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業知識管理的必要性

時間:2022-09-24 10:10:32

導語:中小型企業知識管理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型企業知識管理的必要性

中小型企業相比大型企業市場反應靈敏,在細分市場中業務小而專,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但是中小型企業的市場淘汰幾率大,特別是在疫情的影響下,許多中小型企業都關、停、破產。中小型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關鍵要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而當今最大的競爭是人才競爭,歸根結底卻是知識的競爭。而中小型企業本身規模小、內部管理不善,員工歸屬感不強,導致人才流失嚴重,知識也隨人才的流失而流失,企業創新的知識成本過高。這些問題尚未引起中小型企業的充分重視。本文將分析中小型企業進行知識管理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對中小型企業知識管理應用提出幾點建議。

一、知識和知識管理

知識是通過學習或經驗獲得事實、選擇、思想、理論、原理和模型等。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在其著作中指出,知識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可以通過文字、語言、書籍等明確表達出來的知識。隱性知識是個人長期經驗積累經驗、難以言傳的“訣竅”和個人信仰、思維模式等。對企業來說,顯性知識涵蓋了企業產品、生產流程、管理制度,操作手冊等,隱性知識涵蓋了促進企業高效運轉和快速發展核心價值、團隊精神、企業文化等。知識管理是企業中知識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更新、創新等過程,以增強組織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活動。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針對日本企業中特有的知識創造和知識管理架構,提出了“知識螺旋模型”。該模型的存在前提是知識的創新和轉化都是在社會交往和特定情景中產生的,是群體和集體的智慧,而非孤立的。“知識螺旋模型”是通過知識的社會化(S)、外在化(E)、組合化(C)以及內在化(I)四個螺旋發展的環節不斷推進知識的轉化,實現知識的價值。社會化是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化過程,個體之間通過觀察、模仿等獲得知識;外在化是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過程,將隱性知識通過語言交流、文字表述、圖表聲音等表達出來;組合化是將顯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進行組合,成為更系統、具體、明晰的知識;內在化是顯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的轉化過程,通過顯性知識的學習吸收、轉化提升為內在的隱性知識。本文將圍繞這四個過程,分析中小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應用。

二、中小型加強知識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管理理念落后、制度建設滯后、生產經營粗放等問題,對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知識管理重視不夠,沒有有效做好知識的獲取、儲存、傳播和轉化,知識流失嚴重,基于知識管理的企業管理成本和技術創新成本過高。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從知識管理角度的角度研究中小型企業的內部管理,將有助于企業重視知識管理,基于知識管理完善內部管理,打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創新有活力的企業,提升自身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一)加強知識管理將有助于中小型企業明確發展的愿景和使命

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都是起源于是細分市場的一個狹小的領域,為了能持續經營,創業者追逐短期化的盈利行為,容易忽略企業存在和發展的目標是什么,愿景和使命不明確,發展方向就容易亂。加強知識管理,重視知識的獲取、轉移、和內化提升,自然要分析對企業影響重要的核心知識,引導企業家去主動思考謀劃,提煉企業未來發展的愿景和使命,明確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二)加強知識管理將有助于中小企業吸引、留住優秀人才

中小型企業員工缺乏歸屬感、成長機會有限,離職率居高不下。加強知識管理即是重視人才的管理,為知識的轉化提供必要的情景,規范企業內部管理,營造柔性化的學習型的企業氛圍,必然會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優秀人才加入企業。

(三)加強知識管理將有助于推動中小型企業自主創新

知識管理是通過創造條件,促進員工之間知識的交流、共享,及時對有價值的知識進行整理編碼,不斷完善企業知識庫,引導員工不斷學習提升,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促進企業的自主創新。

三、中小型企業知識管理應用分析

野中郁次郎的“知識創造螺旋”的模型是知識創造的全過程,是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具體化實踐。本文將從該模型知識轉化的四個方面淺析中小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應用。

(一)營造氛圍,促進知識社會化

知識的社會化,是知識螺旋發展的起點。要營造輕松、舒適的環境,善于協作的企業氛圍,才能引導員工圍繞企業發展目標,主動分享自己的知識,這需要企業建設平等、開放、共享的企業文化。弱化行政級別,建設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平等的企業氛圍,是管理者和員工在除承擔責任的大小不同之外,在自己的工作領域都具有同等的發言權、表決權。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有助于加強管理層和員工間交流溝通,有利于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性,促進員工之間隱性知識的分享,從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等級森嚴的金字塔組織結構,更多強調組織的執行力,員工只能在一塊狹小的領域重復工作,員工之間交流、分享的機會有限,知識的社會化效果必然受影響。海納百川、廣開言路,建設開放、共享的企業文化。知識都儲存于員工個體中,企業要不斷引進知識型員工,并引導員工主動交流分享,實現知識的社會化。知識的分享、交流可以在企業的內部信息化平臺上進行,也可以由意見箱收集。可以定期舉辦論壇、沙龍,圍繞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進行討論,有利于啟發員工的工作思路,思想的碰撞勢必會觸碰出智慧的火花,有效促進知識的社會化。

(二)加強培訓,促進知識外在化

中小型企業習慣于招聘一些具備工作經驗的員工,能快速上手工作的人員,但是卻不夠重視員工之間的培訓交流,一旦人員離職,知識也隨之流失,促進企業發展的知識儲存難以積累。要挖掘存在于員工個體間的隱性知識,并使之顯性化,中小型企業需要加強員工的培訓,并豐富培訓的形式。區別于傳統的講授式的培訓模式,促進知識顯性化的培訓應傾向于交流、分享式的培訓。把培訓工作納入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環節,以師徒制學習、工作心得交流會、學習少龍、專題研討、情景模擬、沙盤演練等,通過記錄、儲存、傳播,有效促進隱性知識顯性化,提升知識儲備量。

(三)完善制度,實現知識組合化

中小型企在業知識管理組合化過程中,要建立企業知識庫,對知識的記錄、分類、儲存,經多次討論后,證明是對企業適用,又有價值的知識,要及時收錄進知識庫,并形成制度手冊、操作流程、產品說明、客戶服務要素等。知識的組合化,是對顯性知識的提煉和沉淀,形成一套彰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制度體系,以規范企業員工行為,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同時,中小型企業要注重對制度、手冊宣貫,促進知識的傳播、轉移,以形成企業“知識資產”。

(四)注重考核,促進知識內在化

知識的內在化注重將顯性化的知識轉化為促進企業發展的組織知識。核心知識的貢獻是利潤創造的源泉,中小型企業要激勵員工知識內在化,要加大對知識型員工的激勵,從而提升組織價值。加大知識管理的考核權重,需將績效考核的KPI指標與促進企業發展的核心知識點進行關聯,并進行分解,比如產品性能突破核心知識、流程優化的關節節點、成本節約的有效方法等。通過知識的內在化,轉化為提升工作效率、成本節約、利潤的增加、促進企業創新的原動力。中小企業知識管理應用的知識螺旋模型圖如圖1-1所示:圖1-1中小企業知識管理應用的知識螺旋模型圖本文是從應用角度分析在中小型企業在內部管理中如果加強知識管理,凸顯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屬于知識管理的初級階段。待企業發展壯大,具備相應的人才和技術支撐后,應再結合企業實際,開發一套涵蓋企業的戰略計劃、組織結構、考核激勵、知識內容的知識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知識管理的競爭優勢,為企業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作者: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