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創新性
時間:2022-01-14 09:03:03
導語:本科院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創新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復合型技術人才和優秀工程師為主要教學目標,而創新實驗室的建設,對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實踐綜合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實驗室管理角度出發,探究了實驗室管理工作的現狀及不足,并從加強實踐隊伍、提高管理水平,以及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等策略進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本科院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實驗室制度創新;提高管理水平;人員調整
一引言
應用型大學的真實含義,就是以就業為導向,創建知識、能力、技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主旨為實訓教學、實踐研究。然后要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必須通過實驗、技能、探究等各種教學方法。其中,實驗室作為實踐教學的主要場所,在實現培養目標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實驗室不僅給師生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學習場所,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他們掌握知識理論和創新原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應變能力、技術能力。所以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加強實驗室管理建設,充分發揮實驗室基本功能,對于本科院校實施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優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本科院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的現狀及不足
(一)對實驗教學的認識不足,對實驗室建設重視不夠
我國大部分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都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技術、應用以及管理等綜合性技能為主旨。但是,學校的大部分教師仍然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重理論、輕實踐,只注重課堂知識的傳播,忽略了實踐教育,把實踐教育當成了課堂教學的一種附屬。所謂的“實踐”就是以模擬、實驗、測試為主題的驗證性實驗,缺乏相應的操作思路和操作原論,使學生難以掌握實踐課程的中心。實驗室跨越式發展與現有管理體制的滯后。
(二)部分高校的實驗室往往按課程設立
分散式實驗室是我國院校普遍建立的一種實驗模式,這種設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實驗室的完整性,使其功能變得零散、單一,在規模上也逐漸縮小,不能發揮它的整體功能,形成跨學科的科學實驗能力,也不能培養出綜合型人才;盡管分散式實驗室存在諸多弊端,但是它的建設率,依舊在逐年遞增,這樣的現狀,一方面會耗費學校的建設資金,另一方面會完全限制實驗室的發展生機。現代高校要求合理調配、統籌兼顧,但在實驗室的建設上,卻遲遲得不到校方的重視,甚至于部分院校,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專屬實驗室,和專業的管理人員,只得將實驗器材和相關資源,寄存在其他部門,暫時安放,這在很大程度上,荒廢了實驗室的資源發展。
三本科院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的缺陷
(一)實驗室師資隊伍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高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首要目標,但隨著教育水平的提升,實驗教學人員的素質培養卻在步步銳減。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應試考核就成了學校首要考慮的因素之一,所以學校在培養實踐教師時,只注重學位職稱和文憑要求,希望教師具備“雙師”能力。這種只重形式,不重內涵的考核方法,在各種制度的聯合下,就消除了對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內在要求。此外,鑒于實驗室的規模發展,一些應用型學院,也會招聘不同的兼職實驗教師,但校方首要考慮的依舊是經濟利益,不愿意對實驗室建設,投入過多資金,所招聘的教師人員,根本無法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實驗室師資隊伍的發展,也成為了是實驗室建設和的主要障礙。
(二)高校實驗室開放性不夠實驗資源利用率不高
本科院校實驗室在建設發展時,仍存在諸多弊端,首先實驗室的開放使用,相對閉塞,只能滿足部分課程、部分專業的學生需求。其次實驗室的占地面積過小,實驗器材、實驗資源均不齊全,無法達到大型實驗的要求。最后,實驗室在發展過程中相對封閉,缺乏一定的學術交流和思想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發展。構建一個設施齊全的實驗室,是每個學校的理想,但是在這個建設過程中,每個學校受都會受到經濟、地域、制度等不同條件限制,所以,我們只能另辟渠道,尋找其他的輔助工具,從而完成實驗任務。在實驗室的建設發展方面,我們應該將目光放大、放遠,以國內實驗室為參照原型,同時借鑒國外的建設經驗,中西結合,大膽想象、敢于創新,打破原有常規,盡最大努力去尋找,建設地方型本科院校實驗室的新方法。
四加強實驗室隊伍建設完善實驗室管理考核方式
(一)加強實驗隊伍建設,提高實驗教學和管理水平
