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改革路徑研討
時間:2022-10-23 10:49:48
導語: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改革路徑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高校學生管理中學生主體缺失的問題分析
1.1高校學生管理按照預定目標培養學生。高校教育要求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教育管理中融入了更多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素,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高校學生管理強調學生要往政治正確的方向上發展,要求學生按照教育乃至是社會所期待的方式去完善自己,但是忽略了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發揮。高校學生管理將學生看成是一個靜態的對象,而在教育學生中應該由一個明確的目標來引導學生,無論是在高校學生的校園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以預設性目標為指導,學生不能完全的參與到學生管理工作中,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1.2學生受制于統一的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的制度化有助于形成清晰的規定,有助于提高學校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在長期的學生管理中,一些固定化的思維存在管理模式中,造成教育管理的教條化,管理模式的機械化問題出現。學生的管理工作細節上不夠清晰,在具體的規定上已經不能和當前的管理形勢相適應。統一化的僵硬化的管理模式造成高校學生管理嚴重的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高校管理模式中一些規定未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制定相關規定的時候未全面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協商,因此學生也不能對管理模式產生認同感。高校對學生采取的是標準化統一化的管理方式,沒有考慮一些特殊學生的情況,缺乏人性化的關懷,學生在統一的管理模式中缺少自主的空間,因此也無法發揮自己的個性特征。
2學生主體發展在高校學生管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2.1管理制度的規訓化。管理制度是為了更好的維護好高校校園秩序,其本意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穩定的學習環境,但是管理制度又不可避免的帶有一定的宏觀指導性,即其融入了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與認知,體現了管理者對整個管理的預期效果。在高校學生管理模式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而管理者處于主動地位,學生對管理制定沒有發言權而且也沒有參與到管理過程中,管理者始終是以規訓者的姿態出現,在校園管理制度上多以“禁止”“嚴禁”此類詞語來要求學生,學生則在校園生活中接受這種規訓,自己的活動空間以及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受到較大的限制。2.2管理程序的單向化。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制度制定上學生沒有享有透明的信息,對制度的制定不享有參與權。從高校的管理體制來看,高校學生管理從校級落實到院級然后由班級輔導員負責學生的具體管理工作,管理程序自上而下,各個等級有明確的分工和責任,學生完全成為被管理的對象,受到管理者的監督和控制,管理者按照一套既定的價值觀與規范對學生進行改造。高校學生學習是被切割成一個個班級,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接受共同的輔導員管理,班級內部有相應的章程,班級成員要以集體利益為中心,貫徹集體價值理念。其次在學生的生活中為便于管理,學生也是按照班級的序列來安排宿舍,同一專業同一班級的學生被安排在相鄰的宿舍方便管理。這種管理模式限制了不同班級不同專業人員的交流,同時也限制了學生可活動的空間。2.3校園文化的單一性。高校在管理學生時有意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中保存著對學生的理想教育,要求學生要按照統一的方向上發展。校園文化要服務于校園管理,但是這種管理理念容易造成校園文化的單調性,校園文化是學生的文化,但是從主導方向上看校園文化則受高校的影響,校園管理要受到政治的影響。與此同時在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校園文化日益的受到社會不健康風氣的影響,高校管理上更加強調學生未來的就業安排,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學術價值引導,導致學生以未來工作為導向,一切與此不相關的都受到排斥。
3.1高校學生管理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雖然是高校管理的對象,但是學生擁有較大的自主性,在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在管理中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學校管理者應該在管理決策的制定中征詢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意見和想法反映到決策中。同時在高校學生管理中還要能夠轉變師生之間不對等的關系。教師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但是對學生發展并沒有完全的主導權。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關系,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與溝通有助于促進學生管理模式的改進。3.2高校學生管理要對管理組織進行結構與制度調整。高校學生管理應該準許更多的學生參與,在組織結構上也應該改變傳統的自上而下模式,改變組織結構的層級化安排,實現管理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在組織結構部門的設置上應該設立學生會事務管理中心、生活服務中心、咨詢指導中心等多個對應性部門,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提供專業性的服務。在學生管理制度上也應該突出學生的個體性特征,通過制度規定來落實學生參與管理的權利。在學生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上應該保證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權利參與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學生管理規章制度的實施中也應該有相應的規定保證學生的參與權與監督權。
總之,制度應該保障學生的參與權、知情權與監督權。
作者:田蕾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黃厚明,陳•巴特爾.基于學生主體發展的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改革路徑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2]周陽.關于創新高校學生管理的思路的幾點思考[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4).
- 上一篇: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及創新
- 下一篇:高職學生管理創新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