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實施現狀分析
時間:2022-10-09 02:57:38
導語: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實施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醫療質量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學科多領域。隨著新醫改政策不斷推進,近幾年醫療質量管理逐漸被醫院重視。為切實提高醫療質量,確保患者安全,醫院在門診、病區、醫技科室、行政部門等全院范圍內全面開展醫療質量管理活動,并通過建立科室質量與安全小組,完善質控記錄,明確科室職責,定期召開質控會議等方式研究影響醫院發展的瓶頸與不足。通過對各業務科室的督導檢查,將收集到的相關信息和數據分析對比,考察質控結果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建立臺賬,結合績效考核管理辦法,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運用PDCA循環管理工具限期整改,促進醫療質量的不斷完善,全面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確保就醫群眾醫療安全。
【關鍵詞】醫療質量;PDCA循環;持續改進;大質控;績效考核;醫療安全
隨著新醫改政策的不斷推進,醫療保健需求不斷增多,醫療行為和醫患關系也隨之發生變化,醫患矛盾頻頻見諸報端。研究顯示,醫院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部分醫護人員醫療行為不規范是其主要原因之一[1-2]。為了滿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改善醫患關系,提高醫療技術和診療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增加醫院核心競爭力。2013年3月我院成立了醫院質量控制辦公室,采取了以質量為中心,運用PDCA循環科學管理工具,建立健全以院、科、質控小組三級網絡體系為主體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開展醫療質量管理工作,做好業務培訓與能力提升,同時加強組織協調與管理,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以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標準。
1PDCA的定義和應用
PDCA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又稱戴明環。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3]。原本這是企業在質量管理活動中使用的一種管理工具。現各大型醫療機構將此管理工具廣泛應用到醫院的各項診療過程中,覆蓋于門診、病區、醫技科室、行政部門等,各科室把醫院的各項工作按照相關規定作出計劃、通過計劃進行有效的實施、隨時檢查實施效果,將成功的計劃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繼續去解決,以便到達最優的質量標準[4-5]。以此完善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科室工作效率,科學實施質量標準管理,持續動態的實現質量改進。
2構建醫療質量管理體系
為提高醫療質量,滿足患者就醫需求,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的服務理念[6-7],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醫院先后成立醫院質量安全管理委員會、醫院質量控制辦公室、科室質量和安全管理小組,建立三級網絡管理框架,完善頂層設計,建立相應的規范制度,在門診、病區、醫技、行政等部門全面推行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細化醫療質量分工,加強醫療質量監管,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和醫療質量標準。2.1組建醫院質量控制辦公室。為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2013年3月我院成立了醫院質量控制辦公室,質量控制辦公室轄設運行督查科和績效考核科,兩個科室一起辦公,信息共享,時刻關注臨床科室醫療質量和安全。在醫院實施質量管理過程中,醫院以其為改善醫療質量的著力點,定期對全院98個病房、43個門診、48個醫技科室和25個特檢實驗室進行督導檢查,收集各科室質量管理的相關信息和數據,制定全院性的質量考核方案,持續動態核查臨床科室質量標準,建立臺賬、限期整改,并落實整改結果,不斷推進醫院各項質量標準的完善。2.2健全職責與制度。科室醫療質量標準的高低關系著醫療質量的優劣,影響著患者的就醫需求[7]。為此,醫院質量控制辦公室制定并逐步完善了科室相關職責與管理制度。收集臨床科室質量管理的相關信息和數據,為我院的質量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將醫院安全、服務、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運行中的問題反饋給相應的職能部門,定期查看反饋問題的落實情況,追蹤需較長解決周期的問題;制定全院性的質量績效考核方案,負責考核指標的管理與監督,定期匯總、審核、分析各科室的績效考核結果,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績效評價并執行落實;制定多部門聯合行政查房計劃,定期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對臨床科室進行督導檢查,匯總、分析發現的問題并將檢查結果納入到質量評價中。2.3加強組織協調與管理。在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協調各科室共同做好質量管理,督促各科室之間的相互配合。