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專業管理人才的綜合技能,以高學歷、高素質為標準,招聘具有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到校任教。具體的操作流程,就是內部培訓和外部引進這兩條渠道,使之逐步形成一支合格的、穩定的,具備專業技能的同時,蘊含雄厚的理論文化知識。為了進一步實施制度化管理,保障實驗室建設的長久發展,必須要建立考評制度,并對做出實際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首先要合理分工,明確崗位職責,實驗教師、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要各司其職,負責好崗位職務,其次,要全面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激勵他們開發實驗研究,改革技術創新,拓展實踐空間。最后,把實驗室管理與實驗室發展,兩者相互融合,貫穿實驗室發展的始末,并結合制度改革、制度創新,從整體上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更新完善實驗室管理的專業制度,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大力推進計算機網絡化管理,合理補充實驗室各項器材、設備,嚴格按照要求,提高實驗室管理的綜合水平。要深入探究實驗室管理建設,從整體上提升實踐水平,改革技術創新,加強學術研究,那么就要在文化領域,加強實驗室管理建設的內涵。參加相關研討會議、組織實驗研究、構建實踐團隊,從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不斷思考、不斷探究,總結實踐經驗,將研究成果編撰成教材,以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在實驗探究的領域;技術人員要在合理開發實驗器材的基礎上,不斷探究出新的實踐技術,并以此為首要目標。構建特色實驗室,創新實驗設備與功能開發,改變以往落后的操作流程,充分發揮實驗項目的功效,將整個科研研究,貫穿實驗發展的始末。
(二)建立開放性實驗室提高實驗室使用效益
“開放性實驗”的真實含義,就是學生在不違反操作流程的基礎上,可獨自完成實驗任務,并通過自由想象、大膽創新,策劃、制作出整個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指導老師只負責驗收實踐成果,或是在實踐過程中,給予部分啟發與指導,等到實驗結束后,學生和教師會對實驗結果和實踐過程進行整體評估。開放性實驗室的設置,是一次大膽的制度創新,與改革突破,它完整的將實驗室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在內容上,將傳統的實踐性實驗,裝化為策劃型、制作型實驗。在管理層次上,實行全開放的實驗教學模式,革除了以往的陳舊制度,創造出一套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實驗制度,在實踐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此外,學校的實驗激勵機制,還鼓勵學生、教師參加開放性驗,并將實踐過程納入教學環節,經過成績考核后,可按照學分計入學籍檔案。在開放性實驗室的改革中,將實施質量監控體系制度,保障按時、按量的對實驗室進行整體開放,教師要在實驗室開放的過程中、整理、總結并提交開放實驗計劃,在開放中期,學校將組織實驗管理人員,對實驗器材、實驗設施進行逐一檢查,并定期修復。當學期結束,參加開放實驗的教師和學生要提交相關的書面總結,最后由專家組對開放結果進行審核。
(三)建立校企協同創新實驗室
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可以充分利用企業單位的科研資源,推行“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究策略,為師生提供技術上的幫助和教學上的實訓,在提高學生綜合技能時,也給相關企業儲備了優秀人才。學校應充分利用自己人力資源的優勢,積極尋求合作企業,與社會、行業及企事業單位共同學習。學校定期分配教師到合作企業中進行鍛煉、提升,從中獲取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部知識。學校為了專業設置,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做足了市場調研,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雙師”型素質高的教師。通過企業鍛煉讓,教師對如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學會了企業的管理、工作流程,以及網絡信息的系統的應用,為實踐教學增加了教學案例。使教師在企業的所學、所感、所思、所想將會有效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充實教學課堂,營造良好專業氛圍,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科發展的前沿和實際需求,也為探索實踐教學提供新方法,為提高本科生實踐能力、深化“產學研”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四)學生參與創新實驗室管理
學生參與創新實驗室管理。設立勤工儉學崗位,聘用學生擔任創新實驗室管理職位。隨著創新實驗室的增加和各個實驗室的開放,相應的管理人員也要配置齊全。但由于學校人員編制等原因,通常很難增加專門的管理人員。學生團隊指導教師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也沒有太多時間來管理創新實驗室和開放實驗室。通過設立勤工儉學崗位,聘請系里責任心強、有志于管理工作的學生擔任實驗室管理相應職位,既可以有效地管理實驗室,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責任心和自己的管理能力,為日后的就業和創業做好準備在創新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充分利用基礎實驗室,全面開放實驗室
除了新建創新實驗室外,還要充分利用基礎實驗室。不少承擔教學任務的實驗室利用率并不高,例如嵌入式實驗室承擔的教學任較少,通常就是大四學生的選項課程,每周一次實驗,空閑的時間很多。可以將基礎實驗室對大學生創新項目、競賽項目團隊的學生開放。實驗前,創新項目團隊的學生配合教師準備好實驗,實驗進行時,創新項目的學生在一旁利用電腦網絡平臺完成學習任務,實驗結束時,配合教師一起收拾整理實驗室,這樣既不影響正常的實驗教學,也能充分的使用實驗室,減輕實驗教師的任務。
實驗室是高校實踐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本科院校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主力戰場。陳弊不除,發展無望。我們必須科學規劃,合理加速實驗室發展,才能培養出大批面向新時代的新型高素質人才,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做足人才儲備。
作者:林王兵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盧艷軍.大學生創新實驗室運行管理模式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12):17-19+27.
[2]榮華偉,錢小明,錢靜珠.關于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12):233-236.
[3]俞莉瑩.新模式在創新實驗室建設中的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06):5-6+10.
[4]王良成,王喜鴻,王連勝.創新實驗室開放式管理的探討與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06):170-172.
- 上一篇:高職院校班級管理方法研究
- 下一篇:傳統文化在中職歷史教育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