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現狀調查與分析

時間:2022-11-09 09:06:19

導語:污水處理現狀調查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污水處理現狀調查與分析

摘要:在現代經濟發展迅速的時代背景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卻忽視了環保管理工作,造成一系列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的大量排放的情況產生,最終導致環境污染嚴重,水資源匱乏。對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日漸增長,面對強大的基礎設施需求,許多地方政府滿足不了提供建設所需的資金。而在城市建設中污水處理是公共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污水的處理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PPP模式是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方式,可以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提高基礎設施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本文闡述了公私合營模式在江西省污水處理領域的應用現狀,以及分析了PPP模式應用出現的問題及對策,希望能起到參考價值。

關鍵詞:PPP模式;污水處理;調查分析

近年里,我國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各級政府和中央都支出了大額資金來改善環境。而國家治理環境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僅倚靠政府資金來支持環境治理是遠遠不夠的。而采取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可以解決環境保護資金短缺問題的。而且還有利于提高社會資本的積極性,運用社會資本的優勢,促進公共設備的供給數量和質量。

一、公私合營模式的基本定義

公私合營模式起源于18世紀歐洲,當時適用于收費公路設計上。據了解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只是沒有大范圍的運用。PPP模式主要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為提供公共設備而形成的合作伙伴關系,還包括了合作、提供公共服務或產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四個要點。PPP模式的社會意義,對公共項目的建設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公私合營模式是基于公共部門和私人企業的共同參與,使項目在運作過程中透明度高,私營投資者對項目更有信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1]

二、PPP模式在污水處理領域的應用現狀

(一)污水行業存在的問題。1、產業分散,規模不足。我國污水處理廠分布不均、不夠集中、規模不足,無論是整個行業還是企業都缺乏規模效應,導致企業處理污水經驗不足,產業集中度不高,競爭力不強。而江西省在污水處理方面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整體分布不集中,會減少工廠的競爭力,對工作的實施有一定的影響。2、污水處理存在資金來源和融資渠道的問題。污水處理工程是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污水處理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資金,但公共資金的支出是有限的,若資金跟不上會影響污水處理的設備,污水處理完成不了預期效果。(二)PPP模式在國的發展現狀。公私合營模式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主要為探索試點階段、快速發展階段、調整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地方政府與企業合作對基礎設施進行融資,實現項目的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其目的就是為了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促進政府與私營資本合作模式在污水處理中的運用。(三)PPP模式在污水處理行業的應用現狀。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我國在污水處理多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在規模上也可以與國外相比較,其發展速度呈上升趨勢。隨著我國城鎮的發展,對污水處理的基礎實施要求不斷增加,設施規模還將繼續增長,而且在污水處理過程會遇到建設資金不足和運營效率不高兩大嚴重問題。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央和政府陸續推出了系列相關政策,鼓勵將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推向社會,吸引民營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近年來,有許多的省份實施了公私合營模式,為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

三、公私合營模式在江西省污水處理領域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公私合營模式法律法規不健全。江西省在采用公私合營模式還處于初級階段,相關法律條文處于缺乏狀態,政府只頒布了相應的規章制度,立法層面比較低。公私合營模式使用范圍廣、生命周期長及投資金額量大,其實施項目的風險性不可預測,僅憑些規章制度是不夠保障項目可靠性的,對社會主義投資也難以樹立信心。(二)環保公私合營模式項目對社會資本吸引力不足。目前,環保公私合營模式覆蓋的領域不夠廣泛,主要應用與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對這兩項的操作技術也比較成熟,能夠帶給社會資本一定利潤。但環保項目大部分是公益性的,社會資本很難獲取利益;而社會資本比較偏愛短期投資收益高的項目,導致公益性環保項目不足以吸引社會資本的青睞。[3](三)銀行金融體系不適應。PPP項目融資需求公私合營模式主要的融資來源是銀行貸款,在銀行貸款都是需要擔保和抵押等信用措施的,債權人對投資人享有完全追索權。而銀行作為間接融資,融資成本高、期限短;公私合營模式是屬于長期投資,兩者期限不相匹配,加大了社會資本投資的顧慮。

四、推進環保領域公私合營模式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PPP模式相關法律的建立,有利于降低項目的風險性,增加社會主義投資的信心。完善公私合營模式法律,可以明確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對加強項目立項、招投標、項目融資、項目建設及運營等方面的指導,加強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促進公私合營模式在江西省污水處理全面應用。(二)推動江西省環保公私合營模式創新發展。環保類的項目大多偏向于公益性,收益效益低,難以得到社會主義青睞。針對這一現狀,建議江西省在推廣公私合營模式的同時,積極倡導資源組合開發模式,創新公私合營模式投資回報機制。可將污水處理與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組合開發,實現用經營性項目帶動環保性項目的發展,緩解江西省政府財政支出的壓力,從而推進PPP模式在江西省污水處理領域的發展。[4](三)開拓公私合營模式融資渠道。在融資的過程中,江西省政府對社會資本融資過程給予充分支持,可提供補貼和擔保等措施,提高社會資本的融資能力。銀行可調整信貸體系,加大私營企業的信貸金額,完善社會資本服務金融體系,最終降低融資成本和風險。

五、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PPP模式在江西省污水處理領域的應用現狀,結合實際來看,我國對PPP模式的運用還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建設上的不足之處,但結合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公私合營模式在污水處理行業中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而且,環保行業應當順應市場的發展,運用公私合營模式,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促進污水處理行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春忠.城市污水處理公私合作(PPP)模式研究[D].同濟大學,2005.

[2]張建兵.中國污水治理PPP模式的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6.

[3]吳熙.城市污水處理項目PPP模式的應用與風險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6.

[4]祝晴晴.GZ環保公司污水治理PPP模式的應用研究[D].安徽大學,2017.

作者:洪煜嫻 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