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群競爭力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0 08:48:00
導語:產業群競爭力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浙江許多以中小企業集群的塊狀經濟模式表現出巨大的經濟活力,使浙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省份之一。那么浙江中小企業的產業群為什么會有如此驚人的能量呢?本文以浙江嵊州的領帶產業為例,對其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其發展原因和具體特征,并針對它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詞:產業集群競爭力嵊州領帶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成為我國沿海經濟高速增長的省份之一,在1979——1998年的20年間,浙江省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年均13.5%的高增長速度遞增。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浙江的經濟發展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呢?浙江省以大量個體鄉鎮企業為基礎的產業群的興旺發展或許可以解釋這一問題。
所謂產業群,是指一組在地理上相互靠近且互相聯系的公司和有關機構,它們共存于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系在一起,但它們又帶有相互間競爭的性質。那么產業集群的優勢在哪里呢?這可以從三個不同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從純經濟學角度,主要著力于外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范圍經濟,認為不同企業分享公共基礎設施并伴隨垂直一體化與水平一體化利潤,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形成產業集群價格競爭的基礎;其次從社會學角度,主要從降低交易費用角度,認為建立在共同產業文化背景下的人與人之間信任基礎上的經濟網絡關系,可以維持老顧客,吸引新顧客和生產者前來;第三從技術經濟學角度,研究集群如何促進知識和技術的創新和擴散,實現產業和產品創新等。
從總體來看,浙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于許多有著濃厚地方特色的產業群(基本上符合上述定義所描述的特征),在浙江這些產業群也被稱為塊狀經濟或特色區域經濟,即一個或幾個鄰近鄉鎮集中生產同一類產品。本文就以嵊州領帶產業群為例從實證的角度分析浙江特色產業群的競爭力及其現狀。
產業群產生原因和發展現狀
嵊州市是紹興市所轄的縣級市,地處浙江東部,屬長三角經濟區,是第一批經濟開放縣。1984年,一批嵊州籍港商開始利用深圳毗鄰香港,又處于大陸開放前沿的特殊區位優勢,在深圳創辦起大量的領帶加工企業。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部分嵊州人紛紛回家鄉投資開辦領帶廠,并迅速帶動了當地家庭手工作坊的迅猛發展。到了1992年,嵊州領帶業已基本成型。目前,嵊州已有1000多家與領帶產業直接相關的企業,這還不包括無法統計的家庭工場。據估計,全市共有超過10萬人從事與領帶相關的工作。1999年領帶業產值達8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8.6%。嵊州領帶年產量2.5億條,占國內市場的85%,占世界市場的1/3左右,它已經成為嵊州的支柱產業,是全市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產業群優勢分析
技術優勢
嵊州領帶制作過程分為織絲、花型設計、面料織造、印花、面料定型與整理、裁剪、縫紉等環節。
由于嵊州具有悠久的織絲歷史,而且本地的真絲質量上乘,且可以就近從紹興柯橋的輕紡城(另一浙江著名的產業群,專門買賣各種紡織面料)獲得,所以在原料上嵊州領帶可以說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花型設計方面,嵊州大型領帶生產企業都有自己的花型設計室,著重研究國內外最新的流行趨勢,不斷設計出能走在流行前面,對客戶有足夠吸引力的新花型。
由于定型設備的價格非常高,對企業規模的要求也極高,如果企業的產量不能達到一定的數量,擁有自己的定性車間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嵊州的定型廠數量比較固定。這也是嵊州領帶形成產業群的一個必要條件——即在整個工業流程中獨立出某個投資要求高的工序,使其成為一個為領帶生產服務的專業部門,同時降低了領帶產業的準入門檻,使大多數的私營企業主能參與到該產業群中來。
銷售優勢
專業市場。1992年由嵊州市政府牽頭成立了嵊州領帶城,后又于1995年將其重新定位于專業領帶市場。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但提高了嵊州領帶的知名度,大大增加了業務機會,而且產生的集聚效應相當大。從1997年以來,沈陽、溫州和義烏等地的領帶銷售商也紛紛遷入領帶城內。同時還使領帶城內的專業信息量成倍增長,信息交流更為頻繁。
專業銷售人員。企業在原有社會網絡的基礎上培養了一大批出色的營銷人員,有些負責在領帶城內的門市部為前來的潛在客戶介紹自己的產品,有些則專門負責利用本身的廣泛社會資源,通過親戚、朋友、同學等關系千方百計拉攏客戶,打開產品銷路。還有一些就常年活動在各大中城市,直接供貨給固定的客戶。
地方企業家的優勢
開拓市場。嵊州領帶企業的企業家大都承擔開拓市場的職能。地方企業家通常具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擁有廣泛的社會關系網絡資源,因而市場開拓能力較強。
促進專業分工。地方企業家勇于創新和承擔風險的精神使得集群內的專業分工不斷細化。某些專業部門的出現就是企業家創新的結果。
促進產業的技術升級。集群特有的地理集聚也帶來了企業間的激烈競爭。這種激烈競爭的外部壓力和企業內在的利益驅動給了企業家很大的創新動力。
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
上世紀90年代后,領帶業發展的迅猛勢頭和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分不開的。政府以一個調控者和服務者的身份積極介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領帶業的發展。
體制創新。由于當地領帶業的龍頭企業基本上是集體企業或是掛靠于國企和集體之下的私營企業,其體制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1997年來,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國有集體企業改革的若干意見》和《若干政策規定》,鼓勵企業采取更有效的企業組織形式滿足市場經濟的需要。
創建領帶城,提高知名度。1995年將原貿易市場正式定位于領帶城。此舉措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其成為一個信息中心,使眾多小型企業和手工作坊獲得了更大的生存及發展空間,同時又提高了嵊州的區域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商家來嵊州投資和貿易。
籌建當地的領帶行業協會。嵊州已有兩個直接與領帶相關的行業協會——嵊州市領帶行業協會和中國服裝協會服飾專業委員會。領帶行業協會在制定行業標準,加強企業間的溝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競爭過度
有效競爭可以促進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升級,但過度競爭只會導致“檸檬市場”的出現,最終使該產業崩潰。嵊州的領帶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同行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甚至相互拆臺,通過相互壓價來爭取客戶。對于此種情況,當地政府和行業協會應該積極發揮其引導和監督的作用。政府可以對加大技改投入并取得明顯效果的企業和企業家給予獎勵來促使企業家重視企業自身的提高而不是想方設法與對手進行價格競爭,同時可以利用質量監督部門定期對各生產企業進行質量監督以提高企業產品質量。行業協會應該定期公布統一的行業標準,并對出現惡性競爭的企業進行處罰,引導企業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
人才匱乏和缺乏品牌意識
領帶產業在基本完成了原始積累后,日益暴露出“質”的不足。盡管在領帶制作工藝上并不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但面料后整理及花型設計方面則遠遠不及。由于設計能力弱,品牌意識淡薄,領帶企業無法提高其產品附加值,才使得企業相互模仿,相互壓價,而這一切歸根到底是由于人力資本的匱乏和專業技術培養的空白。針對這種問題,領帶企業應該引進技術、設計、管理、外貿等各方面的人才。從長期看,還應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專業研究機構,為產業群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和人才。
參考資料:
1.朱華晟,浙江產業群——產業網絡、成長軌跡與發展動力[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2.魏守華,產業集群的市場競爭以及策略研究——以嵊州領帶產業為例[J],財經論叢,2002
- 上一篇:獨家原創:中學領導班子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 下一篇:油菜產業競爭力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