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

時間:2022-03-04 03:46:18

導語: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

摘要: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交匯期,市場競爭激烈,技術創新已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文章通過收集相關文獻,分析此類企業主要特征及阻礙技術創新發展影響因素,從內外兩方面構建技術創新評價指標,并進行了詳細說明。以此為中小企業戰略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為融資機構、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技術創新能力;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指標

一、引言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卻創造了近70%的發明專利。在經濟快速發展,全球化趨勢不斷加深的情形下,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技術成果轉化方面一直發揮著大型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但該類企業發展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等特點突出,一定程度制約了其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依據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和特征,建立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對其發現發展局限性,制定有針對性技術創新管理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二、相關研究綜述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研究綜述。20世紀80年代,Steel就通過核對表方法對企業技術創新展開了評價。多數國外學者認為技術創新須從多角度衡量,如學者Larry(1984)認為應從企業組織、適應、創新及信息獲取能力等角度對技術創新能力進行權衡;Durand將企業技術創新指標分為優質資產、認知水平、程序化、組織能力和企業文化五大類;Cakar等(2010)則將企業激勵員工創新的能力加入了衡量標準中,即企業需要運用合理激勵機制激勵員工創造新產品。而我國相對國外研究較晚,因此國內學者更多是將國外研究成果與國內市場相結合展開論述。學者傅家驥(1998)認為技術創新需要企業聯合自身和外部力量,進行技術研究和產品轉化,并將其推向市場;粟進等通過分析4家代表企業,得出企業家精神、研發能力、相關政策及法規等要素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關聯緊密。可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應用和轉化能力才是其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二)技術創新影響因素研究綜述。國外學者Sharif(2008)認為技術所有者、相關政策、消費者和社會、競爭者四方面的外部環境因素對企業的技術創新發展有一定制約;Dunphy(2012)發現企業外部社會文化與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標準關聯密切;Baptista和Karaoz(2012)認為提高企業科研強度和研發費用,可以增加企業活力,增強技術競爭力。國內學者吳巖(2013)指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受內部和外部環境雙向影響;馮凱(2015)應用解釋結構模型得出影響技術創新的根本因素為企業創新文化、創新精神及戰略核心;張勇等通過整合相文獻,發現高素質研究人員數量、研究費用投入情況、技術創新管理情況以及采用的研發模式等影響著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三)結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多分為了內外兩部分因素。內部因素包含技術創新投入水平、技術創新產出水平、技術創新營銷能力等,其中更強調企業對新技術的運用和轉化能力以及對新產品的營銷能力。外部因素主要涵蓋政策、市場環境以及技術供應商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只有均衡內外兩方面因素,才能構建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

三、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特征分析

縱觀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其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五方面:一是技術研發。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技術能力偏低和創新意識匱乏等特點,而新技術的運用和新產品的推出是其實現技術創新的重要目標。與大型企業相比,該類企業往往因技術能力不足而不能將好的創新思路予以實踐。現如今,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通過購買他人已得成果進行二次開發,但這種技術不能為企業帶來長遠利益;二是創新轉換。新技術只有轉化應用到產品中,才能體現其價值。但沉重的財務負擔讓企業不愿再冒風險投入成本、不愿打破原有權利和利益結構、轉化技術的不成熟等因素使其轉換成本較高。因此,轉化成本的高低對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影響頗深;三是內部資源。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資金、人力資源不足等問題。新技術的研發需要較多資金支持,但我國技術創新費用僅為銷售收入的1%,資金匱乏嚴重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此外,企業技術人員比例低,素質低等問題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四是企業管理能力。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效率高,信息傳達準確度高,但管理思想和制度相對落后。由于中小企業多處于創立初期,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落后,且管理者經驗匱乏,對市場了解不充分等因素,嚴重影響了技術創新的發展;五是企業營銷。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市場開拓水平低,喪失了大量對外交流機會,尤其是對國外市場的拓展中,因為缺乏精準把握市場的能力,使其流失了發展機緣。

四、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評價指標的構建

(一)指標設計思路及原則。通過分析總結相關理論文獻,討論現階段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特點及阻礙技術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從內外兩方面構建技術創新評價指標體系。以為中小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據,有針對性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在市場上獲得超額利潤。該指標體系構建嚴格遵守以下三項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各指標都應與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存在邏輯性關系,并從多方面反應企業特征和發展情況;二是可獲得性原則。根據政府和企業的相關數據,選取適合中小企業數據獲取能力的指標;三是全面性原則。該指標應從各方面進行評價,考慮技術創新能力發展所涉及到的各種邏輯關系,并對各要素進行合理分解。同時,該指標應滿足我國各省市,各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使用要求,兼顧已有創新能力和未來創新能力,構建科學可比的評價指標體系。(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按照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思路、原則,構建出如下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該指標體系包括2個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和36個三級指標。一級指標包括內外部資源能力兩方面,其中內部資源能力體現了企業現階段技術創新研發、產出、銷售能力,外部資源能力體現了當前經濟、政策及與其他企業之間產生的外部影響。定性指標的計算方法詳見表1,可采用專家評分和Delphi法進行評價。其中研究開發能力指企業當前已有的技術創新能力,是衡量企業過去和現在創新能力的指標;創新產出能力指企業將新的創新思想轉化運用到新產品中的技能;資源投入能力指企業在發展技術創新能力中,愿意且真正投入了的人力、物力;市場銷售能力是企業產品輸出和產品信息反饋的重要環節;組織管理能力指企業管理人員對技術創新的理解能力、反應能力及對外部新技術的規劃能力;外部支持指政府、經濟和區域發展能力對企業的支持和阻礙;外部合作指企業與外部學校、機構、廠商的聯系程度。

五、結語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正在影響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存,而技術創新能力作為生存發展的靈魂,精準的評價體系對其未來規劃顯得尤為重要。望該指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同時為融資機構、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NigarDemircan覶akar,AlperErtürk.ComparingInnovationCapability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ExaminingtheEffectsofOrganizationalCultureandEmpowerment[J].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2010(03).

[2]BitmanWR,SharifN.AConcep-tualFrameworkforRankingR&DProjects[J].IEEETransactionsonEngineeringManagement,2008(02).

[3]PaulHerbig,SteveDunphy.Cultureandinnovation[J].CrossCultural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2012(04).

[4]吳巖.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4).

[5]馮暖意.淺談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J].中國集體經濟,2012(22).

作者:劉 璇 王亞田 王 麗 單位: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