按照“專家評審、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精準施策”的原則,在全院范圍內開展運行督查和績效管理工作,形成科學、量化的考核指標和管理制度,督促各科室按照職能職責辦事,不得互相推諉或拖而不辦,當職能出現交叉或重疊,由為首的職能處室作為牽頭部門,協調其他科室共同解決,當協調出現困難時由分管院長召開協調會,明晰各科室任務分工,強化責任意識,團結協作、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加強科室之間的溝通與合作。2.4做好業務培訓與能力提升。明晰職責與制度后,協調其他科室,積極開展運行督查和績效考核工作,定期組織院內外各相關學科、領域專家成立醫療質量評審小組,重點從臨床診療內容、護理質量提升、疑難病例分析、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團隊管理等方面進行逐一分析和綜合評審,提高臨床科室綜合能力。定期召開醫院質量管理專題會議,對如何做好質控管理進行了系統培訓,對不良事件、質控不達標案例、科室面臨的實際困難等內容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強化大家對理論知識掌握與實踐問題的處置能力,規范操作流程,提高大家的醫療質量服務意識。2.5堅持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醫療質量的考評堅持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量評價為主,定性評價為輔,堅持有數據說話,通過數據發現醫療質量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同時在定量評價的基礎上,針對一些無法用定量評價的指標,利用質量管理經驗運用定性指標進行考核,以更加科學、準確反映各醫療單元醫療質量管理現狀,評價醫療質量管理結果。2019年1季度—2019年4季度,運行督查發現醫療質量問題總數1698個,比去年降低62個。其中,1680個問題已有科室認領,問題認領率98.94%;1510個問題已經解決,問題解決率為88.93%,解決率比去年高出7.28個百分點。2019年1季度—2019年4季度,組織開展滿意度調查,共完成門診患者滿意度答卷1684份、平均滿意度由85.2%提升到96.6%,住院患者滿意度答卷1595份、平均滿意度由87.3%提升到97.1%,員工滿意度答卷2405份、平均滿意度由88.4%提升到98.2%。通過上述數據分析,醫院出現醫療質量問題的數量逐年降低,問題解決率提高;職工和患者滿意度逐步提高,醫療質量管理工作持續向好。
3優化醫療質量管理相關策略
3.1強化質量管理體系,全員參與“大質控”實踐。“大質控”作為一個新理念、新舉措,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對其重視程度較低,醫護人員的注意力大多放在各自的業務上[8-11]。醫院職能處室管理者與醫護人員交流比較少,醫護人員參與管理意愿不強,醫院的業務管理和質量管理存在脫節現象。醫院應完善院、科、質控小組三級網絡體系,以工作流程為主線,實施全面、全員、全程的質量監督管理,及時處理發現的問題,促進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和提高,降低醫療風險和醫院運營成本。同時,嚴格執行考核獎懲制度,將檢查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及職稱晉升掛鉤,圍繞各利益相關者,健全長效保障機制,醫院、科室、個人三者之間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確保監督管理制度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以保證各項措施的貫徹執行。3.2合理配置人員,拓展創新管理思路。醫療質量管理工作涉及臨床醫學、藥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多領域,現質量控制辦公室僅有7名工作人員,大多還不是醫療專業人員,難以滿足門診、病房、醫技特檢等科室專業化的質量控制管理需求。因此,醫院應配置相應專業的醫療人員,加強醫院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管理部門人才培養、崗位晉升以及績效考核系統建設,質量控制辦公室每位工作人員也應加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達到一人多能,強化責任擔當,提高履職能力,從增量和提質兩方面做準備,完善醫院管理后備人才培養體系,拓展創新管理思路和方法。3.3群策群力,大力發揚團隊精神。質量控制辦公室在執行督查過程中發現,各科室都從本科室的實際利益出發,科室間存在著本位主義和相互推諉現象,易造成人浮于事、職責不清、工作效率低等現象。下一步質量控制辦公室將積極協調職能處室充分發揮“聯動效益”和“共生效應”,在堅持以人為本和保持公立醫院公益性原則的基礎上,對醫院內部監管制度和績效考核指標進行優化調整,規范醫院、科室、個人三者之間權責邊界,完善監管機制和績效考核方法,突出醫院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和信息化,培養大局意識,發揚團隊精神,群策群力、愛崗敬業、愛院如家,增強醫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小結
醫療質量管理貫穿于診療活動的全過程,管理活動執行的好壞對于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保障就醫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尤為重要。做好科室醫療質量管理工作是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根本要求[12-13],是醫院開展診療活動的一項基本職責,是推進醫院發展的重要環節,有助于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供給能力,有助于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也是醫院良性發展的基礎[14-。
作者:耿建國 單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質量控制辦公室
- 上一篇:醫療廢物管理與處置利用現狀研究
- 下一篇:公路交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