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鐵路貨運營銷管理的探討

時間:2022-05-17 10:17:54

導語:關于鐵路貨運營銷管理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鐵路貨運營銷管理的探討

強化貨運營銷管理的措施

強化貨運營銷,鞏固挖掘貨源,夯實運量基礎將是貨運工作的關鍵,對于能否完成2013年運輸經營目標至關重要。組織各站段對轄區內企業進行廣泛調研。充分發揮貨源營銷小組的作用,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和召開路企座談會等形式,隨時了解掌握地方經濟發展情況,掌握市場動態和品類別運輸市場形勢,了解公路、水路等其他運輸方式的貨源狀況,摸清不同時期貨源變化趨勢,完善貨運人員駐廠、駐礦、駐港制度,隨時掌握產運銷信息,建立運輸協調會議制度,調研貨運情況,打好貨源基礎。(1)穩定既有貨源。繼續和鋼廠、煤礦、電廠、港口等大中型重點企業等大客戶簽訂戰略合作伙伴計劃,對管內重點發運大戶、接卸大戶,由鐵路局牽頭組織簽訂互保協議,內容包括發運總量、接卸總量、裝卸車效率要求等,明確年度目標,力爭實現增量;強化與中小企業的聯系溝通,確保管內主要貨源總量、品類穩定,為完成全年運輸經營任務奠定基礎。(2)開發新增貨源。通過加快戰略裝車點和物流基地建設,以及開通貨運業務網上辦理,完善貨源組織考核激勵制度,研究制訂激勵獎罰措施,提高貨源營銷水平和效果,開發和吸引新增貨源。(3)擴大做強白貨市場。對現有貨場、貨運設施進行優化組合,對貨場功能進行重新定位,利用物流基地建設形成的規模優勢,積極吸引白貨貨源,擴大市場占有率。(4)健全路港、路廠合作機制。開發港口與鋼廠間礦粉直達運輸貨源,擴大疏港物資運輸量。(5)發揮運輸站段優勢。落實站段長負責制,密切與當地政府、企業的聯系,根據路網能力變化和利用鐵路大能力、低運價的優勢,努力吸引其他運輸方式的貨源回歸,積極開拓鐵路貨運新市場。通過提高服務質量,改進經營理念,創新工作思路,強化貨運營銷與日常裝卸車組織的銜接,建立鐵路貨運營銷長效機制。同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強化信息反饋,豐富服務形式,抓住全路電子商務改革機遇,突出服務意識,講究誠信運輸,做到隨到隨批運輸計劃,放開去向限制,組織有效貨源。在空車使用和去向能力配置上,提高整列裝車比例,堅持提供長期、穩定的運力保障,努力增強鐵路貨運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鐵路貨運資源優勢,加強運輸業與非運輸業的融合,大力拓展貨運經營市場,促進全鐵路局貨運產品的升級和轉型,實現多元化經營、一體化發展。積極拓展貨裝業務,在推進傳統貨場轉型和拓展物流企業經營空間上下工夫,研究推進貨裝一體化管理,完善鐵路貨場物流服務功能,在具備條件的貨場開展鋼鐵、木材、糧食、煤炭等大宗物資商品交易,使貨場逐步轉型為具有倉儲、配送、加工、貿易等功能的物流基地。鐵路局貨運處應加強煤炭抑塵工作的行業監管和專業管理,完善散堆裝貨物抑塵規章標準體系,爭取政策為礦物粉料鐵路運輸抑塵服務創造條件。在運條運價、保價運輸等方面對物流企業給予支持。各貨運辦理站應指導物流企業參與貨物到達交付擔保業務,掌握上游企業運輸信息,開展全程物流服務。

