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臂體鑄件生產工藝

時間:2022-09-26 03:13:31

導語:轉臂體鑄件生產工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轉臂體鑄件生產工藝

摘要:介紹了轉臂體的鑄件結構及技術要求,詳細闡述了其鑄造工藝措施:(1)采用呋喃樹脂自硬砂造型,水平分型,一箱2件;(2)采用半封閉式澆注系統,在壁厚比較厚的位置設置了外置冷鐵,在另一處熱節側面設置φ70mm壓邊冒口,并增設1個出氣冒口;(3)采用Q10或Q12生鐵,爐料配比為50%生鐵+30%廢鋼+20%回爐料,使用增碳劑調整最終的w(C)量,采用沖入法進行球化處理,在出鐵與澆注過程中采取二次孕育處理工藝。生產結果顯示:鑄件外觀平整,無任何目視可見的裂紋、粘砂等鑄造缺陷,厚大部位沒有出現縮孔、縮松缺陷,磁粉探傷達到3級,射線探傷達到2級,金相組織和力學性能均符合技術要求。

關鍵詞:球墨鑄鐵;轉臂體;縮孔筆者

公司生產的轉臂體鑄件材料牌號為QT400-15,鑄件輪廓尺寸為990mm×300mm×300mm,鑄件質量93kg,鑄件結構復雜,壁厚相差較大,最大壁厚達到100mm,最小壁厚為25mm。技術要求:鑄件表面不允許出現任何目視可見的裂紋、縮孔和冷隔,并且按GB/T9444進行磁粉探傷,磁粉檢測的質量等級不大于3級;內部按ASTME446、ASTME186進行射線探傷,X光射線檢驗的質量等級大于3級。

1鑄造工藝設計

1.1造型工藝

采用呋喃樹脂自硬砂造型,原砂采用粒度為40/70目的天然石英砂,w(SiO2)>90%,含水量<0.2%,微粉含量(140目篩以下)0.5%~1.0%,灼燒減量<5%;再生砂的灼燒減量<3.0%,200目篩底盤量<0.2%,含水量<0.2%;呋喃樹脂w(N)2.0%~5.0%,24h抗拉強度>1.5MPa,游離甲醛<0.3%,游離酚<0.3%;有機磺酸固化劑的粘度一般控制在低于200mPa•s,水不溶物的含量<0.1%,同時冷凍和隨后的溶解之間要有可逆性。采用金屬模型,型板造型,保證尺寸精度的要求。鑄件采用水平分型,一箱2件造型,砂箱尺寸為1200mm×800mm×200/200mm,使用震實臺進行震實以提高其緊實度,減少因鑄型膨脹而使鑄件產生縮孔等鑄造缺陷。砂芯數量為4塊,砂芯要舂實,并在非刷涂料面扎氣眼。采用半封閉式澆注系統,內澆道設置在分型面上,每件2道內澆道,。澆道比為∑F直:∑F橫:∑F內=1.2:1.4:1,其中,直澆道截面積為17cm2,橫澆道截面積為20cm2,內澆道截面積為14cm2。由于鑄件壁厚不均勻,在壁厚比較厚的位置鋪放了外置冷鐵,降低該位置的局部熱量,從而降低該位置的模數,改變鑄件凝固順序,消除局部熱節,進而消除該位置的縮孔、縮松缺陷,并在合箱前用乙炔焰對冷鐵部位進行烘烤,避免冷鐵過涼產生水分致使該部位出現氣孔缺陷。此外,在另一處熱節側面設置尺寸為φ70mm的壓邊冒口,并且增設1個尺寸為15mm×20mm的出氣冒口,以增加其補縮和出氣的能力。

1.2熔煉工藝

1.2.1原材料

采用Q10或Q12生鐵,其化學成分為:w(S)≤0.020%,w(Mn)≤0.25%,w(P)≤0.07%,w(Si)0.5%~1.4%。選用優質廢鋼,其化學成分為:w(C)≤0.30%,w(Mn)≤0.50%,w(P)≤0.05%,w(S)≤0.05%,w(Cr)≤0.30%。爐料配比為50%生鐵+30%廢鋼+20%回爐料,使用增碳劑來調整最終的w(C)量。選用粒度為6~35mm的FeSiMg8RE5球化劑,其主要化學成分為:w(Mg)7%~9%,w(RE)2%~6%,w(Si)35%~44%,w(Ca)4.0%~5.0%,w(Ba)3%~5%;采用Si-Ba孕育劑。要求鐵液的化學成分為:w(C)3.30%~3.80%,w(S)≤0.014%,w(Mn)0.25%~0.4%,w(P)≤0.05%,w(Si)2.4%~3.0%,w(Cr)≤0.20%,w(Ti)≤0.20%,w(Mg)0.03%~0.05%。

1.2.2熔煉工藝

采用沖入法進行球化處理[2-6],處理溫度要求在1480~1520℃,出鐵前在包底加入0.25%的鐵液凈化劑,在扒渣前攪拌均勻;同時在包底加入1.2%的球化劑與0.6%的孕育劑,并覆蓋碎鐵屑或一塊鋼板,以免影響球化效果。鑄件澆注溫度控制在1340~1370℃,澆注時加入0.2%、粒度為0.2~0.5mm的隨流孕育劑。整箱澆注時間不超過120s,鑄件達到冷卻時間后,開箱取樣。

2生產結果

通過采用上述工藝,有效防止了厚大部位出現的縮孔、縮松缺陷,并能達到磁粉探傷3級,射線探傷2級,且鑄件外觀平整,無任何目視可見的裂紋、粘砂等鑄造缺陷,尺寸精度也達到圖紙要求的±0.2mm,成品率達到90%以上。經對鑄件本體與試樣檢測,球化率≥80%,石墨球數≥100個/mm2;石墨最大直徑≤76μm,石墨形態如圖3所示。隨機選取3件鑄件測量其力學性能,結果如表1所示。

3結束語

嚴格控制原材料,在鑄件工藝設計中增加外冷鐵,并在合箱前進行烘烤,改變了鐵液凝固順序,減少了冷鐵帶入的水分,從而減少了縮孔等鑄造缺陷的產生。在熔煉過程中嚴格要求操作過程,在出鐵與澆注過程中采取二次孕育處理工藝,對鐵液進行凈化處理,改善了石墨形態,提高了鑄件力學性能。

參考文獻

[1]何義雄,沈火元.內置輪轂鑄件的生產工藝[J].現代鑄鐵,2013,(03):56-58.

[2]張繼峰.提高QT450-10鐵素體球鐵鑄態率的工藝方法[J].現代鑄鐵,2017,(02):28-31.

[3]肖連華.球墨鑄鐵軋輥的球化孕育處理分析與應用[J].現代鑄鐵,2017,(05):19-21.

[4]彭凡,尤國慶,郭亮.QT900-2高強韌厚大斷面球墨鑄鐵的研究[J].現代鑄鐵,2018,(01):33-37.

[5]陳建國,王小偉,王國華.高Si球墨鑄鐵磨煤機搖臂的生產工藝[J].現代鑄鐵,2018,(01):38-40.

[6]黃彪,龔文邦,高輝武,等.高Si球墨鑄鐵及其應用發展[J].現代鑄鐵,2018,(01):29-32.

作者:徐小光 單位:齊齊哈爾市精鑄良鑄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