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物流發展政策分析

時間:2022-12-28 03:11:16

導語:生態物流發展政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物流發展政策分析

[摘要]在經濟社會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物流業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地位愈發重要,物流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出現效益背反的現象。本文分析了物流企業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必須解決面臨的環境問題,從目標、特點等幾方面分析了生態物流優化的必要性,分析政府與物流企業在一個博弈中彼此的利弊得失,找出生態物流發展的促進機制,為提出實施生態物流健康發展的措施奠定基礎。

[關鍵詞]生態物流;生態物流優化;博弈論

由于資源環境不斷惡化,人類的生存發展空間受到威脅,環境保護是現代物流業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生態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的含義是指自然環境與物流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實現抑制物流對環境影響的效果,并使物流效用最大化,這種物流管理系統能夠促進健康消費與經濟共同發展。生態物流是從環境角度對物流體系進行重組,強調了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必須取得平衡,體現了企業物流管理系統必須向綠色化方向發展。

1生態物流的概念及與傳統物流相比的區別與聯系

生態物流是集交叉性、多層次性、時段性和地域性特征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生態物流管理是以企業獲得最大效益并實現最優化服務為目標,為社會化環境和生態管理提供解決途徑。廢棄物逆向物流的存在取代了傳統物流中物料單向運作模式,減少了物流操作環節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減少因焚燒、填埋引發的資源浪費,同時也降低企業處理廢舊物品的成本,改善了整個供應鏈的效益,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物流使社會物流與企業物流有機結合,也是正向和逆向物流相結合,產品從上游源頭的采購到生產再到銷售都要經過包裝、運輸、倉儲、裝卸和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動才能到達顧客手中,最后再通過回收,使整個產品從產生到消亡實現綠色生態化。生態物流在我國被認為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但還只是停留在觀念上,比如廢舊物品回收、污染源控制、資源和能源節約等問題,與國外的情況相比,我國的生態物流存在較大的差距,還需要經歷一段長期和艱辛的發展歷程。

2現代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物流活動與社會經濟發展往往產生效益背反現象,也就是物流活動越頻繁,燃油消耗增加必然加重空氣污染,因此廢棄物污染和浪費所引發的環境資源問題越發嚴重?,F代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社會化運輸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運輸作業造成環境污染多見于運輸車輛的燃油消耗引起的空氣污染。不合理的配送中心及貨運網點布局導致迂回運輸、過遠運輸現象,增加了燃油消耗,造成廢氣污染,在途車輛還導致城市交通阻塞頻頻發生。(2)帶來空氣污染。集中化庫存雖然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物流費用,但由于運輸網點的減少必然會增加運輸路徑,燃料消耗和對道路面積的需求也在提高。例如,現代物流學中提出的零庫存管理方法,針對客戶需求有針對性地控制庫存數量、安排運輸;從環境角度看,JIT配送必然會增加運輸頻率,適合距離比較近的企業間運送。如果供應商與生產商之間處于較遠范圍,要實施JIT配送就必然利用多種運輸方式,如貨運從鐵路或空運轉到公路,從而會增加燃油消耗,帶來空氣污染。(3)包裝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許多消費品包裝都是一次性的,而且包裝結構過于復雜,包裝材料會消耗大量、有限的自然資源。玻璃瓶、塑料袋、易拉罐等包裝使用后會成為城市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不少包裝材料不可降解,長期停留在自然界中,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成為長久污染物,為處理這些廢棄物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4)不合理的流通加工選址增加了運輸距離、裝卸搬運等一系列物流活動次數,進而會產生新的污染。由于現在消費者分布相對分散,導致流通加工中心網點范圍越來越大,為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分散式流通加工必然造成資源利用率下降,難以形成大規模、集成化生產;由于流通加工具有很強的生產性,加工中的邊角廢料難以集中利用;而且流通中的中轉次數也會增加,物料遲滯現象也頻發,造成管理費用增加。

3基于博弈論的生態物流激勵機制

物流企業如果不實施綠色物流,其經營目標只是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從而會影響現代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沒有政府規制的完全市場條件下,企業會從短期目標出發,加入治理環境的企業成本將大于邊際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只能被轉嫁給無關者。政府就應當使個人邊際成本小于邊際社會成本,使企業賺取合理利潤。當政府實行有限干預,可以幫助企業走出“囚徒困境”。政府為了促進生態物流的發展,就要在稅收、政策優惠、財政補貼等多種方面給予扶持,但同樣會增加政府的支出。因此,地區政府考慮到自身利益,在增加政府支出推動生態物流發展時也將考慮支持的效果,爭取在優先支持下實現地方經濟發展的最大化;物流企業也將視地區政府的支持力度,決定在該地區的規模。如果在相互競爭的情況下,地區政府必然在相互比較中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完全理性的企業也將合理決定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規模,所有參與主體的策略集合即構成納什均衡。

