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研究
時間:2022-12-19 03:01:57
導語: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影響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的因素有很多,以下從脫硫效率低下、氣體帶氨問題、合成控制問題等方面出發,對于影響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的因素進行了分析。1.1脫硫效率低下。脫硫效率低下極大程度上影響到了甲醇和聯醇的生產效率。眾所周知幾個脫硫問題的因素不僅僅會對生產設備造成較為嚴重的腐蝕,并且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會出現甲醇銅基觸媒中毒。其次,甲醇與聯醇生產企業為了能夠將脫硫問題作為工藝控制重點,則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嚴格把好三關。與此同時,受到脫硫效率低下的影響,需要化工企業的進廠原料硫含量都無法控制在1%以下,并且受到其粗脫工序不完善的影響,在這一過程中諸如氨水催化、拷膠、ADA、活性炭、PDS等方法的脫硫均無法穩定超過95%的脫硫率,最終極大程度影響到了整體的生產效率[1]。1.2氣體帶氨問題。氣體帶氨問題帶來的影響是全局性的。通常來說在原料氣中當氨含量超過了50~100ppm時,會導致生產原料中的銅觸媒活性下降20%,最終極大程度上的影響到了粗醇的實際質量。因此,在這一前提下企業應當進一步加大對于氣體中的氨含量的控制力度。其次,因為甲醇合成塔是合成甲醇的關鍵設備,因此當設備本身存在問題時,則會導致床層軸的徑向溫差變大,并且溫度變得更加難以控制。與此同時,超溫和垮塔現象的出現還會導致熱點下移速度快,其最終的結果就是觸媒利用率降低和使用壽命的縮短,極大程度影響了化工企業整體的生產效率[2]。1.3合成控制問題。合成控制問題多表現在化工企業的合成控制手段具有較多局限性上。一般而言,合成問題主要表現在了開停車次數多和閥門開關幅度大以及勞動強度太大上。因此,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可以發現理想的甲醇合成塔應當具備均衡的床層溫度,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更加及時地移走熱量和阻力小的特性,最終可以使得銅基觸媒低溫高活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并且通過及時采出高級烷烴及中間餾分以提高產品純度,最終能夠切實的保證產品的高質量[3]。
2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優化措施
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優化措施應當具有合理性,以下從合理選擇生產設備、改進生產技術、合理控制醉氨比等方面出發,對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優化措施進行了分析。2.1合理選擇生產設備。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優化的第一步是合理選擇生產設備。企業在合理選擇生產設備的過程中首先應當選擇可以增加精脫硫、合成塔、精餾塔效率的設備,從而能夠讓整個甲醇與聯醇的生產過程的投資更低并且見效快,最終達到投資回收期短的效果。其次,企業在合理選擇生產設備的過程中還應當考慮到合成氨系統串聯并且相互牽制因素多,在這一過程中其本身的觸媒使用壽命短并且造成了產品質量降低的情況。因此只有使聯醉生產順利進行,才能夠在此基礎上盡可能的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企業在合理選擇生產設備的過程中應當針對氣體在塔內流程長并且轉向多、阻力大、銅觸媒導熱性差等問題,有針對性的選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生產設備,最終顯著的提升甲醇與聯醇生產效率。2.2改進生產技術。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優化的關鍵是改進生產技術。企業在持續改進生產技術的過程中首先應當著眼于研制出新型低溫脫硫劑和新型甲醇合成塔,并且堅持不懈的引進先進的低壓甲醉工藝,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使甲醇與聯醇工業可以向著中、低壓合成,能量綜合利用方向發展(圖1)。其次,企業在持續的改進生產技術的過程中還應當考慮到申醇生產能力受合成氨生產所制約的影響,故應當將生產工藝改進的重點放到提升工藝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安全上,最終能夠在此基礎上建立以甲醇合成塔為中心的系統性生產流程與工藝。2.3合理控制醉氨比。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優化離不開對于醉氨比的合理控制。企業在合理控制醉氨比的過程中首先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只有選擇適當的醉氨比才能夠確保醇和氨生產效益最大化。其次,企業在合理控制醉氨比的過程中還應當將改變醉氨比作為改變產量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企業在合理控制醉氨比的過程中還應當考慮到系統的氨碳平衡和醉氨比的選擇,并且通過增加脫碳裝置,來確保醉、氨產量生產更加靈活,最終顯著提升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甲醇和聯醇作為化工材料應用領域的持續擴展,在這一過程中其整體的市場需求日趨上升。故化工企業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經濟效益,則應當在此基礎上對其生產工藝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最終能夠在此基礎上有效的解決甲醇與聯醇生產工藝方面所存在各項問題。
參考文獻:
[l]湯太恒.河南化工[J].2015,(10):5~8.
[2]張文效.山西化工[J].2014,(2):15~17.
[3]李東輝.大連化工[J].2013,(1):43~46.
作者:苑慧聰 單位:錦西天然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高壓聚乙烯生產工藝研究
- 下一篇:嵌入式燃氣灶節能設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