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時間:2022-03-08 08:49:29
導語:責任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責任管理可以根據國家整體的價值目標體系進行判定,它與當前社會普遍實施的股東利潤管理方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具備完全不同于股東利潤管理模式的管理體系、管理目的、管理對象和管理方法。現如今逐漸發展起來的責任管理具有很強的全局性,涉及到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全面覆蓋企業的管理模式。責任管理制度對于促進社會整體層面的發展越來越重要,從企業管理的基本假設、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方法上都有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思路與見解,也在實踐中不斷地受到檢驗與證明。隨著社會責任制度的發展,相信我國的企業管理制度也會發生重大的改革與變化。
關鍵詞:責任管理;企業管理;發展趨勢;社會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企業管理也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地受到人們的重視。長久以來,人們對于企業的管理制度都有著很深的研究,企業發展的核心在于企業自身,卻又存在于社會之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社會價值里滲透著企業管理的本質、運轉規律和企業的價值,這些都是研究企業發展的核心。如果對企業產生的社會價值存在不同的認知與假設,那么企業管理理論也會存在不同的選擇和進步方式。在新時代的社會節奏下,企業被認為是為了實現股東收益最大化的生產隊伍,在這種觀念的引領下,我們所學的教科書上一般也都寫著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實現股東的收益,最大限度地追求股東的價值。在這種企業管理理論的熏染下,社會責任制度逐漸崛起,改變了人們對于以前企業管理的認識,新興的責任制度的建立對于企業實質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覺得企業不僅僅追求的是股東的利益,更是不同社會層次參與者追求共同利益的共同平臺,在這種理論的設定下,我國對于企業管理模式的建設必須要重新更改,實現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
一、企業管理和責任管理的概念
(一)企業管理的概念
企業管理模式的具體概念是以獨特的管理理念模式為出發點的,緊緊圍繞事前預定的目標,將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信息、知識與各類資源進行整合和運轉的相關體系與方法。如果根據不同種類的管理理念,不同的專家對于企業管理概念的概括是不同的,并且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這些概念也在不斷地變化。但是如果從最基本的概念層面出發,所有的企業管理含義基本是相同的,企業管理模式被看作是股東利潤最大化的管理模式,股東價值的提升是企業最主要的管理根源,管理的目標是實現財務價值的最大化,實現企業在競爭市場中的優勢,把企業看成是盈利的工具進行運營,這也是支撐企業管理的最基本的理念體系。
(二)責任管理的概念
責任管理是指在正確的社會責任觀的形成下,充分實現企業的社會功能與義務,高效治理企業運轉對社會以及環境的制約,盡最大努力地保證社會、環境以及經濟的整體價值的管理方式。責任管理也可以被稱作是社會價值目標管理方式,將企業作為不同層次主體的載體,實現多元化的價值追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將責任的意識灌輸入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在不斷進步的科學責任觀的影響下,產生了新興的企業管理責任。
二、社會責任管理作為新的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內涵
(一)社會責任管理與企業管理理論的革命
文章在前文已經提到過,在現在大多數教科書中,仍然明文提倡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企業管理理論模式,沒有更改成為最為客觀的先進管理理論。如果社會各個層次能夠重視這些理論研究方法,那么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就會產生質上的突破。打破傳統企業管理的基本設定,基本上是每一個企業在建立自身相關管理模式的前提。在過去,很多人對于人的本質的認識是片面的,都認為應該根據人們所具有的理性程度所決定這個人是屬于“經濟人”還是“社會人”還是“復雜人”,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假設,都是講人作為追求經濟的生物,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的都會去追求成本與收入,而不是將人看作是具備各種不同程度能力、掌握不同信息、把握不同資源和追求多元價值的、現實的人。社會責任管理理論注重的是從實際出發,從工作人的視角看問題,提出了完全顛覆以往認知的、新的“理性人”的概念。新興的理性人的概念是指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人不僅僅會去追求經濟上的價值,還會追求包括經濟在內的、其他的多元化的價值,比如社會價值、環境價值等等,每一個人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負責擔任的角色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地改變,每個階段掌握的資源信息、手段和承擔的社會地位與作用也是不同的,每個人在實際生活工作的過程中都有判斷事物的理性,引領人們在做出決策時進行思考,從而選擇正確的解決方案或者方向,也可以說是人們在做出決策時,從他所知的可以選擇的方案中,做出他所認為的最佳選擇。這種理性的選擇判斷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人的決策選擇制度可以隨時產生變化,二是人的決策能力伴隨著時間空間的不同也產生了變化。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了解到新興理性人的假設導致了企業管理模式的本質變革,人的追求變得多元化生態化,他們在企業中的工作過程中不光看中了企業的利益,同時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關系,企業中不僅存在市場交易,而且實現了多彩的社會人際關系,因為人在交往時候會有一個互相學習的階段,每個人做事的能力、掌握的信息、收取的資源都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不同社會交往主體的決策制度、判斷能力以及掌握的決策信息會產生變化,而不是僅有市場價格機制決定的成本費用或收入。因此新興的企業管理觀念認為企業是挖掘不同層次社會主體的價值增長的潛力,極大范圍地提高企業進展過程中的總體價值,增加社會的進步幅度,這給企業管理的理論內涵帶來了深刻的變革。
(二)社會責任管理與企業管理實踐的革命
在前些時候,我國社會上產生了一系列的消費者維權活動、保護環境活動、維護人權活動等其他的社會活動。企業在這些活動的壓力下,必須重視起消費者的權益,并重新建立企業成立的根本目標,增加自己企業存在的合法性,采取合理的措施解決上述活動產生的暴動,這時社會責任就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責任管理的意識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對社會壓力做出盡可能地回應,將大家的目光集中在關愛事業上。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這類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地改變,社會問題與環境問題愈演愈烈,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只追求經濟利益,完全喪失社會責任意識,導致出現產品品質惡劣、環境污染等大量問題,社會形象一去不復返,社會問題和責任問題開始成為企業在運轉過程中不可推脫的責任。此時的企業要對可能面臨的責任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采取有效的企業管理制度,避免出現因責任問題發生意外和風險,風險管理強調預防與融入企業發展戰略,把責任管理融入企業管理戰略中,幫助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獲取獨特的競爭優勢,同時可以保證經濟利益能夠成功獲取。
三、結語
企業管理要不斷地跟上時代的進步,將逐漸壯大的責任管理融入企業管理模式中,并在實際操作中真正地運用責任管理與企業管理結合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強我國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為我國社會建設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社會環境。除此以外,企業管理在實現理論層次突破的同時,必須盡快將這些新興科學的理念應用在企業管理的實踐中去,落實責任管理,提高實踐力度,并逐步提高企業界推進社會層面責任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王旭紅 單位: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公司
參考文獻:
[1]李偉陽,肖紅軍.全面社會責任管理:新的企業管理模式[J].工商管理,2010(01).
[2]王清剛.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中的風險控制研究———以BJNY集團的環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為例[J].會計研究,2012(10).
[3]馬俊.員工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績效關系實證研究[D].南開大學,2014(05).
[4]李欣波.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研究———以S(中國)有限公司為例[J].蘇州大學,2014(03).
[5]王清剛,王靈寧.基于風險導向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研究———以××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TH油田安全生產管理為例[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1(11).
- 上一篇:計算機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 下一篇:員工歸屬感下社保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