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央企業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時間:2022-04-05 11:05:00
導語:透析中央企業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提出了中央企業應急管理能力評價這一問題,針對中央企業在四大類突發事件中的應急管理能力,對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做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中央企業應急管理評價指標
一、引言
中央企業是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中央企業利潤占到了國有企業利潤的80%以上,中央企業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在我國國民經濟領域占據著主導地位。在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下,中央企業的公眾形象對于維護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民主,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維持國家長治久安具有示范作用。而在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中更能體現出中央企業的公眾形象,因此合理評價中央企業應急管理能力就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就評價的指標體系進行初步探索,為以后研究和應用提供相關參考。
二、中央企業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設置原則
1.科學性原則。任何指標體系的建立首先都要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在體系的構建上必須基本概念清楚,邏輯結構嚴謹、合理,且能抓住評價對象的實質,反映評價對象的客觀實際情況。本文在選取評價指標時就要首先了解中央企業的特征、地位、發展現狀,突發事件的特點和產生的影響等,這是做到科學、合理的前提。
2.可行性原則。指標體系建立的目的是要通過模型、數據等手段對被評價對象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以期得到預期的評價效果。如果選取的指標不實用或者難以考究,那么它就失去了實際應用意義。因此,對指標的選取要注重可行、易操作性,一些不可行或者難以操作的指標寧可不選。
3.模糊性原則。中央企業應急管理能力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觀性,其評價指標體系中也必然會有很多主觀性指標,而且在所有主、客觀指標中許多指標不能直接獲取統計數據。進行評價時多數指標值需要專家打分或調查取得,在該過程中,要求人們根據思維的判斷和分辨能力把對指標的定性評價進行量化,體現了指標的模糊性。
4.動態性原則。中央企業的性質、企業結構、產品分類、地理位置不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水平、應急技術等在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在發展,公眾的關注也在不斷改變。因此,從時間和空間上,評價指標體系也不是一成不變、萬眾統一的,要求符合動態性原則。
5.系統優化性原則。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眾多領域。中央企業自身的部門眾多,應對突發事件會牽涉到方方面面。指標體系的構建要做到系統、全面,不忽略那些對評價結果影響較大的指標。在此基礎上,要對指標體系進行優化處理,整合相關性高的的指標,盡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減少指標的個數,用較少的指標全面、合理的反映問題,以減少評價工作量,提高評價分析效率。
三、中央企業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的提出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我國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因此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也通常按照這四大類區別對待。本文所研究的四大類突發事件是指與中央企業聯系較為緊密的一些突發事件,與中央企業活動聯系不大或者沒有聯系的突發事件暫不考慮。依據四大類突發事件所包含具體事件的內容,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與中央企業的聯系最為緊密,中央企業發生的突發事件大多數都屬于事故災難類;其余三類突發事件中一部分與中央企業有直接聯系,另一部分只與中央企業有間接地聯系。中央企業的應急管理在四大類突發事件中的主要體現如表1所示。
1.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評價指標。此類突發事件多涉及中央企業自身的諸多方面,與中央企業存在直接關系,應急管理上中央企業占據主導地位,起主要作用。
(1)生產作業突發事故應急能力。中央企業多為涉及國計民生的大型企業,其生產能力大、作業流程復雜,一部分中央企業自身的生產作業過程危險性大、技術要求高、容易出現事故。中央企業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好壞首先體現在其自身安全生產及生產作業突發事故的應急能力上。以石油企業煉油廠爆炸事故為例,事故發生后公眾首先關注的就是煉油廠自身及時處理爆炸現場、搶救傷員、恢復生產的能力。
(2)產品(服務)質量事故處理效果。中央企業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其使用面和消費面較廣,其中很多涉及公共服務設施和居民基本消費方面,產品或者服務質量出現突發事件影響面較大、后果比較嚴重,甚至給其下游企業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中央企業在產品(服務)質量事故發生后能否及時處理、處理效果的好壞是其產品或者服務的使用者和消費者的直接感受,是評價中央企業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3)運輸安全事故應急能力。中央企業從其研發、生產到銷售、服務的整個過程中涉及許多運輸問題,這些運輸包括有形的固態、液態、氣態的實物運輸,又包括電能、信息、資金等特殊物質的輸送。運輸安全突發事故自然成為公眾關注的一個焦點,事故發生后也容易引發一系列連帶次生事故。因此應將中央企業的運輸安全突發事故應急能力作為一項評價指標。
(4)突發事故中保護生態環境程度。一系列的自然災害、生態環境問題給人類造成了一次次的沉痛教訓,環境保護在世界范圍內已深入人心。科學發展觀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形象的中央企業必然要在生產發展的同時對環境負責。中央企業生產突發事故發生后,在緊急應對、搶險救援、恢復重建的過程中能否做到兼顧生態和環境保護、保護程度及效果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5)應急資源保障能力。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物資的供應是搶險救援、恢復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減少災害損失的關鍵因素。應急資源的保障能力是應急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中央企業沒有一套專業、齊全、充分的突發事件應急設備設施、組織機構、人力資源很難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效果,事故發生后再臨時組建救援隊伍只會延遲救援時間、措施良好時機、增加危害損失,對公眾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應將應急資源保障能力作為指標之一。
2.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評價指標。此類突發事件一部分與中央企業有直接關系。另外一部分與中央企業存在著間接關系的突發事件,在應急管理上中央企業起著輔助或者協助作用。
(1)自身設施物料安全保護程度。近年來,沙塵暴、高溫干旱、低溫雨雪冰凍、洪水等一系列的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給我國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中央企業在自然災害來臨時有效地保護好本企業的生產服務設備設施,為災后迅速恢復正常生產做好準備,從而盡快為社會提供一個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可以縮短災害影響的時間,減弱災害影響的程度,應作為一個評價指標。
(2)組織力量參與搶險救援程度。在一些諸如地震、洪水等大的災害發生時,中央企業由于自身的優勢,完全可以作為一支重要的力量配合駐地政府和有關部分做好災害的搶險救援工作。以2008年汶川地震為例,當時參與搶險救援的除了大量的解放軍戰士以外,還有許多都是當地甚至其他省市的中央企業組織的救援力量,一些中央企業除了提供大型挖掘設備,還自發組織了企業的眾多員工參與搶險救援。災難面前,積極有效地組織搶險救援可以有力的提升中央企業形象。
- 上一篇:淺議怎樣提升發電廠財務管制
- 下一篇:簡論日企財務管制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