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倫理原則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4 06:08:00

導語:企業文化倫理原則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文化倫理原則管理論文

[摘要]和諧的企業文化應體現企業文化本身不同層次之間的高度和諧、企業和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內部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領導之間、員工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等的和諧相處。基于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要求以及和諧社會、和諧文化建設的需要,企業應構建一種新的和諧的文化,在當代中國,構建和諧企業文化應堅持“以人為本”、“公平正義”、“誠信”的倫理原則

[關鍵詞]和諧企業文化以人為本公平正義誠信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社會轉型、體制轉軌、利益轉換的影響,企業文化顯得格外混亂,諸如信用水平低下、破壞生態平衡、勞工問題日益突出等,在此情況下,需要建設一種新的企業文化來積極引導各種思潮,整合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員工、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日趨多元化思想。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促進和諧文化建設,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是社會的一分子,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文化時時刻刻對企業文化產生重要的影響,社會和諧文化的建設對企業文化提出了注重“以人為本”、公平正義、和諧、合作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基于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要求以及和諧社會、和諧文化建設的需要,企業應構建一種新的和諧的文化,這是企業文化塑造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諧社會、和諧文化建設的應有之義。

一、和諧企業文化的內涵及構建和諧企業文化的意義

從20世紀70年代末、20世紀80年代初,企業文化的提出到現在,企業文化已經被學術界和管理者內化為管理思想和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界和企業界對企業文化的界定林林總總,一般地說,企業文化就是一個企業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為方式的總和。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企業文化被介紹到我國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企業制度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界、理論界人士開始注重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形成了一股企業文化熱潮,企業文化建設的和諧性問題也正在成為理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理論界關于和諧企業文化的內涵有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為和諧的企業文化就是指以和諧思想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強調企業各個部分的有機結合、適度調整、和諧統一,使員工的需要和向往同組織的要求和目標統一起來,使企業得以和諧發展,企業管理者以人為本、企業員工“和諧敬業”,企業進入市場是“以和為貴”、“和氣生財”,企業與社會和諧相處。和諧的企業文化應體現企業文化本身不同層次之間的高度和諧、企業發展的各項戰略與企業文化之間應該互相適應和促進、企業和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企業內部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領導之間、員工與企業之間等的和諧相處。構建和諧企業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和諧企業文化的構建是建設和諧企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保證

長期以來,企業管理者不斷地追求著個人行為與組織目標的高度一致,當人們把人類行為的內驅力與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聯系起來后,人們找到了企業文化這種能促進企業發展的有力武器,但當管理者把人類追求物質利益的重要價值取向簡單化以后,各種矛盾沖突就尖銳化、復雜化了,如企業的惡性競爭、不講商業道德、利益分配不公正、破壞生態環境等,這就極大地危害著企業與社會、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企業與消費者等之間的和諧與平衡,企業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要解決各種利益主體的矛盾,僅僅從單純的物質利益出發是不行的,還必須在精神文化層面上尋找平衡點,必須追求各方面和諧發展的企業文化,和諧的企業文化可以展示企業員工個人行為與個人價值觀的關系、企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個人行為與企業文化氛圍的關系、個人行為與企業行為的關系、企業行為與企業形象的關系、企業形象與企業生命周期的關系。和諧的企業文化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強的生存與發展的能力。可以說,和諧的企業文化是明天的經濟,要實現企業的振興、趕超國際一流企業、增強綜合實力,就要借助和諧企業文化,在21世紀,誰擁有文化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效益優勢和發展優勢。

2.和諧企業文化的構建是建設全社會的和諧文化的需要

建設和諧文化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各子系統通力合作,社會作為一個整體,是由企業、學校、家庭、社區等“社會細胞”組成的,所以,構建全社會的和諧文化,首先需要實現各社會細胞內部的和諧文化,其中,企業和諧文化處于牽動全局的中心地位,一旦企業和諧文化建設取得了成功,就可影響和帶動其他各“社會細胞”形成健康的、和諧的文化,最終促進全社會和諧文化建設獲得成功。因此,和諧的企業文化的構建對探討整個社會和諧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二、構建和諧企業文化的倫理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

