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研究
時間:2022-08-25 08:29:08
導語: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1.課題體系建設應用理念不足。當前人力資源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偏離市場需求較遠,忽視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結合不夠緊密,導致學生不僅能力不強,且專業素質不高,缺乏對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創新和系統整合專業知識的能力,缺乏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貫通,較難解決多變情境下用人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實際問題。2.教學模式中,學生中心地位不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學科基本構架,還要培養學生人資管理的實用技術,專業技能、態度和認知,這一切都以學生為中心。然而,長期以來,我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學生中心”的地位不夠突出,教學側重“知識、理解、應用”等低階學習目標,“教”和“學”融合不夠,學生對本專業基本理念、理論及原理的相互關系理解不透,近45.6%的學生認為“理論聯系實際不夠”。而用人單位認為,學生無法處理深層次的人力資源管理業務,可持續學習能力偏弱。3.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實踐性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核心優勢,當前,學校存在實踐師資配備不足,缺乏專業實驗室人員,結構不合理,薪酬設計上對實踐教學導向不夠等問題。同時,本專業校內實踐基地較為薄弱,校外企業實踐教學監控較弱,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吸納實習生數量較少,校企合作的機制尚不完善,企方參與學校教學力度不足,校企雙方缺乏融合,難以形成合作的長效機制,導致“課內實驗—綜合實訓—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的層級遞進結構和用人單位實際管理業務對接較少,整合利用不足,學生對專業實踐知識體系建構相對匱乏。4.職業面向不足。應用型本科主要是培養基礎理論扎實的、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和職業技能型高級專門人才,從而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的無縫對接。然而,經調研發現,因教師對企業的生產服務了解匱乏,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建設側重基礎性,導致學生無法適應崗位且無法獲得與職業時間相近的工作情境,課程知識與學習能力相對偏弱。
二、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1.強化學生中心,關注學習效果。專業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形成學生學習支持體系,推行教學范式改革,鼓勵教師從傳統知識講授角色向學習引導者、促進者和支持者角色轉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創建學習資源,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混合式教學,適當增加自主學習課時,多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機會,倡導互動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廣泛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學習、參與式等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獨立性和主體意識,注重學生的體驗與感知,形成以生為本、注重實踐的教學模式,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質量體系和標準,做到持續改進。2.對接職業標準,加強職業面向。和學術型教育不同,應用型本科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給予學生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高素質高技能的教育,主要目的是縮小畢業生就業與社會需求的差距,實現就業的無縫對接。因此,應以社會需求為目標,按照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基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和勞動關系協調國家職業標準,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和目標,實現課程教學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場景的對接,持續改進課程質量,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工作場所意識和工作場所經驗。3.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基礎,推行形成性考核,強化對學習過程的監控,促進學生學習的持續改進和課程學習目標的達成。基于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性,用多元化的發展觀建立以能力評價為主的多元化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工學結合,立足于人力資源管理實際設置教學內容,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基礎,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在指標設置上通過對學生學習知識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著重評價,做到增量評估、水平評估和過程評估相結合,課內和課外并重,旨在促進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形成,培養學生面向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實際問題的思維模式和能力。
三、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構建
1.突出實踐教學中心地位。實踐性是應用型本科人才模式的重要特色,也是其核心優勢,整合現有課程體系,推行3+1教學模式,將企業實踐教學的周期延長到一年,從而實現企業職前教育和專業課教學的高度融合。首先,可以從加強校院兩級企業實踐教學管理體制出發,成立專職部門,建立由“專業教師、職業導師、企業導師和思政導師”聯合指導的四導師制度和多方協作支持體系,實現企業實踐教學的全程管理和跟蹤指導。其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應以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實踐為主,根據學生年級高低,形成“企業認知實習—驗證性課程實驗—校內綜合實踐—人力資源管理跨專業綜合仿真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的實踐教學體系,構筑從基礎層次到綜合層次逐級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最后,在滿足國家質量標準的基礎上,可以將實踐性教學列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實踐課時占總課時30%以上。此外,在論文環節,畢業論文選題要和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相結合,實現“真題真做”,立足于解決實習崗位實際問題。2.建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對照本科國家質量標準,加大實踐教學師資的培養和引入,不斷改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結構,逐步建立專職實驗教師隊伍,提高“雙師型”教師比重。鼓勵教師暑期掛職鍛煉,熟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業態,培養教師運用基本理論解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際問題的教學科研能力,并將此納入教師公共服務課時,在薪酬體系加以體現,實行全過程評價。同時,教師的教學任務安排要理論和實踐并重,工作任務分配時,測算一個與課堂教學為參照的實踐教學任務的合理系數和最低投入量,明確實踐教學導向,追求卓越教學。3.建立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建設的必經之路。首先,要配備專職機構和人員,加大企業開發力度,明確校企雙方利益分享,多渠道拓展和專業對口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校內外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分布合理的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共建學院、專業、課程、教材、團隊和平臺,實現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一體化,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一體化等,最終實現協同育人目標。其次,繼續完善3+1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職前引導,在現有制度框架下,遵循學科認知規律,讓學生以“職業人”的身份全過程參與或處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際業務,縮短教學和企業實踐的距離,既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最后,建立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暢通校企雙向溝通渠道,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際問題為基礎,校企雙方合作建設教材,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際案例引入教學,內化為課程的教學內容;在課程考核上,實行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將校內教學實際反饋給企業,提高學生面向崗位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寇紅濤.以就業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析[J].知識經濟,2012,(19):139.
[2]楊世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科技信息,2010,(12):98.
作者:楊新榮 黎 超 單位:廣東白云學院
- 上一篇:機電設備維修管理現狀與策略
- 下一篇: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創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