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計量癥結與對策

時間:2022-02-22 10:03:08

導語:煤礦安全計量癥結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礦安全計量癥結與對策

摘要:簡要介紹了我國煤礦安全計量發展概況,分析了當前煤礦安全計量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法制、技術、管理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煤礦安全;計量管理;對策

受自身煤層賦存特點的影響,我國煤炭生產以井工開采為主,大多數煤礦地質條件復雜,自然災害多、開采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始終面臨瓦斯、水害、火災、頂板、煤塵等五大事故威脅。面對這些復雜多變的危險源,要從根本上增強礦井生產的安全性。實現科學高效的生產組織與安全管理,就必須依靠完善的計量檢測體系和準確可靠的計量檢測手段,對危險源進行有效監測,掌握其發展和變化規律,分析評價其風險趨勢,及時采取技術預防措施,從而降低事故發生概率。

1我國煤礦安全計量發展概況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煤礦行業逐步研制和生產了多種儀器儀表,用于通風、防塵等井下安全生產相應環境參數的監測,煤礦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技術進步。但由于我國計量工作整體滯后,對這些煤礦安全計量器具的評價、檢驗和管理一直由行業自身進行規范和指導,直到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以及系列配套法律實施后,煤礦安全計量工作才納入了法制軌道[1]。90年代初有關技術機構相繼研制了甲烷儀表、粉塵采樣器檢定裝置,規范和啟用了一批風速測量儀表檢定裝置。后又成立了國家礦山安全計量站,建立了40余個礦山安全儀表二級計量站和200余項礦用計量標準,陸續完成了標準計量器具配置、量值傳遞系統建立、行業和國家計量規程編寫、檢定人員培訓等工作。這些工作結合同期煤炭部在全行業組織開展的計量定級升級,極大地促進了煤礦安全計量工作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后我國頒布實施了《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礦礦用安全產品檢驗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2]和文件,也從不同層面對煤礦安全計量工作進行了規范。目前我國煤礦常規使用的安全計量器具主要有:用于監測井下有害氣體濃度的光干涉式甲烷測定器、催化燃燒式甲烷測定器、一氧化碳測定儀、氣相色譜儀等;用于監測風流速度的各類機械式、電子式、機械電子式礦用風表;用于粉塵檢測的礦用粉塵采樣器、快速測塵儀;用于礦壓監測的機械式礦壓表,礦用數字壓力計,電磁輻射監測儀,頂板離層指示儀,錨索錨桿測力計。隨著信息化與自動化技術的發展,還建立了大量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集成了甲烷、一氧化碳、氧氣、風速、粉塵、負壓、礦壓、溫度等多種傳感器,可以實現對井下環境狀況的實時監測與控制,對礦井安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煤礦安全計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器具管理不到位

計量器具區別于普通設備的顯要特點就是為了確保所出具測量結果準確可靠,除日常維護保養外,必須進行使用前首次檢定和使用中周期檢定。但一些煤礦在采購時往往只看功能和“煤安”標志,忽視其計量特性乃至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標志,使用中也將安全計量器具等同于普通設備,認為只要有出廠合格證就可以了,買回來不做首次檢定就投入使用。部分地方小煤礦對待強檢工作只是為了應付上級要求,還存在不按期強檢、超期使用等問題,給煤礦的安全生產造成隱患。大部分煤礦沒有將安全監控系統的各種傳感器納入計量器具管理,除甲烷、一氧化碳以外的其他傳感器最多只是用同類檢測設備進行比對,更多的則是直到傳感器出現明顯故障或誤報警才進行更換。

2.2日常調校不規范

相比普通計量器具,煤礦安全計量器具大都使用頻繁,且工作環境比較惡劣,只靠每年1次或半年1次的強檢難以保證其在檢定周期內的正常使用,因此在執行強檢的前提下,還要同時做好日常調校工作,對此安全規程上也有明確規定。實際情況是地方小煤礦大多不具備技術能力及條件,很少進行調校工作。國有大型煤礦雖然能夠開展定期調校工作,但經常忽視其技術特性及管理要求,存在如計量標準器具不能按期檢定,環境設施及條件不符合技術標準要求,調校人員不嚴格按照規程進行操作,調校原始記錄不齊全填寫不規范等問題,難以保證安全計量器具調校后的準確度及調校期間內的合格率。

2.3數據管理不完善

獲得準確可靠的安全檢測數據是煤礦安全計量工作的最終目的。但實際工作中許多煤礦從業人員提及安全計量想到的只是器具檢定或調校,而對其所出具的數據卻不在意。首先是不重視原始記錄管理,字跡潦草、隨意涂改、不按規定簽章乃至記錄造假等現象較為普遍。其次是對所得數據利用有限,如現有監控系統普遍都是將數據從井下上傳后僅僅用于狀態顯示和信息存儲,缺乏進一步的數據挖掘,無法做出預測分析和事先預警,從而需要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2.4人員隊伍不穩定

煤礦安全計量工作對相關人員的知識水平、操作技能、工作態度等都有較高要求。但由于相關工作崗位薪酬待遇較低、安全責任較大,且專業人才相對匱乏,導致煤礦安全計量人員流動性較大,隊伍難以保持長期穩定,在崗人員對業務不熟悉、技術不合格和責任心不強等問題較為突出。

3煤礦安全計量癥結分析

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較多,外部原因主要是目前國家法律和技術規范存在不足、行業相關技術條件不完備等,但最重要的還是煤礦自身管理落后,相關人員缺乏計量意識,計量管理體系不健全。