只有把具有豐富創造性的人作為管理的中心,通過對人的文化導引,使企業的共同價值觀滲透到物質和制度層面,才能真正振興企業。具體說來,這種“以人為本”的倫理原則的主要內容是:(1)以職工為本,就是把職工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通過各種文化教育形式增強職工的責任感,企業領導者要能夠以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為核心,以職工群眾共識為基礎,根據企業的目標和發展戰略來轉變觀念,培養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2)以人民為本,就是說企業必須滿足用戶需求才能生存和發展;(3)以人類為本,就是說企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才能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最大限度地統一起來。“以人為本”的本質是如何看待股東、職工、顧客和公眾的問題.在企業內部,“以人為本”的核心問題是解決職工和企業的關系問題及如何看待企業職工的權力和需要的問題;在企業外部,“以人為本”的核心問題是解決企業和自然環境及社會之間的關系問題及如何達到三者綜合平衡、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和激發人的熱情,其著眼點在于滿足人的合理要求,從而進一步調動人的積極性,人本管理的實質是強調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使員工在保持心情舒暢的情況下高效地達成企業的目標。構建和諧企業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凝心聚力,把企業治理、建設和發展的目標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融為一體。

2.“公平正義”的原則

“公正”作為一種道德要求和品質,指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法律、道德、政策等)、正當的秩序合理地待人處事,是制度、系統、重要活動的重要道德性質。通俗地講,公正就是指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合情合理、不偏不倚。通常的理解,指對既有的自然法則的不帶有任何偏見的,自由并合理的遵循,即認同所有人平等權利,對任何人的任何形式的侵犯都是不公正的。“公正是同等的利害相交換的善的行為,是等利(害)交換的善行。公正的根本問題是權利與義務的交換。社會對每個人的權利與義務進行分配的依據是每個人的貢獻;社會應該按照貢獻分配權利,按照權利分配義務”。“正義”主要涉及個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感,當代美國著名的倫理學家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一書中指出,正義主要是屬于倫理學的一種價值觀念和“有關道德情感”的一種理論,“它旨在建立指導我們的道德能力”的原則。他認為,正義不僅是一種道德意識和道德理論,而且也是道德感情。正義的事業會得到人的道德認可和贊同,正義的觀念具有統一人們的意志,使之同心同德,“公平正義”是構建和諧企業文化的基本要求。構建和諧企業文化,必須要妥善處理不同利益群體關系,認真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利益問題關鍵在于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每個職工對企業的殷切希望,公平公正可以使職工相信自己的付出會有公平回報,自己與其他人得到同等對待。因此,在構建和諧企業文化時,我們要堅持“公平正義”的倫理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在利益分配上、任用選拔上等一視同仁。

3.“誠信”的倫理原則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道德文化的核心,為歷代思想家所推崇。誠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與“信”兩個方面。“誠”原指胸懷坦蕩,真實無偽。《孟子》有云:“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信”原指誠實、不欺。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并把“言必信,行必果”作為規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在傳統倫理文化中,誠實守信為“立人之本”,對于現在的企業來說,

“誠”是企業聚心之魂,“信”是企業立足之本,誠信理念是和諧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企業的生命。企業應該著力塑造“誠信為先”的企業文化,從企業生產、經營、銷售各個環節抓起,實行誠信經營制度,遵守誠信經營公約,并建立起相應監管機制。通過“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建設來增強企業凝聚力,樹立企業品牌,才能不斷贏得市場和消費者,使企業獲得蓬勃發展。現在由于市場行為的自發性沒有得到合理的限制,使得某些人有機可乘,在犧牲他人利益的基礎上追求個人目的的實現。有些企業至今尚未從頭腦中樹立起重合同、守信用的經營理念。“重合同”本是天經地義之事,可是某些企業中的“合同”形同虛設,市場經濟中企業信用缺失的案例比比皆是。詭詐、欺騙等惡劣行徑擾亂著市場經濟秩序。其個人也許一時獲利,但從長遠看,企業想生存下去,很難;想做大做強,只能是異想天開。對一個企業而言,技術可以超越,人才、資金可以引進,但惟獨信用是無法引入的,它必須通過以誠信為原則的和諧企業文化創造為人信賴的誠信品牌。誠信是一種社會責任,既對他人負責,也對自己負責。誠信不只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它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財富。要構建和諧企業文化,一定要堅持“誠信”的倫理原則。

總之,“以人為本”、“公平正義”、“誠信”的倫理原則為構建和諧企業文化提供了價值引導和理論支撐,為了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應該大力建設以這些倫理觀為原則的各方面和諧發展的企業文化,這既是對迄今為止的各國優秀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的科學提煉,又是引導所有優秀企業進一步實現更大發展的行為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