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視角下的企業科技論文
時間:2022-09-27 04:57:04
導語:社會責任視角下的企業科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社會責任、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內涵
1.1社會責任
1)保護勞動者基本權益,關注員工或勞動者的自我發展,提高福利;
2)為客戶提供合格的產品或優質服務;
3)在為股東賺取利潤的同時,節約利用資源,減少生態污染,追求可持續發展;
4)不僅要追求自身發展壯大,也要積極回報社會,多做公益事業。
1.2科技創新
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經濟最主要的特征是創新,企業科技創新指企業應用新科學知識和技術開發新產品,或采用新的生產方式組織加工、生產制造,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新服務的創新活動。企業可以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對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創造和應用,實現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研發成果的商品化。具體來說,企業科技創新首先是對企業產品的創新,包括對企業現有產品的改進或運用新技術研發全新產品,企業可以通過對產品的改進和創新為自身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賺取更多的經濟利益;然后是對企業生產工藝的創新,主要包括對企業原有生產工藝的改進,依托新技術、應用新工藝,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生產效
1.3文化創新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管理者及全體職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價值體系、基本信念、管理體制及行為規范的總和。企業文化創新是指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以創新為動力,促使企業文化不斷形成、發展和優化的過程。企業為了使自身的發展與環境相匹配,根據本身的性質和特點形成體現企業共同價值觀的企業文化,并不斷創新和發展。企業文化創新的核心在于企業價值觀,它制約和支配著企業的經營目標、經營理念,規范著員工的行為,是整個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文化一旦形成,能起到鼓舞、驅動、凝聚、熏陶、評價和規范的作用,使員工始終保持高昂的斗志,實現企業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等,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整合現代企業的各種生產活動與資源配置,實現企業組織市場與整體效益最大化。
2社會責任、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的辯證關系
企業以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發展方向,科技創新是實現社會責任的主要路徑,文化創新是實現社會責任的主要動力,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在實現社會責任的目標中發揮協同作用。
2.1社會責任是企業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的最終目標
社會責任理論要求企業既要承擔對投資者的經濟利益責任,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環境、社區、政府的責任。承擔這些社會責任是企業長期的發展方向,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只追求自身利益,還要遵守商業道德,注重生產安全,注意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維護外部消費者利益[]。因此,社會責任是企業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的最終目標。有了終極目標,企業的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就有了明晰的方向,在創新設計時,就會從長遠考慮企業未來的社會責任,把未來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內化在企業的創新產品和創新文化中,從而有利于企業創造出更符合未來發展的新產品或新服務,有利于企業發展壯大。
2.2科技創新是企業更好實現社會責任的主要路徑
科技創新不但是對企業產品的創新,還包括對企業生產工藝的創新。通過研發全新產品或者采用新工藝生產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量消耗等,達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目的。因此,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目標與企業參與科技創新并不矛盾。有了社會責任意識,企業才能夠在科技創新中考慮到其它關聯方的利益,從而在產品設計、工藝選取中提前考慮未來社會責任的承擔情況。企業如果僅僅以承擔社會責任為口號,沒有實際行動,就難以承擔社會責任,最終也無法發展壯大。企業只有通過對產品的不斷改進和創新,才能為自身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不但為自己賺取更多的經濟利益,還能夠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2.3文化創新是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主要動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市場競爭越激烈,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就越突出,企業文化涵蓋的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公司制度等都需要被員工接受并認同,才能實現企業文化建設的真正落地。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企業承擔起對勞動者、消費者、環境、社區等方面的責任,如果企業注重社會責任,其企業文化中就會滲入相應的意識和理念,從而在文化創新或科技創創新中形成一種強大的向心力,增強全體員工的凝聚力,通過生產新的科技產品或文化產品,維護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進而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同時又使自身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3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協同效應分析
3.1基于社會責任的科技創新對文化創新的滲透提升作用
1)培育良好的企業精神。
社會責任理論要求企業在員工、客戶、外部生態環境和社區等利益共同體面前勇于承擔責任。如果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能夠以社會責任為目標導向,那么企業就會在科技創新時考慮消費者、員工、生態環境、社區等方面的利益,這些利益共同體會給企業提供良性反應,最終促使企業培育良好的企業精神。第一,科技創新是一種具有復雜性、艱難性和風險性的理性實踐活動,要求企業以客觀規律為指導,結合企業現狀進行技術革新,在社會責任導向下,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會更全面地考慮企業內外部利益共同體的訴求。一切技術創新都應體現社會責任,促使企業在完成科技創新目標時,更注重培養實事求是、持之以恒、包容厚德的精神,并將這種精神融入企業文化中;第二,基于社會責任的科技創新要求企業全體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促進企業創新外部效應的最大化,促使全體員工敢于開拓創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追求進步的創新精神;第三,企業科技創新是企業全體員工集體奮斗的結晶,在社會責任導向下,企業家更注重消費者權益的把握,在思想創新和構思設計中考慮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更容易發揮全體員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共同奮斗的集體主義精神。總之,在整個科技創新過程中,以社會責任為導向,企業更容易形成不斷創新、造福大眾的核心價值觀。
