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機內筒軸加工工藝研究

時間:2022-06-11 09:12:15

導語:洗衣機內筒軸加工工藝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洗衣機內筒軸加工工藝研究

摘要:洗衣機內筒軸是滾筒洗衣機傳動的關鍵核心零件之一,不同廠家設計的結構有一定差異,生產批量較大,對于不同類型的生產企業,其加工工藝也有很大不同,只有分析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工藝的最佳優化才能實現產能、效率、經濟性的多重目標。本文根據企業現狀,分析優化洗衣機內筒軸加工工藝,合理調配資源、選擇專用設備與工藝裝備,解決相關工藝難點。

關鍵詞:加工工藝;洗衣機內筒軸;優化;產能效率

1零件概述

1.1零件基本情況。洗衣機內筒軸,它與洗衣機滾筒支架相連,支架為壓鑄鋁合金件,壓鑄時將內筒軸放入壓鑄機,將支架與內筒軸壓鑄為一個整體。軸的另一端與皮帶輪相連,或者與洗衣機電機直聯,傳遞扭矩;軸由兩個配合的軸承固定在軸承座上。支架結構如下圖1所示。1.2零件結構要求。洗衣機內筒軸是典型的軸類零件,不同廠家的具體尺寸、設計思路、工藝要求會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部分,零件結構如圖2所示。零件左端為滾花區域,有的產品也會要求銑出一段扁,滾花銑扁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與壓鑄支架之間的接觸面積,保證連接的強度,提高扭矩輸出承載能力。滾花右側為不銹鋼壓套,洗衣機工作過程中套上防塵密封圈,不銹鋼目的是為了防銹。內筒軸中段主要是軸承檔外圓,通過滾動軸承進行支承,保證高速旋轉時的跳動精度,減少噪音,提高洗衣機整機壽命。內筒軸最右端一般是銑扁、內螺紋或花鍵,用于安裝皮帶輪或內花鍵電機,要求對稱度好,螺紋深度要控制。

2工藝分析

該類零件是洗衣機內部傳動支承的關鍵零件,高速旋轉,傳遞扭矩,工作環境惡劣,有水氣、灰塵,既要正反旋轉,承受交變力矩,還要保證回轉精度,以減少噪音、達到要求的疲勞極限。所以該類零件尺寸精度、幾何精度要求高,零件的主要技術要求分析如下。2.1壓花處要求。壓花要符合國標GB/T6403.3-2008,同時還要保證必須光滑,平均壓花2.5±0.3mm,橢圓度要求符合ISO075-2,與軸中心比較最大斜度為4°,有的是有斜度的壓花,中間銑扁。2.2軸承檔外圓。軸承檔外圓尺寸精度一般為-0.007~0.02mm,有的型號公差為0.007~0.008mm之間,表面粗糙度為Ra0.8,圓度要求0.004~0.007mm,兩檔外圓之間的同軸度為Φ0.03mm,表面一般需要高頻淬火處理,淬火硬度為50±5HRC,淬火厚度為1±0.5mm。2.3花鍵要求。漸開線花鍵符合國標GB/T3478.1-1995,與軸承檔外圓的軸心線跳動精度0.15mm,花鍵深度公差為0.5mm,控制跨棒距、公法線、齒向齒廓偏差等。2.4螺紋。通常為內螺紋,也有的型號為外螺紋,深度精度為±0.1mm,與軸承檔外圓的軸心線跳動同軸度0.2mm,控制螺紋的中徑。2.5其他要求。各檔軸之間的過渡槽、圓角倒角都有具體要求,圓滑過度,長度方向誤差為±0.1~0.2mm,未注公差為±0.3mm,未注角度公差±0.5°。除了指定表面硬度要求外,其他表面硬度為200~230HBW。2.6軸套要求。軸套加工后壓入內筒軸,軸套外圓同軸度為0.02mm,軸套端面與軸承檔外圓端面垂直度為0.05mm,表面粗糙為Ra0.4mm,有一條斜邊,重點控制表面粗糙度Ra=0.5mm,內孔與軸為過盈配合,壓鑄時保證軸套不能松動或移位,要有足夠的強度。

