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鉆井企業管理工作思考
時間:2022-03-03 08:21:09
導語:石油鉆井企業管理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管理提升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如何通過持續推進管理提升工作,使企業管理體系更加符合戰略需要、發展需要、經營需要,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對于石油鉆井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關鍵詞:石油企業;管理提升;有效運行
開展企業管理提升,是提高企業整體發展能力和水平,夯實企業發展基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如何通過提高對管理提升工作重要作用的認識,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優化管理體制,不斷提升企業高速度、大規模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以此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對于石油鉆井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一、管理提升工作對企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管理提升工作是永無止境的。企業管理者要牢記國有企業的使命擔當,直面復雜形勢的嚴峻考驗,遵循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求真務實的態度、雷厲風行的作風,清醒認識管理提升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實把管理提升工作作為企業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有力保障,力爭取得更多更好的管理成果,以此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現代化企業的明確要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做出了戰略部署,要求著力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企業競爭力提出要求,對國有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科學發展給予厚望;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央企業管理提升活動總結視頻會議上明確提出:“深入推進管理提升工作,著力構建管理提升長效機制”,要求“把管理提升和推動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結合起來,落實好管理提升活動的基本思路、基本路徑和基本要求,努力在深化、細化、固化上下功夫,在實招、實效、實績上做文章,在特點、難點、亮點上求突破,持續推動中央企業提質增效升級,加快做強做優,建設世界一流。”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高度重視深化改革和管理提升工作,調整了部分總部機關部門職能,將原“企業管理部”更名為“改革與企業管理部”,把改革作為一項重要職能進行了明確,在構建管理提升長效機制上邁出了重要步伐。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以改革強管理,以管理促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二)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市場競爭的迫切需要
當前,石油鉆井企業的經營形勢十分嚴峻,受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影響,海外市場甲方要求降價、后續合同不足,國內市場價格下行、鉆機大量等停,完成利潤指標任務十分艱巨。“狼多肉少”“僧多粥少”的激烈競爭形成了倒逼機制,擺在鉆井企業面前的只有兩個選項:要么在競爭中死去,要么在競爭中重生。因此,必須鼓起“敢與民營隊伍比成本,敢與西方隊伍比技術”的勇氣,大力實施“全產業鏈一體化競爭,全價值鏈協同性創效”的策略,提高市場競爭力。更好地實施“兩全”的競爭策略,充分發揮企業的比較優勢,實現高效協同,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生存、贏得發展。
(三)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補齊短板的有效途徑
石油鉆井企業管理工作雖然取得過顯著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通過上級對企業的體系審核、內控測試、專業檢查等多種途徑,已經發現了大量問題。例如,在基礎管理工作方面,存在著制度標準、工藝流程、技術措施的質量還不夠高,執行不夠到位的問題;在職工業務素質方面,一些職工的業務技能還不夠熟練,個別職工不能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三違”行為仍時有發生;在管理思想方面,有的干部沒有正確把握和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辨證關系,管理的方面強調的多、要求的多,服務的方面提供的少、沒有跟上;在管理實踐方面,有的大量運用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手段,使用現代企業管理方法較少,且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業務部門管理水平較低,形成短板,影響了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企業所存在的這些弊端,很難適應低油價、新常態的嚴峻形勢。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補齊短板的有效途徑。首先是找到短板,進而提出相應的措施辦法,來改進工作,補齊短板,才能使管理更上一層樓。我們必須用好“木桶理論”,在查漏洞、補短缺上下功夫,持續提高整體管理水平。這就要求管理者深入了解和聽取基層職工的意見和想法,并集中起來進行優化,使其變成企業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把短板補齊。只有如此,企業才能進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四)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實現高效的必由之路
企業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也必須要有系統思維,要有系統舉措。我們既要注重提升市場營銷管理、生產經營管理、安全井控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行政工作的管理水平,也要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及企業文化建設。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實現高效的必由之路。
