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創業成果研究

時間:2022-03-06 10:01:06

導語:物流管理創業成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管理創業成果研究

一、現代物流管理的創新創業需求

(一)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管理是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按照物質資料的實體流動規律,而提供的貨物配送服務。那么在物流配送的環節上,其配送方式是否合理,監督管理機制是否匹配,管理方法是否符合物流活動的基本原理,以及物流服務是否能夠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都是物流管理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只有達到了多項物流服務相互連接與實時對接,才能在優化配置的過程中降低物流成本,并保證物流企業的實際運行效率與經濟利益。因此,現代物流管理體系是建立在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基礎之上的專業學科。(二)創新創業市場導向。針對物流管理的理解,可以視為將貨物安全高效的配送到客戶手中,其中針對時間、物質、配送方式、信息傳遞模式等方向的研究,是保證物流管理時效性的基礎。而在創新創業的精神下,我國物流企業開展了以信息化技術為導向的服務模式與流程。相對而言,現代物流管理思想更加集中在創新服務模式,同時拓展多項業務于一體的現代物流服務范疇,如冷鏈物流配送、物聯網物流監控體系、流通加工作業、實時配送訂單情報傳遞等方面。那么創新創業本身也是基于時展需求而設立的物流管理目標,是否能夠達到創新創業思維的主導方向,也是當前物流企業在管理模式上逐步優化的拓展方向。

二、物流管理視域下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機制

(一)創新發展物流管理服務。信息化建設推動了我國眾多產業不斷發展,而物流企業同時也涉獵其中。從物流管理維度分析,是否能夠提供針對性更高的市場服務機制需要一定的信息化基礎條件,而達到這樣的信息化建設標準,則需要通過物流信息處理技術,達到數字化、代碼化、數據庫化的具體服務需求。而其中的創新意識,是當前物流企業需要著重考量的核心問題。在服務能力上雖然需要技術支持,但是在服務效果上尤為需要重視客戶反饋建議。那么其創新點就在于是否能夠為客戶提供針對性較強的物流管理服務。因此,現代物流企業應當摒棄傳統物流管理觀念,在創新意識方面,打破傳統單一物流服務的局限性,拓展適用度更高的服務內容。一方面,需要物流企業提高信息技術的創新成果轉化意識。通過廣泛推動EOS電子訂貨系統、Database數據庫技術、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RF射頻技術、FBarCode條碼技術等相關信息化建設目標,從而實現物流管理的創新目標。同時以QR快速反應與ECR有效的客戶反應收集物流活動的相關信息,融入ERP企業資源計劃與MIS管理信息系統的技術支持,從而保證物流企業的創新觀念能夠與技術需求實時對接,保證創新創業成果及時轉化為可以廣泛應用的實踐方式。另一方面,創新意識最終也要轉化到物流服務中,進而完善物流服務的市場化訴求。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以提供銷售統計和報表,以及跟蹤產品訂單等拓展增值服務為基礎,提高物流企業的服務效能。因此,現代物流管理的觀念應當摒棄以貨物為管理核心的傾向,轉化為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管理內容。例如,在創新物流服務的過程中,以代替上游客戶下訂單,或者配送中心可以逐步滲透到買賣雙方的供應鏈需求對接方向,進而將物流服務轉化為交易雙方的流程服務。那么在這樣的成果轉化中,物流企業的服務可以得到有效調整,而客戶也相當于降低了自身的運營成本。因此這樣的成果轉化,實質上不僅是推動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同時也是基于資源共享理念的創新發展目標。其最終的轉化結果,將促進物流企業的創新服務理念,并深度發掘更多的潛在合作效益。(二)拓展物流管理創業范疇。創新意識是推動物流企業不斷發展的核心理念,而創業能力則是助力于物流管理逐步完善的主體內容。那么在拓展物流管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應當明確其管理創業范疇的界定。如果我們認為物流企業已經達到了具體的貨物配送職能,而降低了創業服務的拓展意識,實則也是降低物流管理效能的誤區。這一誤區在于現代物流企業絕非滿足了市場化的物流服務需求。單以冷鏈物流配送為例,目前能夠達到的目標市場配送率仍然較低,能夠完成24小時配送目標的物流服務企業屈指可數。因此,可以認為我國物流企業絕非守業的市場開發保守時期,反而應當站在市場需求的發展方向上,不斷汲取創業本能與創業動力。從創業層面來看,目前我國物流企業需要完善三重管理維度:其一,縮減物流成本,提高資金周轉率。在物流管理中,其資金利用率的優化配置,是直接降低物流運輸成本的方式。在2017年之前,我國物流總成本幾乎與商品生產成本所持平,而物流運輸的時間也高于加工制造的三倍以上。物流企業的資金周轉率=年銷售額/(庫存成本+固定資產),因此多數物流企業的實際的物流資金周轉率僅為2.9次左右。海爾集團目前可以達到15次以上的資金周轉,相當于在全年中將原始資本拓展15倍。由此可見,是否能夠達到創業成果轉化的實質性目標,也應當從資金轉化率的辨別中,分析其成果轉化的時效性。其二,物流企業在創業階段是否能夠滿足自身的資金周轉需求,也并非完全依賴于固有資金的使用空間。貸款、融資、籌措建設資本,已經是當前物流企業選擇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國正處于由高速經濟發展向平穩經濟發展過度的歷史時期,那么物流企業在階段性發展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得到進一步資金支持也是當前的重點問題。創業資本如果不能得到扶持,其成果轉化的最終效益也無法獲取,那么物流企業也將處于經濟發展的被動局面。為此,物流企業不僅要實現資金利用率的最大轉化,同時也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條件,創新發展可以適應資金成本的業務拓展空間,方能促進資金周轉在可利用原始成本上的收益最大化。其三,現代物流企業需要把握創業資源拓展的市場維度,并以每一次市場交易額激增為新的啟發點。如果物流企業在并未投資大量資金的情況下已經獲取了一定的社會資源,也可以轉化為能夠直接應用的無形資產。這樣的情況在我國并非罕見,自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雙十一”全天交易額突破571億元之后,2017年“雙11”開場11秒,淘寶系交易額超10億元,3分01秒成交額超百億元,當天總成交額突破1682億元,再次刷新歷史紀錄。而每一次銷售額激增都相當于觸發了物流企業經濟增長點,但是也對物流企業的實際管理效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評估物流企業當前的實際運行能力,并給予更高的管理效能,是其最為核心的創業方向,也是能否轉化創業成效的關鍵。