提高貨運計劃兌現率的途徑

(1)從源頭上認真疏理貨流。從月編計劃、貨運方案和日歷裝車入手,把每月開行15列以上的車流全部納入運輸方案,提高始發直達列車組織力度,在月計劃安排、日班計劃審批上,重點組織開好煤炭直達列車和一站始發直達列車,提高主要干線及港口的直達裝車比重,確保全鐵路局直達裝車比例達到71%以上。為保證月初請求車充足,進一步放開計劃審批時限,月底對次月日常計劃提前審批,滿足全鐵路局的裝車需求。除對去向限制各鐵路局嚴格控制外,對其他貨源進一步加大審批力度,特別是雜型車,東北、西北、管內貨源,合理安排管直結構。(2)提高日(班)計劃質量。科學合理推算車流,從預確報入手,及時、準確地收集貨流和車流信息,根據車流預計、現在車保有量和請求車結構,科學制訂每日的貨運、列車和機車計劃,達到3個計劃的相互匹配,建立行調、機調、計劃調度的溝通制度和聯動機制。設專人負責日(班)計劃兌現率的分析考核工作,從提高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原則出發,優化貨物裝車、卸車和去向。(3)提高計劃兌現率和管理水平。對大客戶企業按照全年運量協議,按月保季、季保年安排運量,做好分月運量銜接計劃,嚴格按月度計劃批準的重點企業運量安排日班計劃,做到配車、裝車、去向、掛運、交口、卸車“六優先”,使大型裝車點貨物發送量占全鐵路局運量的比重達到50%以上。結合大客戶管理及貨運計劃、運貨五和貨票信息共享工作,不斷提高貨運計劃的決策分析水平,分析計劃未兌現的市場、運力、收發貨人等因素,通過加強管理,研究、制訂貨運計劃兌現率考核與獎懲辦法。(4)制訂增量提效具體措施。對運力增長的南環公司,陽泉、邯邢地區,陽涉、邯長、邯濟線等區域,對增量站段任務方案進行分配分劈,并進一步細化完善各項增運補欠挖潛提效運輸組織措施,制訂重點任務推進表,分解運輸指標到車間班組崗位。(5)加強貨運列車掛線組織。①從運輸計劃入手,對有貨源保障的大宗貨物實施掛線運輸。對管內到達鋼廠的礦粉及煤炭、到達電廠的電煤等大宗貨源,按照年度計劃及相關干線鋪畫的貨物運行線情況,研究制定“四定”(定裝卸地點、定運行線、定開行列數、定浮動價格)重點貨運列車,與相關企業簽訂協議,實施掛線重點運輸。②對管內具備實施“重來重去”鐘擺式運輸的企業貨源,除了實施“四定”重點貨運列車掛線運輸外,按照企業要求編組相應車底,實施固定車底掛線鐘擺式運輸,同時研究制訂相應的運輸組織保障措施。③提高車輛利用效率。爭取相關政策,對符合排空方向的貨源,積極組織順路稍腳運輸。(6)提高編組站、區段站日班計劃和階段計劃質量。豐臺西、南倉、石家莊、唐山東、邯鄲站一、三階段計劃兌現率達到95%,二、四階段計劃兌現率不低于85%,同時應提高解、編、取、送作業計劃質量,緊密各作業環節的銜接,減少虛糜等待時間,為兌現日班計劃和階段計劃創造條件。加強“三定”列車開行方案組織,不斷提高兌現率。三大編組站(豐西、南倉、石家莊南)的“三定”列車應確保每日87列以上。(7)充分利用貨運網上受理優勢,充分利用遠程監控、信息處理、網絡傳輸技術等現代化科技手段,逐步實現計劃管理向科學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加強多元化經營,建立貨運計劃、組織、考核一體化機制,實現計劃編制、運輸組織、考核激勵三同步,內部信息及時傳遞,外部信息合作共享。落實《鐵路快運貨物列車運輸組織管理辦法》,切實加快轉變運輸發展方式,推進貨運組織改革,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公平、公開、便捷、高效的服務需求。(8)加強貨物運價策劃。對現行貨物運輸計費辦法、清算政策,以及全鐵路局貨物運輸盈利目標、成本結構、運輸能力進行綜合投入產出分析,依照可盈利貨物運輸才能下浮運價、效益必須覆蓋運輸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3項原則,在允許的權限范圍內,策劃貨物運價調整方案,整合運量與運力配置,實現既有運輸能力的最大經濟效益。

