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模式的構想和建議
時間:2022-03-19 04:41:41
導語:社區治理模式的構想和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的理念引起了公眾和政府部門的關注。社浙江城市和社區治理探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積累形成了“楓橋經驗”、“三治”融合、基層治理“四平臺”等經驗做法。在浙江大力推進數字化改革的新背景下,需加快構建黨建引領下的政府導治、居民自治和平臺數治的社區治理體系,提高治理精細化水平。
未來社區治理模式遵循的基本思路
黨的四中全會強調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未來社區治理要明確“黨建引領”的總基調,建立并鞏固黨在社區治理中的統籌領導。(一)聚焦治理結構轉變,政府賦能社區管理。未來社區需以“高效政府”為原則,引導社區管理主體合一,理順社區管理關系和流程機制,明確權力邊界和責任范圍,充實社區專業化管理隊伍,賦能社區提升管理效率。(二)聚焦治理渠道暢通,居民參與社區服務。構建多元化的自治載體、自治空間和自治模式,完善常態化、可持續的居民參與和決策機制,加快公益資源整合、人才結構優化,推動實現志愿參與、互助共享的多元共治格局。(三)聚焦治理手段融合,數字助力社區運營。未來社區需借助社區精益化管理平臺,推進部門數據融合、事項精益梳理、流程優化再造、人員崗位賦能,創新社區智慧化運營機制和集成化服務模式,通過一站式社區管理和服務平臺推進社區治理高效、便民。
未來社區治理模式的初步框架構
(一)明確社區黨委核心領導地位。健全社區黨委領導體系,將社區黨委作為基層治理的第一責任主體和領導主體。充分調動社區黨委的政治引領力、思想動員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統籌解決社區發展重難點問題。(二)推進以社區綜合治理體系為核心的政府導治。組建未來社區工作委員會。成立由原居委會、社區代表和社區管家等組成的未來社區工作委員會,其中社區代表由原業委會及社區中的熱心賢能人士組成、社區管家由社區運營管理公司聘任。居委會和社區代表組成議事決策機構,居委會下設行政崗位和社區工作服務站。社區管家負責提供基本和增值物業服務,作為工作委員會成員可提交提案供議事決策機構討論。推進社區工作減負增效。建立社區工作準入機制,明確社區事務清單,針對清單以外的事項社區有權拒絕。以群眾滿意為根本原則,建立自下而上、動態更新的考評機制,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訪談掌握社區工作情況并適時調整工作方向和方式。充實專業化社工隊伍。設定名額配置標準,確立與社區事務相匹配的專業化社區工作人員數量。提高社工待遇和保障,建立薪酬動態調整和適度增長機制。(三)推進以志愿參與、互助服務為重點的居民自治。構建居民自治載體。構建由社區黨委成員和工作委員會成員組成的社區民主議事會,并針對特殊問題吸收臨時成員,定期開展議事討論并同步吸納居民意見。建立由社區代表組織10人左右督察團,在社區工作委員會備案后開展社區服務督查工作。由居民自發成立社區公益基金會,支持社區開展公益項目。推進自治空間落地。構建標準化的室內辦事空間,設立社區客廳,布置百通崗、辦公等功能。建立分散型室外共享空間,在底層架空和空中花園中植入志愿者活動等居民自治活動。加快專業化社會組織培育。通過穩定的鼓勵政策推進社會組織深耕社區某一領域提供專業化服務和治理,加快培育社區鄰里互助等運營領域的社會組織和社區治理創新咨詢等為社區賦能的社會組織。與高校合作建立社會工作者人才培養基地。(四)推進以服務集成、精細管理為特色的平臺數治。打造可視化的“數字孿生社區”。建設未來社區可視化管理平臺,聯動云端城市大腦、社區平臺中腦和居民終端小腦,構建以社區人口等信息為基礎的未來社區虛擬平臺,實現基礎設施、物聯監控和社區各類服務數據庫的互聯互通,推動實現社區全生命周期可視化管理。構建“一表集成辦公、一窗全科受理”模式。基于“最多跑一次”改革,通過平臺融合各部門業務數據,對社區工作任務進行精益梳理,通過一張報表智能生成多部門填報清單,使社區工作實現“一表集成辦公”。理順社區與各部門業務流程和反饋機制,通過社區百通崗實現社區政務“一窗全科受理”。聯動智慧服務平臺實現“一端集成應用”。聯通未來社區智慧服務平臺開發居民端APP,覆蓋社區政務服務等內容集成九大場景應用,通過APP聯結居民實現“互動式治理”。
未來社區治理模式的支撐運行機制
構建與積分制聯動的社區代表聘任制。明確社區巡查督導等社區公共事務作為聲望值累計范圍,結合積分排名和居民意愿聘任5-10名“社區代表”。社區代表行使參事議事職能,定期搜集社區民意形成提案提交審議,并監督提案執行落實情況。帶領民間督察團通過多元化方式對社區服務開展督查,并制定量化考核制度。構建可持續的社區公益基金會運作機制。以“經營公益”理念策劃推進公益事業,聘任專業人員創新社區基金會資源運作模式,借助慈善金融工具推動資產保值增值。鼓勵社會組織與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社區服務項目競爭,落實非營利組織免稅制度和公益捐贈稅前抵扣制度。構建梯度成長型的社工人才發展機制。培育專業社工隊伍,加強與區域內大專院校合作,通過合作辦學等模式培養實操性、專業化社工。加大對骨干社工的獎勵和培育,提供更多對外交流和培訓講座機會,針對具有突出成果貢獻、在業內產生較大影響力的領軍型社工出臺獎勵政策。構建基于精益平臺的社區管理運行機制。精細化梳理社區任務,百通崗(1-2名)負責在辦事大廳處理居民政務需求和日常工作,網格員(10名左右)負責現場走訪及信息記錄、宣傳整治等。構建統一的閉環管理系統,借助智能算法自動為社區工作者派發任務,實現社區工作人員任務清單化、業務流程標準化。推進智能高效網格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深化治理的有關建議因地制宜優化細化社區治理架構。各試點社區在基礎框架下需結合自身社區人群結構等情況,細化優化治理和運營架構,在成立或引進連鎖機構進行社區相關服務標準化管理時,要加強與產業聯盟對接,推進可持續運營模式。加大對居民自治和社會組織的支持力度。在制度設計中強調居民互助自治,完善聲望值積分和居民貢獻值積分設計。提高社區項目對社會組織開放度,在社區百通崗提供社會組織登記注冊等便捷服務。創新公益服務模式,整合公益資源搭建公益項目管理平臺,以能力型援助代替“發錢”援助。加快構建和完善精益化管理平臺。建議未來社區試點所在縣(市、區)加快推進各條線數據與未來社區精益管理平臺對接,完善平臺業務覆蓋范圍。依托未來社區精益化管理平臺,強化專業化的“百通崗+網格員”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加強精益化管理平臺對其他場景的支撐,推進場景聯動管理智能化和集成服務一體化,實現系統化精細治理。
作者:沈潔瑩 單位:浙江省經信智慧城市規劃研究院研究部
- 上一篇:社區公共安全管理問題探析
- 下一篇:科研事業單位合同管理問題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