有很高的產業關聯度。旅游業不僅會促進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飲食、賓館、金融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以及新型的游覽活動和休閑、度假、療養活動的開展,還能創造一些新的生產部門,甚至新的產業。例如,游覽觀光用的纜車、游船、游樂場等用具、設施、設備的需求和維護,不僅為生產廠商提供了新的市場,也為大量農民提供了從業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講,旅游業的發展不僅能直接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也會大大促進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發展。信陽氣候溫暖,雨量充滯,山清水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又兼具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旅游資源涵蓋“山”、“水”、“林”、“寺”、“泉”、“茶”、“紅”等7個方面。既有雞公山、南灣湖等生態山水風光旅游景點,又有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羅山縣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許世友將軍墓等革命紀念地,還有靈山寺等歷史人文景觀旅游景點,旅游業發展潛力很大。此外,信陽區位優勢明顯。106、107、312國道,京珠高速,正在建設的西合高速、阿深高速,京廣、京九、寧西鐵路縱貫全境,京廣、京九、西合3條通信光纜干線縱橫交匯,交通、通信十分便利,承東啟西,溝通南北,具有發展旅游業的得天獨厚條件。雖然目前信陽旅游業的發展水平較低,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比重較小,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和公民收入的普遍增加,公民的旅游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國內旅游消費增長態勢日益凸顯,將為信陽老區旅游業的發展帶來契機。
1.2加快老區農業勞動力的轉移,促進農民增收信陽市是農業大市、人口大市,總人口達770萬,其中660萬的農業人口中,有350多萬農村勞動力。按照現有的耕作技術和條件,50萬農民足已耕種全市800萬畝耕地(1hm=15畝),剩下的300多萬農村勞動力實際上處于隱性失業狀態。因此,信陽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旅游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吸附勞動力能力強的特點,這對農業人口眾多的信陽老區具有重要的意義。據估計,如果旅游業能夠全面發展,全市可以增加1O萬~15萬個就業崗位,而旅游業每增加1個就業人員,其他行業就會相應增加5個就業人員。這將為更多農民提供就業崗位,使大量農業勞動力離土不離鄉,更好地實現就地轉移,減少農民外出務工的成本。當然,旅游業的發展只能部分地解決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問題,農民問題的徹底解決還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努力。
1.3有利于革命老區精神文明建設,建成“鄉風文明”的新農村“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基礎上的較高要求。發展旅游業不僅可以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及其物質生活水平,而且還能使當地居民在工作過程中受到教育和鍛煉,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一方面,旅游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文化活動,是人類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之一。旅游事業的發展,對地方的民俗、飲食、服飾文化、名勝古跡、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等方面的文化藝術發展與交流,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旅游業的特點決定了旅游行業管理機構必須定期對旅游業的從業人員進行職業培訓,通過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行為規范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有些旅游勝地,尤其是紅色旅游勝地本身就是一個強有力的教育基地,不僅對參觀旅游者有教育意義,而且對旅游從業人員也起著教育作用。因此,發展旅游業,尤其是發展紅色旅游業是不斷提高信陽老區“鄉風文明”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不斷提升信陽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充分條件。
2信陽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信陽老區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由于旅游基礎設施薄弱,管理體制不順,市場宣傳推介不夠等,使當地旅游業發展水平不高,無法拉動當地經濟增長,不能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導致旅游業吸附的勞動力數量偏少,存在種種與新農村建設不相適應的狀況。
2.1產品知名度不高,形象不鮮明目前,信陽老區缺少精品景區和景點,缺乏帶動全市旅游業快速發展的拳頭產品和龍頭企業。由于大多旅游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大,致使信陽旅游的客流結構簡單,主要以本市、本省和周邊地區游客為主,外省客流不大,國際客流稀少。
2.2旅游業內部結構不合理觀光游仍然為旅游的主流,休閑游、度假游、療養游、商務游、會議游等發展滯后。由于長線游客的缺乏和新型旅游業態發展滯后,旅客來去匆匆,與旅游業相關聯的商貿流通、飲食、賓館、金融等其他行業都沒有得到長足發展,后續行業發展嚴重不足。因而,當前信陽旅游業產業化水平低,產業鏈較短,旅游業主要效益來源是景區、景點門票,還處在原始效益階段。
3措施建議
3.1采取有力措施,做大做強旅游業
3.1.1加大對旅游業的財政支持力度。沒有良好的資源和基礎設施條件,就不能很好地發展旅游業,更談不上使旅游業成為支柱產業。據調查,信陽老區旅游景區(點)的配套交通設施,環保、衛生設施,供水、供電設施,安全保障設施,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設施等,大多存在不完善的現象,成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為了促進老區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加大對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這是信陽老區旅游業進一步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前提。而且,景區基礎設施往往和景區農村的基礎設施聯系在一起,加強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加強景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新農村建設的應有之意。另外,景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主要依靠當地農村的人力和物力,因此,這類投資還能為當地農民提供一些就業機會,增加收入,從而直接有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和老區新農村建設的開展。
