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企業內部控制的機制建設

時間:2022-05-16 10:59:16

導語:談企業內部控制的機制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企業內部控制的機制建設

(1)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企業內控體系建設是“一把手”工程,董事長、總經理親自掛帥,才能創造出良好的內控環境,才能有效地領導內控體系建設,才能穩步推進內控體系建設。企業須成立以董事長為組長的內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監督、指導和檢查工作;還要成立以總經理為組長的內控工作實施小組,負責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具體工作,要著手制定《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企業內部控制組織機構、內控體系建設、自我評價和內控審計工作計劃,企業領導班子成員要明確分工,設立內控工作辦公室,具體協調內控體系建設工作。(2)認真學習規范,統一思想認識。企業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要組織廣大干部、職工認真學習《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各行業主管領導、內控工作辦公室要深入業務部門,對各行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進行宣講、動員、部署和督導。充分認識內控體系建設的重要性,明確內部控制與經營管理的關系,規范工作流程,規避經營風險,為內控體系建設奠定思想基礎。(3)做好內控培訓,提高專干水平。企業內控體系建設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控專干對內控建設工作的認識和協調指導水平的高低。企業必須首先從加強內控專干培訓入手,通過培訓,提高內控專干的業務水平和協調指導能力。

內控專干工作在業務最基層,最熟悉業務,為完成內控體系建設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梳理業務流程,編制風險清單。內控體系的建設要緊緊地圍繞重要風險、重要流程、關鍵控制、重點監控展開。要梳理業務流程和現有規章制度,確立各個控制節點上的風險,查找出目前存在的控制缺陷,經過分類歸納,編制出比較全面的風險點和控制缺陷清單。在梳理業務流程的同時,更要關注優化業務流程,合理的流程會提高效率,本著“抓大放小”的原則,抓住關鍵控制點,對單位、部門的業務流程梳理與優化并重,為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條件。開展穿行測試,整改內控缺陷。穿行測試是內控體系建設中的一項基礎工作。在前期梳理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自查自糾的基礎上,企業內控各行業主管領導要帶領測試小組對各管理部門和分(子)公司行穿行測試,幫助分(子)公司找出流程上、制度上、操作上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通過穿行測試,進一步緊密契合本單位、本部門的業務流程,細化內部控制風險點和缺陷,針對這些缺陷確定整改方案,并認真整改。編制《內部控制缺陷整改計劃單》和《內部控制缺陷整改驗收單》,修改、補充、完善相應的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健全內控制度,固化內控成果。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必須職責明晰、相互制衡,要使決策系統、管理系統、監視系統各司其職、協調運轉、有效制衡。企業應在前期梳理流程、穿行測試、整改缺陷、完善制度的基礎上,著手編制《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控制手冊》,固化內控成果。《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各項規章制度的總和,是保證企業合法合規、有效運營的制度文件,是編制《內部控制手冊》的基礎。而《內部控制手冊》是《內部控制制度》的濃縮版,是一部《作業指導書》。《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控制手冊》編制完成后,報請本企業內控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后印發執行。做好自我評價,強化內控審計。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之后,董事會下設的內部審計部門根據《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手冊》和《內部控制評價辦法》,本著全面性,重要性,客觀性原則,對內部控制設計和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進行測試,做出評價結論,編制《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在自我評價完成后,企業應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注冊會計師在對企業實施獨立審計的基礎上,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審計意見,編制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底稿,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與企業年報同時對外披露。

本文作者:胡友生胡英工作單位:中國大連國際合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