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分析
時間:2022-10-08 09:08:14
導語: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使我們踏進了“微時代”,以微博、微信、QQ為代表的網絡社交平臺及其應用極大地豐富了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內涵,自媒體形式活化信息內容對當今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產生深刻影響
一、“微時代”對傳統教育管理的沖擊
1.改變了信息的單向傳輸的可控性和信息壟斷在“微時代”之前,無論是教育、報紙、電視、網絡信息的傳播都是單向的,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信息而不能發表信息或進行信息互動信息源來自教師、編輯和網站,信息源的產生具有職業性特點,信息是壟斷可控的隨著“微時代”來臨、自媒體發展,任何人都可隨時隨地信息,信息傳播迅速,具有即時性,實現互動和共享,信息源的多維使信息泛化,信息壟斷被打破,信息質量不能保證,信息傳播變得越來越不可控各種信息浸潤著大學生的思想,改變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不確定性的影響,容易和高校的教育管理產生沖突,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2.弱化了師者權威教師的地位和權威是國家制度賦予和教師職業決定的,在知識信息單向傳播時期是不受挑戰的,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微時代”下,由于大學生信息來源多維,思維活躍,每個人在網絡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信息的接受都是自愿的,每個人都可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不存在遵從的情況,這樣就使學生產生了平等意識、民主意識和表達欲望由于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渠道不再單一,有些知識和信息還可能和教師有所沖突,學生開始懷疑教師的權威性,教師的話語權受到挑戰,影響教師對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
二、“微時代”對大學生的影響
1.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微時代”的網絡空間信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思想多元,傳播迅速,大眾化并有私密空間,海量的信息供學生選擇和思考,這些信息有些是和教師的講授一致的,有些是和教師的講授相左的,有些順從了主流思想,有些完全顛覆了大眾的認識究竟如何接受信息,完全取決于學生的個人認識我國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是從家庭和學校開始的,一般情況下,家庭和學校教育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認同是一致的,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主體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是一致的“微時代”下網絡提供了思想多元化發展的空間,沖擊著人們的傳統觀念,學生一旦接觸這些思想和價值觀念,就會懷疑人生,懷疑社會,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認知,重新確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微時代”的網絡環境下,信息泛化,信息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長時間的社會認識的過程,身心發育還不夠成熟,容易被誤導而脫離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導向,產生不良影響,表現為容易攻擊社會制度,危害社會秩序,抵觸高校的教育和管理2.激發了學生的民主、平等、參與意識和表達欲望在“微時代”的網絡環境下,尤其是自媒體的發展給個人情感以極大的宣泄空間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網絡生活習慣“微時代”的網絡生活不同于現實生活,具有的虛擬性決定了每個成員具有平等地位,不論現實生活境況如何,其在網絡中的平等地位都會得到尊重,這種尊重使人們產生民主愿望,這種民主愿望確實在網絡生活中得到充分實現,進而使人們產生表達欲望在“微時代”的網絡空間下,每個人都可以是記者、是主持、是表演者、是演說家,可以隨時地曬自己,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人們在現實中不能實現的愿望在“微時代”的虛擬空間得到實現,這就激發了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民主、平等、參與意識和表達欲望,在現實學習和生活環境下就會對學校的教育和管理提出民主、平等、參與要求,可以促使教育進步3.虛假、不良信息影響“微時代”的網絡生活比現實生活更復雜,由于其虛擬性質,空間無限,網絡活動基本沒有成本限制,信息質量沒有任何保證,虛假、不良信息往往占有很大比重,對人們的現實生活造成重大不良影響,嚴重危害社會穩定和人們生命和財產安全,必須得到正確認識大學生脫離家庭獨自生活在學校的公共環境中,獲得的家庭幫助和關愛受限,學校又很難掌握學生個體的生活詳細情況“微時代”下網絡環境雖然拉近了學生和社會的距離,但也加大了學生來自社會的誤導危險網絡空間充斥著黃、賭、毒信息,這些不良信息中有些通過公共渠道傳給學生,有些在私密空間傳播,要實現有效管控很困難大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對黃、賭、毒的誘惑缺乏抵抗力,容易成為受害者另外,“微時代”的網絡經濟活動不規范,一些不良者會通過網絡誘導學生參與網貸和其他經濟活動,給學生造成精神和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微時代”網絡信息傳播迅速,影響范圍大,特別是一些群眾關心的事情會得到快速擴散和傳播,網絡謠言的擴散和傳播給社會造成重大不良影響和后果大學生由于鑒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弱,可能不經意地成為造謠者或傳謠者,造成嚴重后果大學生人生閱歷有限,容易受到網絡謠言和煽動信息的影響,錯誤地跟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員攻擊和反對社會和國家制度,通過網絡被人所利用“微時代”下的大學生和網絡關系緊密,富于同情心,自控能力弱,比較天真,容易成為詐騙分子的詐騙目標,成為網絡詐騙的受害者高校對大學生網絡管理重點應該是保護大學生免受虛假、不良信息影響
