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活動解析的方法
時間:2022-12-01 03:51:00
導語:企業活動解析的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活動分析涉及許多方面的內容,對企業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分析的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企業一系列的行為,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影響性的作用.因此,任何企業都需要在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在結合市場經濟環境的背景下,尋求最好的發展方向,而這就需要企業經濟分析人員的有效數據和信息作為基礎.
一、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的原則由于企業經濟活動分析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引導性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在正確的思想和原則指導下進行,這樣才能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
(一)實事求是原則任何企業進行經濟活動分析,都是為了能夠正確把握客觀經濟規律.因此,就需要在分析中杜絕先人為主、宅觀臆斷甚至弄虛作假的形而上學研究方法,而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采用客觀的、科學的分析方法,以便能夠確保分析的準確性
(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原則盡管企業的主要目標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但并不非排除對社會效益的追求.因此,成功的企業一定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的.因此,在進行企業經濟活動分析時,必需要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也就是要緊扣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增加產出這些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課題,此外還需要從社會效益著手,促使企業在環境保護、文教等方面作山貢獻.
(三)實物形態指標與價值形態指標相結合原則企業生產經營目的的實現一方面與商品使用價值運動相聯系,另一方面與商品價值的運動相聯系,所以,需要綜合應用實物形態指標和價值形態指標全面評價企業經濟效益.因為假如單純用產值、成本、利潤等價值指標進行評價,那就有可能因為價值指標的曲折性和迂回性,進而無法直接反映當期的生產經營成果.特別是在商品經濟發育不健全,價值與使用價值嚴重背離、市場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更無法儀用價值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運用辯證觀點和系統分析觀點的原則現代企業經濟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的系統經濟,這也就決定了企業經濟分析人員必需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系統分析觀點,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種現象和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也就是必需要在分析中,分清本質和現象,主流和支流,研究出企業纖濟活動中的規律性和差異性,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程度及其相互關系.
二、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的步驟盡管不同類型的經濟經活動分析實施方法不同,但其工作程序一般要經過分析準備、分析研究、撰寫報告這三個階段.
(一)分析準備階段分析準備階段有以下三項工作:
1.確定分析課題,擬出分析提綱.
選定分析對象,明確分析內容,制定分析標準是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的第一步.接著就是要擬出分析提綱,并且列出所要分析的內容或專題,提出具體的分析目標和要求,分析的重點和關鍵問題等.
2.搜集資料企業經濟活動分析必需要建立在大量翔實的、及時的資料的基礎知識,所以,一定要重視資料的搜集,資料來源有這幾方面:(1)計劃資料;(2)核算資料;(3)原始記錄和其他資料.
3.審查、加工整理資料各種資料是否有無錯誤、客觀、真實、計算方法門徑是否一致,是決定分析質量的前提.因此,搜集到的資料要進行審查、加上整理才能選用.
(二)分析研究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在掌握企業經濟活動分析所需的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分析方法的適用范圍,慎重選擇相應的方法,進而發現問題所,揭示客觀規律,分析造成差距的各個因素以及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最終再根據分析的結果提出相應措施.
(三)撰寫分析報告階段將分析研究階段的結論和相應的建議整理成書面報告.對于日常分析和定期分析,其分析工作由于是例行性的,分析報告可盡量減少文字敘述,更多地采用表格形式,以數據.說明問題;對于專題分析,分析報告內容就應詳盡些.
(四)結尾結尾是經濟活動分析報竹的結束語,它的寫法也是多樣的:
得出結論;總結全文,再次強調報告的基本觀點;指出發展趨勢;首尾呼應等三、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的方法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的基本方法很多,有比較法、結構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回歸分析法、線性規劃法、盈虧分析法、經濟批量法等,下面主要就比較法、結構分析法、平均分析法進行闡述.
(一)比較法比較法也叫對比法,其主要是把相關的指標或事物進行對比,以便說明和反映兩個指標或者事物之間的異同,同時還要分析其原因,并最終提出改進措施.
比較法的基本前提是指標的可比性,對比指標所采用的指標內容、訓算方法、基礎條件等應當可比,如果是不可比較的指標,那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換算,轉換為具有可比性的指標才能進行比較.
當然,有時候也可以用相對數來代替絕對數進行比較,不過在進行價值比較時,必需要全面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并且還有進行等值變換后再進行比較等.一般而言,比較法有絕對數和相對數兩種指標,前者反映差異的數量,后者反映差異的程度.
(二)結構分析法結構分析法又叫做構成分析法,主要就是把經濟現象的內部各組成部分與整體進行分解分析.結構分析法有分組法、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等.
1.分組法.就是按某一標準,把研究對象分成許多不同性質的組成部分,再把相同性質的現象歸納在一起,在實現分組的基礎上,通過計算結構相對數來表明事物的構成狀況.
2.因素分析法.所謂的因素,也就是指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所謂的因素分析法,就是以數量為切入點,研究導致經濟現象變動的各個因素及其影響程度和方向的方法,因素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連環替代法和差額分析法.
3.平衡分析法.平衡分析法也叫做均衡分析法,其主要是對生產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各項具有平衡關系的經濟指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編制平衡表是平衡分析的基本方法.按其反映平衡關系的不同方面可以把平衡表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反映某一事物總體內部的收支兩方面平衡關系,它說明這一事物總體內部的基本聯系;二是反映不同事物總體之間的供需平衡關系,它說明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綜合平衡分析的綜合性較強,其主要是研究復雜總體內部的平衡關系.把各項資金來源與各項資金運用綜合在一起進行平衡分析,能夠清晰掌握各項來源的資金如何使用,各項用途的資金的來源.此外,如果能夠很好的利用資產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平衡關系,也能夠分析資產的構成和企業的償債能力.而在在平衡分析基礎上,運用連環替代法或者差額分析法,就能夠順利的查明各經濟指標對分析對象的影響程度及方向.
四、平均分析法計算平均數是平均分析的基本內容,主要有幾何平均數、算術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等.
其中,算術平均數是最常用的,不過用哪種算術平均數,就必需要根據不同要求而定.
比如說計算實際儲蓄存款綜合利率,就需要應用加權算術平均數,因為如果用簡單算術平均數,就很容易脫離不同期限存款結構的變動狀況.
幾何平均數一般用于計算平均增長速度.較簡單的確定平均數的方法是眾數和中位數,不過其精確度通常不高.運用平均分析法,必需要與分組分析相結合,這樣才能夠揭示總體各部分比重及變化,分析經濟現象結構變動對總平均指標的影響,還必需要與變異分析相結合.
變異分析是運用全距、平均差、均方差等變異指標對總體總標志值差異程度進行分析的方法.平均分析與變異分析是正好相反的兩種分析方法:前者研究事物現象的一般水平和一般趨勢;后者分析事物現象的差異程度和不平衡狀況.兩者結合,可以在平均指標揭示現象發展的一般水平的基礎上,通過標志變動度測定,補充說明平均指標代表性高低以及現象發展的節奏性和穩定性程度的高低.
五、結語總之,企業活動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選擇哪種方式就要看企業的實際狀況,看市場分析的需要而定.這就需要企業分析人員在分析的過程這,把握分析的原則和標準,并準確的選擇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