3工藝難點

綜合以上對洗衣機內筒軸的結構功能、技術要求、工藝分析,需要進行工藝革新的難點大致如下。(1)工件的生產綱領是大批量生產,安排工藝過程必須精簡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工序,而要保證生產效率、加工精度、生產成本,慎重對待每一個技術尺寸要求,合理安排工序。(2)軸承檔的外圓尺寸精度高,一般公差都在0.008mm,表面粗糙度值小,一般需要外圓磨床或以車代磨處理。(3)軸承檔外圓一般需要表面高頻淬火,保證硬度與深度指標,該項處理為表面熱處理,保證大批量生產質量的穩定性存在很大難度,工藝不穩定。(4)軸套材料一般為304不銹鋼或者2Cr13,馬氏體不銹鋼,它有磁性,熱處理硬度好。需要保證壓套過盈量,確保承受壓鑄時巨大的推力,圓度、垂直度都有要求,2Cr13材料的壓套表面需要進行表面淬火處理,有兩種材質需要同時進行表面高頻淬火,增加了表面處理的難度,特別是穩定性。(5)螺紋不僅有中徑要求,還有深度要求。有沉頭孔,同軸度要求高。(6)臺階過渡細節很多,怎樣加工避免不必要的毛刺,去除去毛刺工序。(7)每個工序使用什么樣的刀具,滿足每個工位2000件以上的產量,保證質量穩定可靠。(8)采取哪些工藝改進、選擇哪些裝備、工具實現車端面、打中心孔、鉆孔、攻絲、漸開線花鍵、粗精車外圓、銑扁、磨削外圓這些關鍵加工步驟的的效率提升,提高產能,人員雇傭率的下降。(9)如何管理生產現場,進行有效的質量管理,使用合理的檢測量具,提高檢測效率、嚴格把控生產質量,提升相應的過程能力CPK等指標,通過產品廠家對供應商的審核。(10)如何調配好設備資源,以最少的投入,換來最佳經濟效益,實現公司自由現金流的最大化。