2)注重企業制度創新。
企業制度的完善與否與企業規模、行業、技術類型等密切相關,基于社會責任的科技創新活動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其創新功能是否完善,社會責任能否體現,取決于創新系統結構能否與之協調。當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發展到一定程度,現有的企業制度不再滿足科技創新要求時,企業只有通過領導體制、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創新,才能適應科技創新的變化。同時,也更有利于社會責任的實現。
3)塑造良好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綜合體現。如果一個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體現社會責任,就能在社會中樹立良好形象。一方面,科技創新促使企業開發出能滿足社會責任要求的新工藝,生產出符合社會責任理念的新產品或新服務,從而為企業帶來較高的利潤及良好的聲譽;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企業形象的認識首先來自于產品形象,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關注社會責任,將技術與社會責任完美結合,既能滿足人們對產品使用功能的要求,也有利于提升企業形象。
3.2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創新對科技創新的推動導向作用
1)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創新
是企業科技創新的價值導向。科技創新的開展需要依靠誘導機制的推動作用。基于社會責任理念的企業文化創新能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全新的價值導向。一方面,體現社會責任的企業精神,更符合普通大眾的價值取向,更容易幫助企業形成凝聚力;另一方面,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創新所形成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不但影響科研團隊的價值觀念,也影響他們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等。過去企業只追求單純的經濟利益,在社會責任目標導向下,企業創新團隊逐漸放棄唯利是圖的思想,重視科技創新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2)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創新
為企業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科技創新需要良好的制度環境,企業基于社會責任目標制定科學的企業制度,完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既規范和約束企業的創新行為,激發企業創新團隊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又使員工形成一種強烈的企業認同感,自覺發揮主人翁精神,激發全體員工創造力,形成科技創新的巨大推動力。基于社會責任的文化創新能夠創造出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和文化氛圍,為創新團體提供必要的技術、資金、人力資源等保障,并保護和鼓勵創新失敗者,使科技創新團隊保持敢于嘗試、勇于變革的創新精神。
3)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創新
更容易吸引優質創新資源。企業文化創新以社會責任為目標導向,容易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吸引更多優質資源為企業科技創新服務。良好的企業形象與完善的企業制度,有利于吸引優秀創新人才為企業創新服務,為企業創新團隊注入新鮮血液,更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防止人才流失現象的發生,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或服務,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4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協同策略
4.1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科技與文化創新整體流程
首先,將社會責任理念與企業產品創新結合起來。企業在產品創新過程中,無論是研發新產品還是采用新生產工藝都應充分考慮社會責任,調整企業科技創新的定位與方向,把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通過生產新產品、改進新工藝體現出來;其次,將社會責任理念與企業文化創新結合起來。企業將社會責任理念完全融入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成為社會責任的完美體現;最后,在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相互融合中,要時刻以社會責任理念為指導,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方面踐行社會責任理念,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4.2以社會責任理念為指導,加強科技與文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企業要開展科技與文化創新,首先應具備一批既懂科學技術又具備先進文化理念的人才,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創新中真正體現社會責任。企業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培養或引進創新人才。基于社會責任目標,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將創新人才引進、培養與使用納入企業戰略規劃,為創新人才搭建發揮才能的舞臺。
4.3用社會責任理念重塑企業制度
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離不開制度創新,沒有良好的制度,技術創新知識就得不到積累,沒有良好的制度環境,文化創新就失去了堅實的基礎。在社會責任目標導向下,企業需進行制度創新。第一,適時安排企業組織制度創新。不同規模、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應建立適合自己的企業制度,把社會責任理念體現在制度安排中,推動科技和文化創新進程。第二,進行具體管理制度創新。制定共同創新目標,設計制度讓員工有意識地參與創新,如通過設計獎懲制度強化符合社會責任要求的企業價值觀或態度。第三,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創新。在社會責任導向下,內部審計制度應以是否滿足社會責任目標為判斷標準,檢查企業創新活動是否要求健康運行狀態。
4.4以社會責任理念完善創新體制
創新活動能否順利轉化成產品或服務并承擔社會責任,取決于企業創新體制。一方面,政府應選擇合適的模式促使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用社會責任理念完善外部創新體制,可以采用“產學研”模式并融入社會責任理念為企業創新提供平臺,政府是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主體創新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的政策引導者和行為規范者,高校及科研機構是人才培養、知識創造的供給者和使用者;另一方面,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式完善內部創新體制,利用社會責任理念實現內部創新體制與外部創新體制的無縫對接,與外部創新體制相協調,形成開放性的創新體系。
作者:馬德芳葉陳剛王孜
- 上一篇:結構洞理論下的企業監管論文
- 下一篇:征地拆遷安置整改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