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養護技術管理及防治探討

時間:2022-08-27 10:59:01

導語:公路施工養護技術管理及防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路施工養護技術管理及防治探討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逐漸成為施工過程中的主要對象,技術的革新為施工后的維護環節提供保障。作為交通線路建設的重點項目——公路建設,公路養護是施工的關鍵環節,對公路的使用年限和安全控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從公路施工養護技術管理環節出發,結合公路施工要求,提出防治措施。

關鍵詞:公路施工;養護技術管理;防治措施

經濟發展離不開交通的便利,公路連接幾個城市間的業務往來,提供經濟層面的作用。面對運輸行業的興起,人們逐漸依賴于公路運輸,造成路面承壓力增大的情況,基于此,公路施工有了新要求。在保證安全施工的條件下,應當積極尋找提升公路承壓能力的方法,彌補維護環節的缺口,重新審視公路施工存在的問題,給出防治意見。

1加強公路養護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指的是在最大限度降低人力資源配置和成本控制水平的情況下,確保施工質量,提升公路的使用年限。公路作為公共基礎設施起到溝通城市貿易的作用,做好養護管理工作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效果和降低安全隱患,在準備施工和現場施工環節,需要控制的因素較多,若無技術管理,則會造成工程進度減慢和資源浪費的現象,由此可見加強公路養護技術管理勢在必行。公路建設很難避開居民,沿線的居民生活對施工產生一定的影響,管控施工能夠有效緩解由于往來車輛的通行和居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結合嚴謹的系統,組織規范施工人員行為,在出現車輛時,及時匯報車輛通行情況,制定施工計劃,維持居民生活的穩定。施工行為受到施工進度和質量的控制,高質量、高效率的作業水平為任務達成爭取有利時間,管理目的制定的規范性,能夠減少在施工后期由于控制成本和提升進度造成的安全隱患,在出現通行困難的情況后,結合技術管理辦法,實施優化行為,確保人力資源和資金使用的準確性。公路建成效果的評價標準不僅局限于經濟層面,還包括社會層面和生態環境層面的考量,只有滿足最大化的經濟利益,維持盈利效果,減少資源消耗,滿足居民生活的要求,才可以稱得上是符合社會發展進程項目。

2公路養護過程的具體技術分析

公路養護過程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都有所涉獵,因此下文將從這三個角度討論提升公路養護效果技術方法。2.1施工前。施工前的準備環節為施工方式和技術的選擇提供原始資料,有著制約整體效果的作用,前期工作的完備與否與養護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由此可見,在前期準備環節應當制定好完備的養護計劃,對于影響公路質量的因素合理規劃控制辦法。準備階段主要從材料選擇、設備確定和人員結構設置三方面提升組織管理效果。在材料選擇方面,進料過少容易延誤施工進程,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對成本控制起到反作用,進料多少應當由工程建設需求來決定,不可盲目進料。人員配備方面,合理的人員結構有助于在施工中提升效率,形成密切溝通的系統,幫助信息實時流通,確保根據信息制定解決辦法的準確性,從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來看,提升了資源利用率。施工工人要與技術人員、設計人員間形成科學性的搭配結構,結構設計的完備依賴于管理者的水平。由此可見,在人員管理環節應當積極做好管理組織構建的工作,對參與建設的個人明確工作流程和要求,結合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流程,為施工中的技術控制奠定基礎。2.2施工中。施工環節是養護工作的關鍵性步驟,決定施工效果的好壞,要充分把握施工中可能出現影響養護效果的因素,對其制定合理的解決辦法,提升工作效率。施工中,養護工作的開展要在養護人員已形成完備的技術水平之后。因此在技術投入施工前,要對參與施工的人員予以培訓,培訓關于此工程建設的養護知識,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習計劃,并在后期工作中形成常態化的考核機制,使人員明確自身的行為準則,按照技術指標的要求規范作業內容。施工現場要求技術人員層層把關,進行必要的放樣工作,為后續工作的實施打好基礎。施工中基于養護效果可能出現多樣性的施工阻礙事件,參與建設的人員將具體情況第一時間反饋給技術人員后,在設計人員的幫助下,研討解決問題的辦法,達到排除故障的作用。工程建設要求安全走在前,滿足控制安全隱患的基礎上,使設計階段的理想效果成為可能。2.3施工后。公路施工建設完成不代表建設整體目標的落成,只有當后期養護工作以常態化的機制運行,最大限度的延長使用年限,才可以稱得上是完成整體的建設。已建成的公路基本形態已經形成,依靠后期的技術無法改變原有的質量,但可以在檢修方面增強工作力度,通過細致的檢修,找到施工中仍存在需要優化的問題,并加以修護,避免出現安全事故,損害人身安全。對于需要修補的地方,查閱原始的施工資料,明確使用的材料,探究是否可以通過改變支護方式和混凝土的澆灌方式提升使用壽命。技術人員在對市場材料了解清楚后,交由上級審閱,積極推進檢修工作的完成。

