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旅游研討
時間:2022-07-25 09:44:15
導語:定制旅游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定制,這種商業行為中顧客對服務商提供的服務進行挑選,在符合成本最低的情況下達成目標,成為在旅游領域的發展趨勢。
1研究內容與方法
本文將對國內外有關定制旅游的相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并結合旅游學相關知識系統對目前研究中的空白領域進行了說明。2文獻分析
2.1文獻綜合時空分析
2.1.1定制旅游研究發展現代意義上的定制旅游大體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定制旅游研究是隨著定制研究的深入以及旅游業的繁榮融合而成的新領域。定制研究起于產品生產、市場營銷領域,后逐步拓展到供應鏈、決策支持、信息系統、服務質量等更細化的領域。其研究趨勢及領域詳見(表1、2)。
2.1.2中外定制旅游研究比較在定制旅游研究領域,國外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管理、模型構建等基礎理論研究;國內則更側重于實踐生產,在旅游業生產,如旅行社、酒店、景區、電子商務等領域中的應用。
2.2文獻具體分析
2.2.1定制與大規模定制及定制旅游的引入定制的思想最早由美國著名未來學家AlvinToffler于1970年提出;1987年,StanleyDavis首次將大規模(mass)和定制(customization)概念合成;1993年,美國大規模定制專家JosephPine首次對大規模定制進行了系統論述。定制是指按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個別的服務,大規模定制是一個綜合考慮市場環境影響和產品的客戶個性化需求的現代化大批量制造模式(Peters,Saidin)[1],認為服務任務可以在不同的層次上實現組合。國內李靖華(2005)、馮根堯(2006)[2]等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分析了大批量定制化服務的二維生成機理。Gunn在1972年提出了旅游系統的概念后,Mill和Morrison(1985)、Gunn(2002)[3]等認為讓旅客參與到產品設計過程(即實現定制),才能夠實現旅游消費的總效用最大的目標。
2.2.2定制旅游相關概念與定制旅游相關的概念主要有三類:自助游、半自助游、旅游超市、主題游、包價游等旅游模式;高端定制旅游、大規模定制旅游的分類;以及旅游定制營銷、一對一營銷、旅行社旅游線路定制、個性化定制旅游電子商務等相關領域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定制旅游的發展歷程(圖1)。定制旅游是在精準的目標人群細分、興趣細分、需求細分的基礎上,整合能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的旅行供應商與跨行業資源的合作伙伴,遵循以客戶體驗價值為導向的產品設計原則,按需定制。
2.2.3定制旅游特征分析及趨勢預測定制旅游有高利潤、高增長率、高市場需求的優勢。利潤較普通產品高10%—15%;每年約有20%至30%的增幅;據網絡調查,有近93%的網友表示期待并愿意嘗試定制旅游。而定制旅游的主要劣勢在于對于信息的強依賴性及獲取難度較大、開發成本高、耗時較長等。縱觀全局,可以預測定制旅游將成為未來主流旅游模式。
2.2.4定制旅游市場營銷分析是目前,定制旅游市場營銷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層次:盛琦(1999)[4]從旅游市場需求及市場細分規模的變化入手,闡述了“一對一”營銷戰略;此外袁亞忠(2003)、胡旺盛(2003)、鄒敏(2004)等對營銷步驟、難點及在旅游業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2.2.5旅游行業定制旅游研究目前對宏觀定制旅游業,微觀旅游電子商務、旅行社和酒店等方面研究較多,其他領域,如旅游者、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政府機構組織、旅游企業員工等鮮有涉及。柳玉清(2006)提出主題化定制、合作制定制、適應制定制、形式化定制及彈性價格定制等旅游發展模式。定制旅游對旅行社的供應系統、采購系統、接待人員、導游人員、歷史沉淀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旅行社旅游線路定制問題(孫艷紅,2006)[5]。飯店業尤其是大型酒店集團的定制理念及具體措施是突破行業競爭的關鍵(張建業,李勇平,2003)。定制旅游將是旅游景區和目的地重組和建設當地資源的重要突破口,應實施UPS(UniqueSellingProposition)理念(苗紅,2006),建設旅游區信息服務大規模定制系統(ISMCS)模型(張艷,2010)。
3結語
定制旅游尤其大規模定制旅游將成為未來旅游發展的重要模式;但是目前對定制旅游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有諸多宏觀與微觀方面的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