4基于完全理性的企業、政府競爭的古諾模型

古諾模型是各方參與者同時決策并且了解各方收益的博弈,屬于信息靜態博弈模型。參與競爭的地方政府在行動之前需掌握彼此的博弈信息。地方政府之間競爭博弈可以作如下理解。地方政府存在著明確的收益函數,如式(1)所示。E=QR-C(1)參與競爭的地方政府一般地理位置相對臨近,在區位以及集聚因素等資源稟賦相同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提供的投資激勵措施往往對于吸引生態物流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式(1)中,E為地方政府吸引生態物流的凈收益,Q為吸引生態物流量,R為政府吸引外資回報率,C為地方政府吸引生態物流付出的成本或讓渡的收益。Q與R的乘積成為地方政府吸引生態物流形成的總收入。該模型假設有兩個地方政府參與競爭,通過實行激勵政策來增加生態物流規模,q1、q2分別為兩個地區的生態物流規模,考慮到地區經濟集聚效應,構造收益率與生態物流規模函數R=a+bQ,其中,Q=q1+q2,地方政府吸引生態物流的邊際成本隨著生態物流規模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設成本函數C=dq2。將Q、R、C帶入(1)中,可得以下結果。Ei=[a+b(q1+q2)]-diqi2(2)由此,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的收益函數分別為式(3)和式(4)。E1=[a+b(q1+q2)]q1-d1q12(3)E2=[a+b(q1+q2)]q2-d2q22(4)將式(3)和式(4)左右兩邊分別對q1、q2求一階導數得式(5)和式(6)。11211122Eabqbqdqq∂=++−∂(5)22112222Eabqbqdqq∂=++−∂(6)當(5)和(6)同時為0時,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的收益函數達到最大,此時以q1、q2為未知數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即為該博弈的納什均衡解。解該方程組,得式(7)和式(8)。*2121212(2)34()4adbqbbdddd−=−++(7)*1221212(2)34()4adbqbbdddd−=−++(8)由式(7)和式(8)可知,當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對生態物流的激勵程度一樣時,即d1=d2時,在吸引生態物流的競爭中兩個地方政府的最優規模相等,即q1*=q2*。因此,當地方政府優惠力度一樣大時,地方政府競爭博弈的唯一結果是(221212(2)34()4adbbbdddd−−++,121212(2)34()4adbbbdddd−−++),達到納什均衡。以上分析表明,當地方政府同時做出獨立的決策時,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下,都會達到規模為121212(2)34()4adbbbdddd−−++的生態物流,此時參與博弈的地方政府收益亦相同。若是考慮一般情況,處于競爭博弈中的地方政府對生態物流的激勵強度很可能不相同,即d1≠d2,假設地方政府1的激勵政策大于地方政府2,即d1>d2,此時比較式(7)和式(8)得q1*<q2*,這說明不同地方政府的激勵成本系數(d)不一樣時,成本系數高的地方最優規模小。對地方政府而言,激勵成本系數主要由3種因素決定:稅費優惠、財政措施以及公共管理部門效率水平。由于后兩者在短時期內不易得到改善,因此對生態物流企業提供有競爭力的稅費優惠是地方政府對生態物流者利益的讓渡,這種措施可能吸引更多的生態物流企業,但是對地方政府來說會減少其收益。如果長期持續下去,地區物流企業可支持的程度減少,導致該地區的物流經濟規??s減。

5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兩點結論:第一,當地方政府競爭行動符合古諾模型假設條件時,若地方政府對生態物流企業的激勵程度相同,各參與主體的最優投資規模也相同;若地方政府對生態物流企業的激勵程度不同,激勵程度在高于一定程度后,激勵程度越大的企業,最優規模反而小。此時,較大的激勵政策雖然會吸引更多的生態物流,但是激勵政策越大政府讓渡利益越多,反而不利于地方政府達到地方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第二,地方政府競爭政策可以起到吸引生態物流流入的目的,特別是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短期內吸引生態物流企業,但長期依靠利益讓渡吸引生態物流流入的方式會造成全社會福利損失。因此,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科教文衛投入進而優化投資環境,不僅有利于社會福利的持續積累而且可以達到吸引生態物流流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彭良浩.基于動態博弈的生態物流收益評價模型[J].物流技術,2010(15).

[2]董巖.吉林省生態物流制度保障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2(14).

[3]許紅蓮.農產品綠色物流金融運營的帕累托最優狀態分析[J].系統工程,2010(3).

[4]張穎菁,劉娟娟.基于博弈模型的綠色物流稅收策略[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10(1).

[5]王瓊.基于逆向物流成本收益的政府行為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7.

[6]張炎亮,譚黎.政府與煤礦逆向物流的演化博弈分析[J].商業時代,2012(20).

[7]李懷政.物流與生態環境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機理[J].江蘇商論,2008(12).

作者:楊洋 單位: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