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物流發展法律困境及立法對策
時間:2022-12-28 03:13:40
導語:無人機物流發展法律困境及立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目前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和發展還處于初期探索和實驗階段,這種探索既有技術方面的探索,也有法律政策方面的探索,無人機能否在物流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業界和法律界都存在著較大的質疑和爭議。關于無人機物流問題目前我國物流及航空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沒有給出相應的規定,而無人機物流作為一種經濟行為其引發的各種經濟權利義務關系需要相關法律法規做出規定和調整,同時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相關的國外立法經驗也沒有現成的可以借鑒,為此本文以無人機物流發展作為研究課題,揭示其發展中面臨的法律困境、障礙和問題,并從立法角度給出其對策與思考。
二、無人機物流發展現狀
國外無人機物流商業化應用比較成熟的企業當屬亞馬遜公司,其在無人機物流研發方面給予了巨大的投入,谷歌在無人機物流技術開發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美國FAA在政策上給予了無人機物流發展很大的支持;我國無人機物流領域中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三家公司處于發展的前列,各自取得了行業領先的成績。無人機物流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優勢,一方面可以滿足消費者便捷的物流配送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節約物流成本,因此可以合理的預見無人機物流將會開啟物流領域的新開端。就我國現行法律框架來看,無人機物流的發展在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框架內還存在相當大的空白,嚴重缺乏相關的前瞻性或可擴展性安排,不但如此,相關法律法規條款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地方和規定,給無人機物流的發展埋下了很多隱患或限制。
三、無人機物流發展面臨的法律困境
無人機物流在商業中的應用還處于試點階段,一系列關于無人機和無人機物流及其商業運營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急切的需要制定、完善和健全,具體來說無人機物流發展中面臨的法律困境和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缺失運營許可制度。2016年9月民航局頒布了民用無人機管理辦法,首次規定了針對民用無人機的管理、評估、監督等事項安排,但并沒有就物流行業中無人機的相關商業應用給出合理性的制度性安排或說明。通常無人機物流活動中無人機飛行范圍、高度、重量等方面都超出了現行無人機飛行許可的范圍,同時無人機運營商要實現具有商業價值意義的運作,必然會申請大量的航線以擴展飛行區域,而民航局頒布的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重量7KG以下、飛行范圍半徑500米以內、高度低于120米的無人機不需要證照管理,對于超出上述范圍或在特殊空域飛行的無人機則需要特殊監管,這就極大地阻礙了無人機物流的商業化發展。(二)缺失相關監管制度。1.監管主體不明確。2016年民航局關于無人機交通管理辦法中規定,民航局負責全國范圍內的無人機交通管理工作,地區管理局負責本轄區的無人機交通管理工作,但實踐中無人機物流其經營活動范圍通常都是跨區域作業的,因而對這種跨區域的無人機物流活動該有哪個部門進行監管、采用何種監管手段、按照什么監管程序、采取何種措施進行監管等都沒有具體明確的法律規定。另外對于無人機駕駛員資質的管理方面,盡管民航局做出了相關規定,但如何對物流企業行使監管職責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中并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2.無人機物流標準體系不明確。2015年8月,由中國無人機產業聯盟了無人機系統3個通用標準,這些標準從本質上來說屬于民間規范的范疇,不具有一般性強制約束的法律效力。截至目前無人機物流應該遵循的基本標準規范都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程,對于無人機飛行高度、范圍、技術標準、質量、運載貨物、使用頻率等等都沒有具體明確的標準規范可以參考。(三)現行空域管理辦法阻礙了無人機物流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空域管理辦法采用了民用航空和軍用航空區別對待的管制方法,這就對無人機物流中空域使用問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需要向不同部門報批,同時現行空域管理辦法中對于無人機可以飛行的范圍和區域設置了異常嚴格的規定,如民航法規定機場跑道20公里內不允許無人機進入,如果未經批準進入則構成違法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隨著無人機的發展,現在仍然有不少地方出于各種目的通過制定各種法律、法規或行政制度設置、設立更多的禁飛區,無疑給無人機物流的發展和無人機的飛行造成了很大的束縛,因而對無人機物流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阻礙。(四)相關法律責任不明確。無人機物流經營中會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責任。無人機物流中可能出現的安全責任問題、人身財產損害問題、隱私侵犯問題以及其他商業問題,這些問題在現行法律框架下都可以遵循相關具體法律法規予以解決。但無人機物流作為一種新興物流活動也會涉及到一系列特殊的法律責任,主要是作為承運人的無人機物流企業與托運人、地面第三人等其他相關當事人在無人機發生事故時的相關責任劃分和承擔問題,考慮到實踐中造成無人機事故的原因非常多,諸如無人機自身產品缺陷、承載貨物自身原因、超載、包裝、天氣、信號中斷、第三方侵權等,要明確區分這些不同原因并確定責任主體,并據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就必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給予明確的規定,而目前這些特殊的無人機物流法律責任還沒有明確落實到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款之中,給無人機物流的發展埋下了相關隱患。