優化運力資源配置

隨著京滬、京石武高速鐵路和津秦客運專線陸續開通運營,京滬、京廣、小京山和津山線貨運能力也將得到釋放。隨著與呼和浩特、太原鐵路局的深度合作,將有利于提高北京鐵路局西煤入港、北煤南運的路港與路陸通道運量。不斷提高編組站、區段站作業效率,優化運輸結構,加強運輸生產的成本控制,搞好均衡運輸,減少違編違流、迂回運輸、等機等線、單機走行、車輛積壓等浪費。根據客運專線開通后既有線能力釋放情況,加強對相關干線車流的調查,對管內車流經路和編組計劃進行優化,及時提出車流徑路調整、編組計劃和運行圖調整建議,為充分利用各線釋放的貨運能力,實現新的增運增收做好基礎準備。運力資源應重點配置主要增量地區,探索建立通過裝、卸、排成本測算來指導運輸生產的新模式,實現市場引導、貨源組織、運力配置三位一體管理。運能緊張地區,重點配置運力,把資源用足;運能基本適應地區,合理配置運力,把資源用優;運能相對寬松地區,兼顧市場培育和成本控制,靈活配置運力,把資源用好。大力提高高附加值、遠距離白貨組織力度,確保白貨貨收率達到55元/t以上,優化客貨、管直、黑白、區域、品類結構,以最小的投入,爭取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重點抓好占全鐵路局80%以上的55個主要車站的卸車工作,堅持圍繞“八待”(待接、待解、待編、待開、待取、待送、待裝、待卸)和“一清”(清理48h以上大點車)開展工作。突出做好電廠、鋼廠、焦化制氣、港口卸車企業的卸車作業組織,及時掌握原材料到達、日耗、庫存情況,加強作業寫實和大點車、零星車清理,避免超能力集中到達,車流發生重大變化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和調卸方案,實現重車不積壓,能力不浪費。抓好第一班作業組織,進一步強化管重輸送和卸車盯控。第一班管重輸送要達到64%以上,第一班卸車比例達到55%,全日必保完成應卸車。實施車站和裝卸車基地擴能改造,努力提高作業能力和效率。(1)盡快開通白羊墅站駝峰Ⅱ、Ⅲ線束,提高白羊墅站解編作業能力,壓縮空車在站時間,努力適應石家莊貨遷工程后,石家莊地區解編能力變化需要,緩解陽泉站解編能力緊張狀況,同時為白羊墅站、陽涉線增量創造條件。(2)優化裝車作業組織,對不能整列裝車又有多條貨裝線的車站(如白羊墅站),可以組織不同裝車點同時平行裝運同一到站、同一收貨人的貨物,壓縮在站集結時間,加速車輛周轉。(3)在北正戰略裝車點電氣集中改造和加裝道岔的基礎上,實施北正大型裝車點架設接觸網,實現裝車列車直送直取,由日均裝車2列,提高到3列,實現增量100萬t的目標。優化施工方案,杜絕無計劃和超范圍施工。提高施工天窗綜合利用率,科學給點、一點多用。跨鐵路局的線路施工應統一天窗時間安排,減少跨局施工間的協調環節。強化施工前后班計劃的兌現,積極組織好施工前后的接發車工作,避免施工后機列銜接不好,確保本務機的運用效率。(1)抓好分界口列車交接。加強車流組織,密切鐵路局間協作,以貨物列車達速行車、按圖定時刻追蹤開車為抓手,進一步釋放通道及車站到發線能力,擴大第一班交車比例,實現分界口大出大入。樹立大局意識,按照“一卸、二排、三裝”的運輸組織原則,分界口排空第一班應達到50%以上。(2)優化機車運用方案。通過強化機車段內作業、出入段,壓縮機車待掛、待開等作業時間,壓縮單機走行率,減少乘務員超勞,落實調小機車管理考核機制,用滿用活調小機車,杜絕機車浪費,提高機車使用效率。(3)抓好車輛使用。通過抓列車滿軸滿長,超軸列車開行及列車補軸工作,提高列車平均總重;督促站段抓好車輛的巧裝滿載,千方百計增加C70車底的使用數量,提高全鐵路局單車靜載重;充分利用站存空車組織裝車,減少甩空車;加強雜型車的使用,使每輛車都能產生最大效益。(4)合理控制運用車。根據下達的運用車保有量,努力壓縮中停時,加速機車車輛周轉,進一步挖掘運輸生產潛力,緊盯點線,實現高效率;盯緊任務,目標高效益。