二、如何推進管理提升工作
管理是企業的永恒主題,管理提升是企業的永遠追求。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企業的各級管理者都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瞄準目標、把握關鍵、用好方法、固化成果,有效解決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持續推進管理提升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要瞄準目標,追求全面協調發展
企業的管理提升工作,必須要瞄準目標,服從服務于企業的戰略體系。具體到石油鉆井企業來說,就是要瞄準總目標和分目標。總目標是“建成優勢突出的國際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公司”的戰略定位;分目標是“管理技術型”的發展道路,“全產業鏈一體化競爭、全價值鏈協同性創效”的競爭策略。要“爭當鐵人子弟兵”的隊伍形象,“打造深井復雜結構井第一軍”的品牌追求。企業的各項專業管理工作,只有瞄準了目標,才能夠把握主題、找準定位、認清方向,才能更好地提升公司的總體管理和專業管理水平,從而正確處理好局部和全局、局部和局部的關系,下好管理提升“一盤棋”。當前,對于石油鉆井企業要結合打好“四保”攻堅戰和編制“十三五”規劃,深化管理提升工作,為企業“十二五”收好官,為“十三五”謀好局。
(二)要把握關鍵,實現資源高效配置
開展管理提升工作,可以增強企業管理的多個功能,其中最關鍵的功能,就是圍繞實現石油鉆井企業發展目標高效配置資源。要實現這個關鍵功能,必須要把管理提升與管理創新有機結合起來。管理創新是把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組合引入企業管理系統,以更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對我們石油鉆井企業來講,要根據企業生存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在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個方面下功夫,創造性地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例如,企業實施的總包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了企業“全產業鏈一體化競爭、全價值鏈協同性創效”的優勢,運用鉆井這個“火車頭”拉著測、錄、固、定、泥等一長串技術服務走出去,實現集團軍作戰,形成區別于民營隊伍和外國公司的比較優勢,為本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就是管理創新的功能。當前,石油鉆井企業處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應對行業市場嚴冬、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實現管理提升,把企業的各種資源高效率、高效益地組織利用起來。
(三)要用好方法,持續深化對標工作
對標管理是提升基礎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一項全局性、長期性、系統性、針對性的重點工作,是戰略落地的重要抓手和系統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立足點。全面開展對標工作,是管理提升的有效方法,也是國內外企業普遍使用的、成熟的、有效的方法。通過對標管理,增強憂患意識,傳遞競爭壓力,創造卓越績效。從近兩年石油鉆井企業開展的管理提升活動實際運行的情況看,就是通過進行外部對標、內部對標,尋找差距,制定措施,抓好整改,實現管理提升的。要持續做好對標管理工作,牢記“標桿是比對出來的,不是領導樹起來的”,有目標地選擇好適合自己的標桿,全面系統地開展自我診斷,制定改進提升方案,狠抓落實;牢記“學趕幫超,內外有別”,內部形成先進幫后進、后進趕先進的濃厚文化氛圍,外部在做好對標、學習、借鑒的同時,要努力創新超越。總之,要根據競爭環境的變化,以發展戰略為引領,深入開展同行業、跨行業、全體系、主要指標等多層次多維度的對標工作,把主要差距和管理短板找出來、整改措施提出來、提升目標定下來,通過補齊短板、突破瓶頸和創新管理,取得以對標促達標、以達標促創標的良好效果,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四)要固化成果,著力構建長效機制
管理提升是一座不竭的金礦,只要我們構建了內容豐富、制度科學、運行規范、推動有力的長效機制,就能從管理提升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企業管理提升重點要修訂“提升”內容,充實依法合規管理、落實新“兩法”、降本增效等新的要求,擴大覆蓋面,增強針對性;根據企業工作重點,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選好“自選動作”;要完善《管理提升考核辦法》,根據企業工作重點、難點的轉移,合理調整考核分值和權重,進一步突出質量效益的導向;完善激勵機制,保證基層職工分享管理提升成果,充分調動基層員工參與管理提升的積極性;要加強過程管控,落實激勵約束和監督檢查的舉措,進一步促進行政與黨群、機關與基層、單位與單位、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持續增強整體功能;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群眾路線,正確處理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充分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鼓勵全體職工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踴躍獻計獻策,凝聚全員智慧和力量,促成新的管理提升;要大力宣傳管理提升工作的先進典型,尤其是要注重宣傳管理提升工作的新舉措、新成果、新經驗、新創造,為持續推進管理提升營造良好氛圍。
三、結束語
總之,要通過構建和實施管理提升長效機制,建設具有石油鉆井企業特色的管理文化,持續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通過開展管理提升,更加突顯工作成效,使企業基礎管理工作明顯加強、體制機制活力明顯增強、管理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質量安全環保水平明顯提高、發展質量明顯優化、發展效益明顯改善,這是開展石油企業管理提升的主題所在,目的所在。
作者:徐恒元 李紅燕 宋江濤 蔣明 楊義強 單位:中國石油集團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上一篇:“立體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 下一篇:“雙師”教師素質與職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