3提升公路養護管理機制防治效果的方法

公路養護管理機制有待于完善和監管,為保證防治效果的完美呈現,應當建立科學的運行機制,將統一化管理的理念滲透到多個防治環節,構建分級管理、定額計算和標準統一的管理系統,完善公路養護管理機制的防治工作。3.1積極探索技術革新的方式。隨著技術革新腳步的逐漸加快,在公路養護管理方面取得進步性成果,通過創新養護技術,與建設形式對接,完成質量與技術水平的同時提升,極大程度延長了公路的壽命,為建立科學化的養護管理機制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就當前公路養護技術來看,主要運用的技術包括BIM技術、信息化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結合地理信息的表現形式,構建空間形式的數字模型,利用三維模型管控公路運行情況,對可能出現安全隱患的地段提前預防。經過數據處理系統傳遞的數字信息具有精準性,可以為決策制定環節提升準確程度。質量檢測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是雷達勘測技術,結合遙感和傳感技術,傳遞高精度的公路信息,避免使用大量的人力和設備,影響成本的控制。將人力工作轉變為機器檢測,縮減開支的同時,保證檢查的水平,有利于提升養護效果。3.2積極使用霧封層和瀝青混合料的養護管理技術。霧封層和瀝青混合料養護技術有著造價低,項目實施難度小的特點,在當前公路養護作業中被廣泛使用。霧封層技術使用的主要材料來源于稀釋的乳化瀝青,采用噴灑的方式,增加路面的光滑程度,從而降低摩擦系數。在噴灑操作完畢后,應由工作人員進行適當的降溫工作,確保路面的干燥程度后,方可作業。廢舊的瀝青混合料是養護公路的絕佳材料,充分契合資源型社會構建的要求,保證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瀝青混合料也需要經過乳化處理,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在瀝青中加入添加劑,使其在自然環境下得以融合,以路面下層面的形式對原路面起到保護作用。目前,資源再生是資源管理的主旋律,在公路養護中應用廢棄材料,保證未帶入新污染的前提下,滿足成本控制的要求。3.3加大養護資源的投入力度。養護資源主要指的是養護資金、技術和相關技術人才,為保證養護效果的提升,應當加大對上述控制因素的投入力度。公路養護中,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國家,應當適時引入競爭機制,利用效益獲取提升整個行業的市場監管力度,實現公路養護的規范化和具體化,增加專業的管理人員,保證培訓工作的井然有序。培訓工作不應當僅出現在施工前,要形成常態化的培訓機制,幫助施工人員理清施工技術要點,明確圖紙的指向內容。對于需要提升技術水平的養護區域,加大人才引進的資金投入力度,吸引更為優質的技術型人員深入到公路養護環節中,提升整體施工水平。對于持證上崗人員,要深化考評機制,設置儲備人員,防止由于技術人員匱乏影響施工進程和養護效果。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公路養護環節,需要把握好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多個環節,做到保證生態環境不受污染的基礎上,提高對養護技術的研究工作力度,積極推行先進技術,提升養護效果。

參考文獻:

[1]竹珂琦.基于CPMS技術的公路養護技術分析[J].交通世界,2019,Z1:46-47.

[2]景小兵.預防性公路養護技術在現代高速公路養護中的應用研究[J].交通世界,2019,18:32-33.

[3]余冬蘭.現代公路養護技術管理的實踐路徑探尋[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07:162-163.

[4]陳忠祥.公路養護技術方案優化與實施分析[J].居舍,2018,06:32-33.

[5]劉霞.預防性公路養護技術應用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2:104.

作者:安紅山 單位:泰安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第一工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