3.1.2實施精品戰略。信陽旅游資源優質豐富,缺少的是建設和開發。雞公山景色秀美,為四大避署勝地之一,又和千年古剎靈山寺、豫南明珠南灣湖和療養勝地湯泉池等互為毗鄰;大別山獸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首府,紅色旅游資源豐富。這些景區、景點都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實施精品戰略,主要是把雞公山生態山水風光旅游景區、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等條件較好的景點、景區建成享譽省內外,乃至海外旅游市場的景區、景點和旅游線路,實現跨越式發展,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實現:①加大投入。不斷完善現有景區、景點設施,努力提高服務品位,建設國內一流的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安全舒適、服務優良的旅游景區。②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有了好的產品,還要配合強有力的宣傳,才能打開國內外市場。目前,信陽旅游景區、景點和線路在國內其他省份和國外旅游市場上知名度不高,影響不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宣傳力度不夠。信陽旅游業要走出河南省,必須制訂旅游促銷計劃,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形式,加大宣傳推介力度。
3.1.3創新旅游業內部管理體制。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目前,信陽旅游景區按照行政區劃分屬不同的縣區,管理比較分散,難以發揮優質景區、景點的帶動作用和形成旅游業的綜合效應。為了充分挖掘信陽旅游業的潛力,把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使其成為信陽老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必須創新旅游管理體制。在加大政府監管和有效保護資源的前提下,可選擇部分重點鄉村旅游景區試點,打破條塊分割,實現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整合性管理,形成良性互動的管理創新體系,加快市場化運營步伐,有效整合區域旅游資源,實現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促銷和統一保護。以綜合各區點的力量,形成信陽旅游業的整體效應;以增強全市旅游業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力爭盡快建立科學合理、運轉協調的旅游管理體制。
3.1.4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拓寬籌資融資渠道。目前,信陽旅游行業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若要大力發展,必須打破原有格局,將單靠政府投入的單一投資主體轉變為復合型的投資主體。對國有旅游企業進行市場化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旅游業的市場化水平。積極吸引國外資本和民間資本投資旅游項目,開發旅游市場,對規劃中的新景點(配套經營的商業項目)進行招商引資。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參與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堅決貫徹“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3.1.5打破地域界限,開展區域性旅游合作。信陽市地處鄂、豫、皖3省交界處,和中心城市武漢市相毗鄰,交通便捷,發展旅游業區域合作的區位優勢明顯。向西可以將大別山一桐柏山旅游區聯系在一起,構建紅色旅游長廊;向南可以利用與武漢市毗鄰的優勢,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輻射作用,構建精品旅游線路,發展休閑游、度假游、商務游、會議游等新型旅游業態;向東可以和安徽省的部分景點聯系在一起,充分協調,以求資源共享。
3.2將旅游業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互相促進
一方面,利用國家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機遇,加強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景區的村容村貌,模糊景區邊界,擴大景區范圍。通過提高景區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改善居民的精神面貌,使其樹立旅游意識。加強景區的民主法制建設,保持景區良好的社會治安,做好“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提升景區的整體形象,使游客能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為景區贏得良好的聲譽,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出鄉村游、農家飯、農家旅館等涉農旅游產品,以適應由觀光游向消費、休閑、度假游的轉變,努力挖掘旅游業的內涵,促進旅游業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把發展旅游業作為老區新農村建設的突破點。狹隘地理解旅游業概念,單純地為發展旅游而發展旅游業,不僅不能使旅游業蓬勃發展,而且也與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大方向相左。因此,必須樹立大旅游的新觀念,擯棄“門票經濟”的陳舊思路,努力開拓旅游業的外延并挖掘其內涵,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購、娛等要素,從旅游者需求角度和旅游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出發,延伸產業鏈、構建產業集群,完善旅游產業體系,促進相關產業共同發展。在各行各業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吸附更多的勞動力,不斷擴大就業規模,從而促進旅游業發展,進而為信陽老區的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確立其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地位。
4結語
信陽老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在過去的幾年中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效益,但其在全市乃至全省經濟、社會的地位仍然未得到明顯的提升。將“十一五”規劃提出的新農村建設和旅游業發展充分結合,既可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擴大就業范圍,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水平,而且能夠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延伸產業鏈,更好地體現出信陽老區“文化靈魂”的品位。
- 上一篇:民俗旅游文化研發思索
- 下一篇:縣區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