四、無人機物流發展中相關法律問題的立法對策與思考
對于無人機物流發展的相關法律規制的思考,既要考慮到無人機物流的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又要綜合考慮和均衡飛行安全、商業利益與公民隱私保護等多方面的訴求,對現行的航空法、飛行管理條例、民用無人機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進行重新審視,針對相關問題修改完善和健全相關規則。(一)相關修訂立法中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目前我國正在對民用航空法進行修改,作為航空管理的基本大法,應該將無人機物流所引發的各種經濟法律關系進行規范和調整,可以考慮將無人機和無人機物流監管作為一個單獨章節,明確無人機及無人機物流的法律屬性,并就其管理、標準和準入等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同時在相關立法中建立健全無人機物流監管體系,對無人機標準、生產、銷售、使用等環節進行全方位的管理,明確相關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及其相互之間的法律關系,并明確社會公眾在無人機物流運營中的相關法律責任。(二)明確監管主體和清晰監管內容。對無人機物流的監管既涉及到航空業監管,也涉及到物流企業的監管,從前者來看需要明確無人機的經營主體,特別是對跨區域經營的無人機要實施區域協同監管,無人機物流監管主體應該就無人機物流相關的飛行規則、安全運行、駕駛員資質以及相關操控管理人員要求等做出明確的規定。同時無人機飛行過程中應該納入航空飛行管理體系之中,加強空中管制和地面管控,確保能夠實時準確地掌握和定位無人機的空間位置,無人機應該按照規定安裝相應的管控設備,確保空管人員與無人機控制人員可以實時地進行暢通聯系。(三)構建無人機物流許可制度。1.明確許可資質條件。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的相關精神和基本約定,建立和設置無人機物流的相關資質許可制度是一項通行的國際做法,對此可以參考美國FAA的相關規定和做法,對無人機物流的許可資質條件進行相關的設定,在資金、規模、人力、技術、管理等方面對從事無人機物理的企業進行綜合的考察和判定,只有符合相關資質的企業才能獲準進入,具體科學制定相應的資格條件。2.明確許可標準和許可范圍。從無人機物流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市場需求出發,對無人機物流中使用的無人機標準和規格進行統一規范,從飛行高度、距離、自重、載重、用途等多個維度對無人機進行類型界定并制定相應的國家級標準,制定執行每種類型的無人機所允許的相應技術指標,從而指導或強制性規定某種類型的無人機物流中該使用何種類型的無人機類型。3.協調空域使用管理辦法。我國的空域使用管理由空管委統一實施,相關重大事項由其進行審議、決定和協調。隨著無人機及無人機物流的發展,空域管理體制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有必要將無人機如何使用空域的方法、程序和相關制度寫進空域管理制度中,從而在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實現對無人機物流按照統一的規則進行管理,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立體化的空中航線,在提高空域使用效率的基礎上保障民航、軍航的飛行安全,同時給予無人機物流發展充足的空域。4.相關使用技術的規定。為了確保航行安全以及對無人機的有效控制,物流企業所使用的無人機應該強制性的安裝使用GPS定位的地理圍欄技術,以解決無人機物流中的安全問題;考慮到物流企業無人機使用的頻繁性和廣泛性,應該針對具體的物流企業給出屬于其專屬的固定無線電頻率,避免相互之間的干擾所引起的安全隱患,確保無人機物流的安全運行。(四)明確相關業務程序。要綜合根據物流實踐需求和相關單位的監管需求,對無人機物流的相關業務程序進行全過程的規范化。無人機物流中需要明確的主要業務程序和環節有以下幾點:1.對無人機按照一機一碼的原則進行編碼,物流企業實名注冊,物流企業實名購買無人機并對其名下的無人機負責。2.持相關部門下發的許可證、嚴格按照許可范圍、許可用途等進行使用,異地使用無人機需要向當地主管部門進行備案。3.物流企業無人機操控人員必須經營專業技能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五)明確物流企業的相關法律責任。無人機物流屬于高風險物流作業活動,必須強化無人機物流經營者即物流企業的安全保障法律責任,對無人機物流過程中所可能引起的各種損害、侵權承擔賠償的責任;對于由無人機產品品質引起的損害,需要與無人機生產鏈相關主體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此外對于不可抗力引起的問題,應該設定恰當的不可抗力條款,具體規定物流企業免責的法定事項,對于第三人引起的無人機物流事故,應當適當降低或減少物流企業的相關責任。考慮到無人機物流風險的復雜性、綜合性和多變性,強制性規定物流企業必須為無人機進行投保,這樣在發生無人機物流事故時,一方面分擔了物流企業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保障受害人的權益。
參考文獻:
[1]馬瑞.無人機領域的法律監管制度.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0).
[2]柯莉娟、謝一飛.規范民用無人機商業使用的重點問題.中國律師.2015(11).
[3]李亞凝.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下無人機安全運行法律制度研究.中國法律評論.2018(2).
[4]圓通研究院物流信息共享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盤點無人機在物流相關領域的應用實踐.中國物流與采購.2018(1).
[5]喜崇彬.物流無人化時代即將來臨?.物流技術與應用.2017(10).
作者:張茂林 單位: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
- 上一篇:生態物流發展政策分析
- 下一篇:農產品冷鏈物流績效評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