3.1國家法律和技術規范存在缺失

首先是國家相關法律滯后。作為煤礦安全計量工作主要法律依據的《計量法》和《礦山安全法》均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制定,實施多年來一直沒有進行修訂,部分內容已顯滯后,已不能滿足當前市場環境和安全工作的需要。其次是部分計量技術規范缺失。例如保障井下安全生產作用明顯的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其所附各類傳感器,由于國家還沒有制定該類裝置的檢定規程,在強檢目錄中也未直接明確列入,因此目前對該裝置的強制檢定工作還未實施,也無檢定依據。而企業用于安全防護的計量器具未經檢定,不僅違反《計量法》,同時也構成生產安全的重大隱患[3]。

3.2行業相關技術條件不完備

煤礦安全監測系統中使用的傳感器,使用時間長、工作環境差,導致其計量性能容易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定期調校。合理的方法應該是使用便攜設備直接在井下工作現場進行在線調校,既能避免反復拆卸,降低工作難度,還可以節省時間,提高經濟效益。但由于相關設備廠家至今還沒有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因此要完成定期調校,仍然只能采用傳統的實驗室校準的方法,不但增加了校準的復雜度和勞動成本,也給煤礦安全增加了不穩定的因素。

3.3煤礦企業對計量不夠重視

長期以來,我國煤礦企業一直習慣于粗放式管理。隨著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的確立,煤礦的重心由單純生產型逐步向注重效益型轉移,由于對計量的投入不產生直接效益,不如直接投資生產設備,抓產值利潤那樣立竿見影,故而計量更易被輕視和忽視。特別是隨著上世紀末工業企業計量定升級的停止和煤炭市場下行,計量工作日益與生產、管理相脫節。大部分煤礦相關主管人員缺乏計量意識,計量法制觀念不強,忽視計量工作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的基礎和保證作用。

3.4安全計量體系不健全

很多煤礦由于意識、財力和人員素質等原因,始終沒有建立或形成適合煤炭生產所需要的安全計量體系[4]。管理機構職能不明確,制度不健全,相關人員缺乏培訓,很多安全計量工作主要是由管理人員憑主觀意志和經驗開展,受其知識、經驗和責任心的限制,很難取得良好效果。且很多煤礦計量與安全等職能設置在不同部門,相互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途徑,工作形不成合力,對安全計量器具與數據不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監督。

4解決煤礦安全計量癥結的對策建議

4.1加強安全計量法制建設

從國家層面上來說,首先應該加強煤礦安全計量法制建設,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完善,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這是煤礦安全計量的根本。其次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地方計量行政主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應注重及時溝通與密切協作,按照分類指導、分工合作的原則,共同制定具體管理措施,研究解決有關問題,從根本上推動煤礦安全計量監督管理工作的持續改進。煤礦企業則應有針對性地開展煤礦安全計量法律法規宣傳與培訓,提高員工安全計量法律意識,使其充分理解計量檢測與煤礦安全的密切關系和法律責任,自覺遵守相應檢測規程,保證煤礦安全計量工作順利開展。

4.2提升安全計量技術支撐

提高行業整體檢測能力與技術水平是搞好煤礦安全計量的基礎。在有關計量技術機構完善煤礦安全計量器具量值傳遞網絡的基礎上,相關科研機構和生產廠家應加強對高性能煤礦安全計量器具的研發,并為其配套相應的計量標準器及檢定(校準)手段,以滿足煤礦安全生產實際需要。長遠來看,通過對傳感器自動調校、在線校準等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將有效降低用戶管理難度和使用成本。煤礦企業在保證安全計量投入的同時,應通過技術改造等措施逐步對落后的安全計量檢測手段進行淘汰和升級,利用好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等現有平臺,并注重信息化、物聯網等技術在安全計量上的應用。

4.3規范煤礦企業內部管理

最終解決煤礦安全計量癥結的關鍵還在煤礦企業自身。一是要建立健全安全計量管理制度,明確計量管理部門、通風安全部門各自的職責范圍,明確各級安全計量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對器具收發、使用、周檢、調校、維修、巡查等方面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有效的激勵和制約機制。二是要加強計量隊伍建設,在切實增強有關領導和人員計量意識的同時,提高相關崗位待遇,保證責、權、薪相一致,保持計量隊伍相對穩定,并通過內部培訓與外部交流,提高管理人員業務素質與操作人員操作技能。三是要轉變管理理念,管好器具不是目的,實現與安全生產相適應的數據管理,建立起較為科學的煤礦安全計量體系,能夠始終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準確可靠的技術保障,才是煤礦安全計量工作的最終目的。

5結語

計量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技術基礎,貫穿于煤礦安全檢測的全過程,對于保障煤礦生產安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煤礦安全計量工作已落后于煤炭產業發展建設的步伐,只有政府部門、煤炭行業、煤礦企業,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共同努力,切實加強煤礦安全計量檢測與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煤礦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

作者:任永勝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 同煤集團計量監督中心

參考文獻:

[1]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加強煤礦安全計量工作的意見[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2]陳福民.礦山安全計量工作的歷史、現狀、隱患及規范發展建議[J].安全,2014(3):1-3.

[3]孟小紅,楊誠,朱正憲.我國礦用風速儀表概述[J].計量與測試技術,2004(4):24-26.

[4]劉紹宗,王五一,張金亮,等.煤礦安全監測系統在線校準方法[J].煤礦安全,2011(5):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