三、基于物流管理轉化機制的創新創業推廣策略

(一)持續加強創新創業人才的梯度培養。在創新創業成果的轉化上能夠發現,人才基礎是推動物流企業管理效能的根本,也是落實創新創業理念的必要基礎。在此基礎之上,物流企業應當認識到推廣其發展要素,應當以人才培養為核心與傾向。如果物流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缺乏一定的人力資源保障,勢必容易在市場服務環節中失去最根本的助推力。那么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落實也會受到人力資源匱乏的制約。為此,持續加強創新創業人才的梯度培養,也是當前創新創業成果是否能夠完全轉化,以及進一步推廣的前提。一方面,物流企業應當重視培養基礎服務型人才,以拓展創新創業服務項目的市場需求為基礎,將基層員工視為企業的固有資產。從而以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管理效能的轉化率。另一方面,需要針對創新創業項目的技術開發方面著力培育人才保有量,進而在拓展業務類型的過程中得到人力資源的長期支持。除此之外,對于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基于服務項目的階段性拓展而設立的發展需求。因此,在人力資源的培養中,需要以基層服務人才為基礎條件,以中層技術人員為核心,以高級管理人才為主導,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人才的梯度培養模式,保證創新創業成果得以在轉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到實踐活動中。(二)進一步拓展電子商務平臺共享機制。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是基于物流企業在管理職能上的延伸而形成的最終結果,而是否能夠將此結果進一步推廣到整體物流產業中,則需要得到網絡平臺的支持。物流企業依托電子商務平臺,獲得了較高的成果轉化可能性,但是這樣的成果轉化信息并未公之于眾,或者是在本行業內部信息交互。因此在推廣轉化結果的過程中實質上缺乏了信息資源的相互連接,從而導致多數創新創業成果并未在第一時間推廣到本行業中。因此,進一步拓展電子商務平臺的信息共享機制,也是當前最為重要的成果轉化推廣的關鍵點。但是多數物流企業為了保證自身的行業內優勢,并不情愿將此成果第一時間公布。那么就需要通過一定的利益誘導方能達到較強的推廣效果。在此方面并非單一企業可以直接完成,而需要眾多企業共同參與,并在相互激勵與監督的前提下完成。例如,可以由B2C或B2B網絡品臺提供關聯度較高的信息服務,然后以信息資源的索取作為支撐共享模式的建立。雖然這樣的方式未必能夠長期有效,但是可以在短期內將創新創業成果第一時間轉化為可以量化標準的推廣模式,進而支持眾多物流企業相互激勵,達到信息資源的最高利用率。

綜上所述,物流管理視角下,創新創業的成果轉化,應當全面考量市場服務的最終訴求,并以物流企業的實際情況為依托,設計符合市場規律的發展模式。進而在創新創業成果充分轉化的基礎上,完善其推廣模式。一方面,必須持續加強創新創業人才的梯度培養,進而為創新創業成果的推廣提供人力資源基礎。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拓展電子商務平臺共享機制,保障有效信息在物流產業中的相互滲透,優化支持創新創業成果不斷轉化與推廣的基礎動力。

參考文獻:

[1]張璐.給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08):253-254.

[2]文林莉,關冬梅.基于成果導向的物流管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集聚戰略研究——以珠海市港口物流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17,1(01):59-62.

[3]李靜宇.寶灣物流:行業的領跑者——專訪寶灣物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世云[J].中國儲運,2016(03):26-29.

[4]文宗川,姜天座.高新物流產業園區創業與創新的四元主體模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8(07):83-88.

作者:王瑋 單位:寧夏大學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