4工藝優化

工藝優化本身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主要遵循工藝的適合性,投入成本低、易于實現,快速提高產能,降低生產成本,質量保證穩定、提升產品性能等一些基本原則,只有做相應的比較才能說明。洗衣機內筒軸是一個大眾型機械加工產品,不同類型的廠家加工工藝有著很大差異,甚至不同的加工工藝之間存在相互矛盾。本文主要根據對公司為小型加工制造企業,裝備普通設備,適當投入,緊跟市場新工藝思維,展開適當的改進,較好的解決了很多工藝難點,現將主要的工藝優化總結如下。(1)毛坯選擇。內筒軸的材料為45鋼,毛坯如果選擇普通棒料,缺點有:①普通棒料表面有氧化層,存在圓度誤差,不便于后續數控車床彈簧夾套的裝夾,裝夾效率、質量穩定性不高。②外圓尺寸都是走下差,要保證外徑,必須加大材料毛坯直徑,增加了原材料成本?,F采用冷拉的棒料,優點有:①外圓直徑根據零件的具體要求定制,尺寸誤差為0.1mm,而且圓度好,便于快速穩定裝夾。②尺寸為最大零件尺寸,不需要車削,減少了工序時間,節約成本。當然每噸的單價增加幾百元,最后一段還有料頭,帶有錐度,有很深的夾痕,比需求尺寸小,不能使用,最多能作為料頭使用,但相對于普通棒料,材料成本、工藝優化的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2)車端面打中心孔。原先車端面打中心孔主要采用儀表車床實現,采用儀表車床的理由有投資成本低、對工人的技術要求不高、設備簡單、維護成本低等,但是缺點在現代大批量生產中缺陷很明顯,如生產效率低、人員占用率高、嚴重制約產能提高。要想大幅度提升產能,只能更換工藝實現方式,現將儀表車床更換成車端面打中心孔專用機床,它可完成自動送料、裝夾、定位、端面車削、中心孔鉆削這些工藝動作,加工時間比儀表車床大大減少,而且動作連續、穩定性好,生產效率從原先每天800件增加到2000件以上,基本兩臺設備只需一人供量、調試、檢測。端面車削量、中心孔深度都可靈活調整,保證軸的總長。對于螺紋孔沉頭部分要求,定制成形中心鉆,一次加工成形,并且為后續鉆孔攻絲、兩頂尖裝夾做好定位基準。成形刀具及螺紋沉頭孔如圖3所示。(3)兩頂尖車削裝夾改進。軸類零件采用兩頂尖裝夾,符合加工工藝中基準重合、基準統一原則,提高產品質量及穩定性。傳統的頂尖裝夾工件大都采用雞心夾頭裝夾工件,與車床的撥盤配合,以便傳遞扭矩,這種裝夾方式在大批量快速加工工藝角度看,雞心夾頭卡箍裝夾效率低下,機床利用率嚴重不足,工藝改進后將主軸頂尖改成端面驅動頂尖,俗稱桃子頂尖。該頂尖的工作原理是彈性的頂尖定位軸心線,利用尾座頂尖的推力,將工件的左端面壓在桃子頂尖的驅動卡爪上,驅動工件,既能實現長度方向定位,又能實現扭矩傳遞,裝夾效率提高3倍以上,裝夾示意圖如圖4所示。但是采用桃子頂尖也有一些缺點,如定位精度沒有普通死頂尖精度高,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磨損,降低驅動力,又會由于磨損程度不一,導致工件出現定位扭曲,影響同軸度、圓度、跳動這些關鍵幾何精度,經過不斷摸索,總結了幾個經驗如下:①新安裝一個頂尖或頂尖有磨損時,用車刀進行少量車削,一般車削背吃刀量為0.05~0.1mm,刀具鋒利、走刀量減少,以便將頂尖修正。②當驅動爪磨損后進行必要的修整,具體要求是先磨平端面,然后再修整成線狀,同時通過觀察軸端面的壓痕,要保證每根線清晰均勻,確保驅動力對稱穩定,不產生軸線扭曲,如果不達標還可重新修整。效果如下圖5所示。③嚴格執行首件檢測、中間經常抽測工藝記錄,及時掌握跳動數據,合理進行頂尖更換與修整。(4)鉆孔攻絲工序改進。最初鉆孔攻絲通常的加工方法是利用鉆床、臺式攻絲機進行,并且通過使用快速虎鉗及改裝虎鉗鉗口,V形定位,改進鉆床、攻絲機電路,增加行程控制進行孔深、攻絲深度的控制,集中工位,實現壓縮空氣、切削液噴淋、過濾、收集的集中處理,使得區域集中,多臺設備同時工作等幾個方面的工藝改進,效率確實有了提升,設備利用率提高。但是在整個軸生產工序中,該鉆孔、攻絲要由兩臺設備完成,進行兩次裝夾,人員占用率高的缺點明顯。經過市場調研,現使用鉆孔、攻絲專用機床,機床是雙工位,每個工位四個工步聯動,鉆孔、攻絲、吹起、裝夾更換零件同時進行,產能從每個工位500件猛增至3000件以上,而且人員減少為原來的三分之一。為了提高裝夾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減少產品改型時的裝備時間,對設備檢具又進行了如下幾個改進。①將原先的螺釘夾緊,全部改成氣壓自動夾緊。②改變軸線方向定位方式,增加定位件的強度、剛性。③由于主軸位置固定,要保證每種產品的孔軸線與內筒軸軸線重合,采用快換定位塊,利用燕尾槽與工作臺配合,更換產品型號,只需更換快速定位塊,就能快速實現產品改型。④定制螺紋塞規,自制手柄,裝配時調整通規塞規深度,降低螺紋塞規定制費用。機床工序加工圖及快換定位塊如圖6所示。(5)漸開線花鍵加工。漸開線花鍵早期的加工工藝一般都是冷擠,只要保證冷擠模具精度,就能保證花鍵精度,尺寸穩定性好,設備簡單,但仍然是效率低,模具要求高,成本高。現采用搓齒機,只需根據具體的花鍵要求,定制相應的搓齒板,生產效率提升10倍,搓齒板有效工作時間長。漸開線花鍵目前主要有30°和45°兩種壓力角,相對45°壓力角的搓齒板壽命更長。(6)表面高頻淬火。表面高頻淬火是加工中不確定性最大的一個工序,原因是影響淬火結果的因素很多,而且對于軸套材料是2Cr13的材料也要淬火,這就面臨同一工序有兩種類型的材料要淬火。對于設備制造廠家,面對這些問題都無解決方法,經過不斷實驗,基本的解決思路有:①調整加熱圈的直徑及與工件間的間隙。②調整加熱電流,控制加熱溫度。③調節冷卻水流大小及噴水方向。④設定移動速度,協調加熱、冷卻、暫停時間。⑤記錄淬火質量、零件材質、相關參數,進行合理分析,關注不同機床間的差異,得出指導性工藝參數,每次更換產品型號,做好檢驗修正。(7)銑扁。銑扁的通用加工方法是用銑床,利用快速分度卡盤裝夾工件,該工藝方案缺點還是生產效率低,刀具成本高。現將加工設備改成自動切角機,將原先的銑削改為車削的形式,兩條邊的裝一把車刀,四條邊的裝兩把車刀,當然對于兩把車刀需要絕對保證刀尖高度、位置保持幾何關系,通常采用打表定位的調整方式。為了將銑扁和倒角一道完成,不增加去毛刺的工序,在原有刀具基礎上,再加裝一把倒角刀,調整相互位置關系,以達到要求,見下圖7所示。

5結語

沒有絕對好的工藝,只有更適合的工藝,而工藝改進優化永遠沒有盡頭,經過對洗衣機內筒軸生產工藝優化,產品產能效率、質量、人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變化,有一些收獲:①改變加工工藝方法,緊跟市場,合理選擇高效節能生產裝備,就能增大投入產出比。②相信技術變革,敢于創新,利用好各類創新工具。③合理調配挖掘設備資源,提高設備利用率。④工藝優化是多知識面的結合,要努力拓展學習領域,融入智能制造、數字化控制理念。

參考文獻:

[1]蔡安江.機械制造技術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王先逵.機械加工工藝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德]奧拓•布勞克曼.智能制造[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4]陳宏鈞.典型零件機械加工生產實例第3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5]黃省三.洗衣機維修[M].福建: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6]肖紀美.不銹鋼的金屬學問題[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7]韓紅濤.漸開線螺旋花鍵的滾壓加工[J].組合機床與自動加工技術,2002,10:5-6.

作者:趙海霞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