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綜述
時間:2022-02-21 03:42:00
導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發生的原因包括領導不重視、內控環境惡劣、缺乏必要的分工和授權等。本文認為,完善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應在遵循成本與效益原則、全面性原則、重要性等原則的前提下,從明確產權關系、優化內控環境、加強監管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內部舞弊
內部控制制度是指由單位的管理層和基層員工共同實施并遵守的,應用于企業整個經營過程,為防范企業經營管理風險、實現企業基本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對于保障組織機構的正常運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組織機構高效運行的基礎。但長期以來,社會關注的焦點往往集中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上,而忽視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事業單位的凈資產一般歸國家所有,如果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無法防范組織機構中的內部人員舞弊問題,則勢必會對國有資產造成巨大損失。
1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
同企業相比,我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無論是在設置的系統性方面還是在執行的力度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同政府機關相比,我國事業單位缺乏強有力的監控體系,因此近幾年我國事業單位成為貪污腐敗的重發區。要扭轉這一局面,必須加強我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單位領導內控意識薄弱。我國許多事業單位特別是小型事業單位,往往并沒有成文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單位主管人員內部控制意識薄弱,在主觀上認為內部控制制度僅是在企業實施的一種管理制度,一些單位領導甚至不知道內部控制制度為何物。事業單位也很難形成類似于企業的多方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因此不少事業單位在管理體制上還是采取領導“一言堂”的管理體制,對主管領導的管理權限缺乏必要的限制和監督,一旦主管領導的工作思路、作風出現問題,會直接導致整個單位出現問題。
(2)具體業務工作缺乏必要的分工和授權。分工和授權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在其他內控措施不到位的情況下,僅靠嚴格的分工和授權也可以將多數可能發生的錯誤或舞弊在事件發生的初期進行處理。但在多起由審計部門發現的事業單位舞弊案例中,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些涉及舞弊的部門在具體工作中,特別是在現金、銀行存款、貴重物品的業務處理上缺乏必要的分工和授權。出納人員兼會計,資產保管人員兼記錄的現象比較常見,事業單位的內部監督職能已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這些缺乏分權的關鍵崗位的經辦人員可以輕易地挪用、貪污單位的資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發生的2.2億元舞弊案,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職務分工而造成的,如果基金會嚴格執行出納和會計人員的分權制,那么這起長達8年之久的舞弊完全可以避免。
(3)沒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是貫徹組織目標,防止以及應對組織在運行過程中出現錯誤、例外事項的保障。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普遍不成體系,內控的關鍵環節或關鍵活動缺失,起不到保障的作用。在外部人員對一些事業單位進行審計時,相關部門甚至拿不出完整的內控規范。2010年財政部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和與之相配套的《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在企業中建立起與國際規范接軌的內部控制體系,而我國事業單位由于機構復雜,國際上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組織機構,沒有先進的內控經驗可以借鑒,至今尚未建立起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2完善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政策建議
(1)以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明確事業單位的產權關系。明晰的產權關系是建立現代管理制度的基礎,基于產權關系而產生的制衡關系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最為有效的途徑。我國事業單位種類眾多,數量上則是國家機關的數十倍之多,為解決我國事業單位存在的諸多問題,近幾年我國正逐步加大對事業單位的改革力度,2010年也是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關鍵年。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應當符合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在對事業單位分類的基礎上對事業單位的相關資產進行確權,明晰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歸屬對象,以明確資產的增值保值責任。對于符合企業特征的事業單位,應當按照新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相關規定,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內部控制制度。
(2)優化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環境。新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內部環境定義為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控制環境的核心內容是內部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制度的態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精神層面。優化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環境可以參照《基本規范》的內容并結合事業單位的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加強對單位內部人員的培訓,使他們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增加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主動性;②加強事業單位的文化建設,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經營文化,從而增加單位的凝聚力以及從業人員在精神層面的滿足度;③制定符合事業單位特征的人力資源政策。
(3)強化對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考核。內部控制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各種疏漏或新生事項,因此事業單位應當對已經運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監督和考核,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實施的效率、效果,反饋執行者在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修正建議,以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持續的修正和完善。另外,可以參照企業的做法,在事業單位內部建立內部控制內審機制和風險評估機制。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的目的是保證單位的業務活動能夠按照組織預定的目標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規范運作。通過內部控制的審計、監督,糾正和處理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和錯誤,使內部控制的執行可以更加符合制度設立的初衷。將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考核結果與單位最初設定的目標進行對比,嚴格獎懲機制,對不按要求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人員給予適當的處罰,從而增加內控對從業人員的約束力。
(4)加強政府審計的力度。同企業相比,我國事業單位中的絕大多數資產都歸國家所有,部分事業單位還履行著政府職能。由于內部審計存在的固有缺陷,對這些事業單位并不能僅靠內部審計部門進行控制。而且對事業單位強制性的民間審計,因此對事業單位必須加強政府審計監督的力度。政府審計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應該構成各類事業單位的外部監控主體,在政府審計力量不足時也可借用社會審計力量完成對事業單位的外部監控。3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應遵循的原則《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第四條規定: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遵循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結合事業單位的特點并參照以上5項原則,本文認為我國事業單位在完善自身內部控制制度時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合法性原則。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合法,我國的《會計法》對單位財務人員的崗位設置、崗位分工都有嚴格的規定,事業單位應當按此規定規范單位的財務工作,切實做到不相容崗位相分離。除此之外,事業單位在建立本單位的內部控制時,還要全面考慮本單位上級主管部門的特定要求以及行業規范。例如,事業單位中的公立醫院在建立本單位的內部控制規范制度時,要考慮我國衛生部門、藥監部門、社保部門對醫療機構的特殊要求。
(2)成本效益原則。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錯誤或舞弊的發生,但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內部控制制度要求組織設立崗位分工制度,可能會增加單位的用工成本,另外內部控制制度也很可能使管理復雜化,從而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因此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其成本不能超過錯誤或舞弊可能造成的損失和浪費,否則對單位來說將是得不償失。因此我國事業單位在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時,應找到成本與效益的平衡點,切不可不計代價地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完善。
(3)全面性原則。事業單位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時,應注意使內部控制制度覆蓋從單位負責人到具體經辦人員的所有從業人員,并貫穿從管理決策到決策執行、反饋、監督的各個業務流程。全面性原則從空間上要求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設置要避免“木桶”效應,不能留下內控的死角,從而使單位的每一項業務的運行都處在制度的規范之下,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主觀因素的干擾。
主要參考文獻
[1]黃麗華,何曉民.關于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探討[J].企業經濟,2007(11).
[2]陳穎珞.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和策略[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8).
[3]潘琰.內部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S].2008.
- 上一篇:探究丑在中國發展演變的過程
- 下一篇:化學課堂實驗教學問題解決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