重點物資運輸保障措施探討

(1)嚴格落實重點物資運輸管理辦法,確保電煤、糧食、石油等重點物資運輸。在運輸計劃編制過程中,對列入重點物資運輸范圍的企業或物資,必須按年度、季度和月度計劃做好進度安排;對列入月度貨物運輸計劃和日常貨物運輸計劃的重點物資運輸,應在日計劃中優先安排、堅決落實。除特殊情況及發、收貨人原因外,必須確保計劃兌現,不得欠裝;在日常運輸組織工作中,做到優先安排去向、優先配空車、優先組織裝車、優先掛運,確保月計劃和日、班計劃的兌現,確保一車不少、一噸不欠。建立專用臺賬,隨時掌握重點企業物資運輸進度,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質量良好地完成重點運輸任務。(2)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健全保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確保“一省兩市”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確?!肮澣铡?、“兩會”、“迎峰度夏”、“冬季供熱”期間的重點運輸,維護社會穩定。遇非常時期采用合署辦公等多種方式,按輕重緩急、平衡矛盾實施運力傾斜,最大限度地滿足需求;對搶險救災等應急物資要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對專特、軍運等重點運輸,做到確保安全、萬無一失。(3)深化與大客戶互利合作,確保重點企業互保協議運量。抓好與重點企業簽訂的發送運量協議,制定季度、月、旬運量計劃方案,并依據運量計劃,掌握企業生產需求信息,督促企業組織有效貨源,加強運力保障,全力確保運量目標的兌現。同時,重點組織到達企業的卸車工作,對企業在北京鐵路局管內的需求運量提供重點保證,為企業日常生產創造條件。按照日歷進度,車流到達情況,做到日算、月清責任明確,考核到位,真正與企業建立長期可信賴的戰略伙伴關系,實現路企雙贏。(4)做好大型裝車點的建設與經營。目前,北京鐵路局共有69個大型裝車點,非運輸企業參與的有13個。不斷完善既有大型裝車點的倉儲、物流、配送、市場交易等功能,變地緣地域優勢為產品產業優勢,提高吸引區域貨源的優勢地位。在計劃安排上,對大型裝車點月編計劃、日常計劃做到優先審批和重點掌握;在作業組織上,按整列取送、快裝快卸的要求,優化站臺貨位使用方案,避免整列貨位人為分割,每列裝車時間原則上不超過3h;在日常調整中,加強車貨銜接、機列銜接,提高大型裝車點送達、開車效率。(5)積極發展港口物流。利用區域內港口的資源優勢,發揮鐵路在集港、疏港運輸中大通道和大能力的作用,逐步擴大集疏港運輸比重。精心設計鐵路運輸新產品,使內陸港與沿海港緊密連接,實現重來重去、高效運輸。(6)加強重點地區、重點用戶運輸組織,擴大服務領域。制訂完善的合作機制和編組站、區段站的暢通措施,優化作業組織,提高運輸效率,推動跨局聯合經營。深化與其他鐵路局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推進多元化經營發展,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有關建議與思考

(1)對涉及國計民生,以及公益、國防等貨物運輸實施補貼政策,特別是對化肥、糧食、電煤等低運價貨物運輸實施補貼。(2)根據貨運市場狀況,給予鐵路局實施運價浮動的權利。允許鐵路局根據季節、去向和車種別等特殊要求,對不同貨物實施浮動運價,便于合理配置資源,爭取最大效益。(3)研制完善貨運網上查詢系統。充分利用貨運組織改革,特別是實施網上貨運計劃審批的有利時機,堅持提供長期、穩定的運力保障,努力增強鐵路貨運市場競爭力。加強與信息部門的配合,充分利用現有現車信息資源,在確保重點運輸的前提下,實現貨運“三公開”(運力公開、審批程序公開、審批結果公開),并實現貨運客戶在運輸過程中的全程查詢服務。(4)改進站段貨運組織模式,努力適應鐵路運輸改革形勢。重新界定站段運輸和統計科貨運組織職能,完善原有的月編計劃和臨時計劃審批上報制度,增加有效貨源組織及確認職能,變坐商為行商。進一步完善站段調度室(車間)貨運組織計劃職能,輔助調度所編制貨運裝卸車計劃(直屬站及段管一等站直接上報),并負責計劃執行組織和監督檢查。與貨運網上計劃審批相銜接,改進調度所裝卸作業計劃編制辦法,完善貨運計劃組織流程。

本文作者:趙步云工作單位:北京鐵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