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管理創新機制研究

時間:2022-10-23 10:57:14

導語:高職學生管理創新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生管理創新機制研究

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向前推進,高職院校的學生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在此背景下,社會環境和形態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傳統的學生管理方法已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要想提高學生的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多可用的人才,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對學生的管理工作,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創新工作機制,從而為院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為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的必要性

(一)傳統學生管理模式不適應新的社會形勢。在新的社會形態下,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想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實現自身的價值,學生不僅要掌握好專業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這是傳統的管理理念所無法實現的,所以要想適應新的社會形態,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條件[1]。(二)傳統學生管理模式不適應高職學生特點。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往往具有較為鮮明的個性特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較強,而且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較強,但是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叛逆心理較強,學習的偏重性較強,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的很快,而對于不喜歡的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較差,這就要求院校在進行學生管理時采取差異化的管理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傳統的學生管理遵循統一的管理方法,沒有完全按照教育的本質規律,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2]。(三)創新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有利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相較于普通的高等教育,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專業性較強,主要服務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在生源的質量方面與普通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高職院校要想在高校林立的市場中提高地位,就必須探索新型的管理道路。傳統的學生管理以知識教授為主,很少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導致學生素質很難滿足現代企業的要求,所以需要改革學生管理方法,強調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從而更好的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管理理念落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所采用的大多是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教育理念下,學校是教育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在這種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只能死板的記住老師教授的內容,很難有機會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二)學生管理體制欠缺。為了更好的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推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很多高職院校普遍采用“專兼結合”的管理體制,即學生工作處與團委共同負責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其中,學生工作處是進行學生管理的最主要的部門,其所管理的范圍較大,事務較為繁瑣,而團委主要負責校園文化的建設。[3]在現代教育體制下,學生管理工作不僅要求管理部門加強對日常活動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向服務職能的方向轉變,將學生的意愿作為管理的主要目標,加強對學生的了解。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體制還無法實現從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需要建立完整的學生管理服務系統,專門致力于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三)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單一。目前大部門高職院校所采用的通常是以班級為主體,以學期為周期的學生管理模式,學生干部的成員較為固定。但是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院校已逐步完成從學期制到學分制的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需求進行課程的選擇,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班級的概念。另外,由于同學之間在課程選擇以及上課時間上存在差異,從而導致班級成員的流動性較強,班級的凝聚力大幅度降低。(四)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匱乏。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學生數量急劇增多,但是與此對應的教師數量并沒有很明顯的增加,這就意味著負責學生管理工作老師的工作量大幅度提升,所以他們就不可能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都能考慮周全。另外,在新的模式下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質量還不能滿足實際的要求,所采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比較落后,無法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思路

(一)創新學生管理工作理念。首先,秉承“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是有思想的人,而且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要求院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深入研究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的本性為出發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要提高學生在學習環節的地位,堅持以學生的需求為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其次,法治理念下的學生管理工作。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不斷深入,學生們的法制觀念更強,這對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應弄清在變革中所處的地位,以法治理念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最后,要突出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工作的理念。學生管理工作最終的目標是為學生服務,所以應提高學生對于日常工作的參與度,鼓勵學生為管理工作建言獻策,實施民主化的管理手段,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二)創新學生管理工作體制。目前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是黨委副書記,主要執行部門是學生處。學生處幾乎負責了學生管理的所有工作,事務雜且亂,很多工作都存在指揮與協調不一致的現象。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必須建立完善的學生管理系統,形成有層次的管理結構,不同部門之間任務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對學生工作的管理,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三)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模式。與普通院校不同,高職院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培養技能型綜述•專著人才,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職業性較強,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加強對實踐環節的開展,緊密聯系企業,走產學結合的道路。高職院校應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改變傳統的以班級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引進企業車間管理方法,將班級與車間進行組合,選出車間主要負責人和次要負責人,形成垂直管理體制,從而不斷提升管理效率。另外,高校還應加強對管理手段的創新,將激勵作為學生管理的主要方法,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逐步推動學生管理工作向智能化、科學化方向發展。結論學生管理作為高職院校的主要工作,其工作質量一直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高職院校要想不斷提升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必須以時代要求為目標,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加強對管理理念、管理體制以及管理模式的創新,制定科學的管理組織結構,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作者:趙秀文 單位:臨沂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海洋,李文淵.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0):5-7

[2]白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創新的實踐與思考[J].管理觀察.2014(27):162-166

[3]趙建軍,高媛等.推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教育管理.2012(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