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識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時間:2022-01-18 09:02:12
導語:法律意識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認為,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自覺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對于促進學生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通過自身法律知識的學習以及法律意識的培養,從而影響學生學法、知法、懂法、用法;二是運用法律處理好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發生的糾紛。三是做一名國家法律的積極傳播者,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貢獻力量。
【關鍵詞】高校教師;法律意識培養;學生管理;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乃立國之本?;赝A夏燦爛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我們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教育”在中國的歷朝歷代都受到當時掌權者的高度重視。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中國源遠流長的文明、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蘊才得以揚名于世界;也正是因為先祖留與后人的“瑰寶”,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古國才成功躋身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行列中。
進入新時期,教育事業依然被作為國家各項工作中的重點來推進。截至目前,我國有近900所普通本科高校。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更多學生,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學生都漸漸的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面對逐年增多的學生數量,高校如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如何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如何盡力避免學生在校期間受到傷害,這是擺在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面前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也是這些教師所面臨的新考驗。社會在不斷的多元化發展,那么高校的學生群體構成也逐漸的多樣化。這時,校規校紀,法律法規在規范學生行為舉止方面的作用就慢慢凸現出來。自西周時期以來,就出現了與律法性質作用相同的社會行為規范。但是當時律法的核心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罰,德主刑輔”。到了先秦時期,法治思想就產生了一些變化,法制思想是“出禮入刑、五刑、契約與婚姻繼承法律鑄刑書與鑄刑鼎《法經》”。到了秦漢時期,秦漢律的主要內容是:罪名與刑罰、文景帝廢肉刑、親親得相首匿。魏晉南北朝時期法典的發展變化是:名例律、八議、五服制罪。司法制度是:大司寇、五聽、三刺、廷尉、春秋決獄、秋冬行刑。歷經唐宋元明清,每一次改朝換代,每一次政權更迭,律法對于當時政權的鞏固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戰國時期,秦孝公重用商鞅在秦國進行變法,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秦國血洗了曾經的恥辱,并且發展為可以和其他強國并駕齊驅的強國,完成了由“弱秦”到“強秦”的轉變。從此法家思想便在秦國生根發芽,并且山東六國都紛紛的準備變法,都不希望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大爭之世被別的國家兼并或是滅亡。此時法家思想達到了其發展的巔峰時期,而商鞅的《商君書》也成為法家思想的不朽之作,也為后面韓非子成立其法家學派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逐漸的在探尋一條真正符合本國國情的法治道路,最終明確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方向,并且從高層到民間都在慢慢形成一種共識,就是“只有實行法治,中國的發展才有保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并且作為當前我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一部分來不斷向前推進?!叭嫱七M依法治國”作為一項戰略布局的同時,也給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教師應當加強自身法律意識的培養以及法律知識的學習。在當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不能被傳統的認為是司法系統工作人員和律師的專利,而是無論從事何種工作的人員都應該逐漸的融入到這樣的大環境中,在法律的約束下生活、工作和學習。
那么,作為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對于學習法律的意義和目的我們應該明確。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如今高校的學生安全問題的形勢不容樂觀。每年都會有很多起大學生觸犯法律而因此受到法律制裁的事件發生;每年也都會有很多起因為學生不慎受到傷害因此引發家長與學校之間的糾紛事件。此時,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應該怎么處理呢?因此,我們可以認識到我們的教師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就是引導我們的學生在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到損害的時候如何運用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在當學生與學校之間產生利益沖突的時候,我們作為平時學生的直接管理者如何運用法律手段去維護教師本身與學校的合法權益。首先,教師本身應該加強自身法律知識的學習以及法律意識的培養?!按蜩F還需自身硬”,教師自身知識積累扎實之后可以在平時開班會的時候進行法律知識專題講座。運用經典案例引導、影響學生學法、知法、懂法、用法。正確的幫助他們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最大程度上避免自己所帶的學生受到傷害。如果這項工作被教師作為重點工作扎實推進的話,那么我們管理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質量和效果都會有一個質的創新和提高。我們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才會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正確的成長軌跡,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大學學習生活。其次,教師自身學習法律的意義和作用還在于處理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發生的糾紛。相信不少教師都能感受到現在的有些學生管理起來是非常棘手的,因為他們的行為以及生活具備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很多情況下,他們個人主觀導致的損害情況下,家長會武斷的將責任歸咎于學校的責任缺失。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無故推卸責任,但是不屬于自身承擔責任的范疇更不應當盲目負責。那么此時,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有利有禮有節的將問題解決、將矛盾化解、將影響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懂法的基礎上權衡利弊。我們應該堅信一點,無論糾紛如何發展,我們只要堅守法律陣地,以法律為武器,那么相信雙方的合法權益都能得到維護。最后,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更應該是我們國家法律的積極傳播者。我們應該力所能及的將法律知識在學生中宣傳、積極努力的將法律知識帶到我們身邊。雖然我們不是司法系統的工作人員,也不是律師,但是我們是社會的成員,國家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目標的實現更需要我們共同來努力。所以,教師隊伍在今后的工作當中應該自覺學習法律知識、積極培養法律意識。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保駕護航。
我們應該意識到,歷朝歷代以及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如果沒有法律作為堅強后盾的話,那么教育事業的向前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高等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更是無從談起。經常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轉變工作思維、如何加強工作質量是需要貫穿于我們工作的始終。那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為我們工作指明了方向、開闊了思維、明確了任務。法治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與否的衡量標準之一,也是一個國家執政當局治理國家的重要途徑,更是一個國家發達的標志。我們國家現在正以堅定的步伐邁進法治國家的行列當中,我們百姓未來將享受到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我們的高等教育事業也會由于依法治國戰略的全面實施而不斷的向前邁進,將會有更多高質量的畢業生會步入社會,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有法律作為教育事業的堅強后盾,有法律作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堅強臂膀,那么我們高校教育以及學生管理工作將會步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我們應該慶幸生活、學習在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應更加堅定和發揮法律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許戈 單位:淮海工學院
- 上一篇:礦山機電設備管理的問題及改善途徑
- 下一篇: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