三、“微時代”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現狀
1.思想政治話語體系老化我國高等教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開設思想政治課程,目的是統一思想,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微時代”之前,這種思想政治話語體系運用很成功,學生能夠順利地接受和遵從隨著“微時代”的到來,這種思想政治話語體系受到來自網絡的空前挑戰,在“微時代”自媒體環境下,知識和信息的傳播渠道不再單一,信息源變得泛化,各種思想充斥網絡,排斥和影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知識的接受在這種混雜的思想政治話語體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多情況下并沒有與時俱進,網絡思政教育開展和利用有限,很多時候并不認可網絡思政這種教育形式,不認可思想政治話語體系多元化發展趨勢,還習慣以單向絕對遵從的話語權形式要求學生接受,教育和管理效果可想而知“微時代”下自媒體的網絡環境激發了學生的民主、平等、參與意識和表達欲望,弱化了教師的權威和話語權,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學知識內容和接受校方管理時有對話和互動要求的愿望,而當前的教學和管理恰恰忽視了大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沒能跟進“微時代”的發展而改變教育和管理策略,往往以要求和命令的形式使大學生遵從管理,這種找回話語權的途徑是不科學的,也不具備可行性2.對網絡教育的管理利用不夠“微時代”下高校對網絡教育管理利用重視不夠,缺乏創新,主要體現為利用微博、微信、QQ等進行通知和評選管理,對群主和公眾號管理不夠,不注意平時管理,只有在發生輿情危機時才得到利用和重視沒有利用“微社會”的黨、團和學生組織的作用開展教育和管理,即使在“微社會”建立相應組織,活動也沒得到應有重視,流于形式,難以發生影響力缺乏學生的網絡活動管理互動和對話機制,網絡教育和管理缺乏民主氛圍,活動參與和支持率低思想政治教學和黨、團活動和輔導員老師管理脫節,在網絡“微社會”中沒有形成合力“微社會”下教育管理話語體系不健全,話語權弱化,對學生影響力不足
四、“微時代”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策略
1.充分利用網絡進行教學和辦公管理“微時代”下,社交軟件功能強大,可用于教學和日常管理高校的常規教學和管理可部分地移至網絡,發揮良好效果網絡空間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常規的拓展教學可在網絡中實現,校園環境結合網絡環境可形成虛擬實踐環境,可以開展虛擬實踐活動社交軟件功能不僅可以實現通知和評比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作為一種渠道掌握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情況,對學生進行引導關鍵一點是健全高校的網絡“微社會”話語體系,建立健全高校“微社會”的組織管理結構,發揚民主,開展與學生的對話和互動,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博得學生的信任,產生影響力高校在掌握學生“微社會”話語權情況下,不僅可以使學生免受虛假不良信息影響,還可以通過對話互動機制促進教育進步2.加強學生網絡道德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網絡素養網絡是虛擬環境,雖然網絡行為基本沒有成本,但網絡活動對現實的影響卻是存在的,每個人都應當檢點自己的網絡行為,對自己的網絡行為負責,避免產生不良后果高校應充分利用學生群、公眾號和其他渠道掌握最新資訊,對學生進行案分析和引導,使學生具有對虛假、不良信息的免疫能力高校應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和法制教育,在網絡活動中提倡學生多學多看,謹慎言行,不跟風,不信謠,不傳謠,不清楚、不明白的事情不說不傳,網絡交往文明要禮貌,任何時候都要考慮行為后果,避免傷害他人,傷害社會,傷害國家和公眾利益,培養學生良好的網絡素養3.建立網上學生“微社會”管理組織,實現學生內部自我管理控制學生的網絡行為應得到管理和干預,這種管理不能只停留在要求和倡議的范圍內,應當有組織保障高校應當把黨、團、班級組織移植建立在網絡空間內,通過系統化的虛擬組織結構實現對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管理,培養有組織號召能力、思想意識堅定的學生領袖引領學生的網絡生活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黨團組織、輔導員老師的合力作用,關愛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網絡生活,通過關愛和正確引導,實現微環境空間學生的內部自我控制與管理時刻監控網絡輿情,科學分析,及時干預,通過系統的網絡組織結構話語體系進行干預,使學生對輿情產生充分認識,回歸理性
參考文獻:
[1]胡瑋.“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研究[D].廣西大學,2014
[2]馬志偉,黃煥漢,陸惠君.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困境及其思維轉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
作者:劉霞玨 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國際學生教育管理思考
- 下一篇:精益生產技術在汽車制造業中運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