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
時間:2022-01-29 09:33:57
導語:自動化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現階段中,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決定了自動化設計技術在當今社會上的廣泛應用。在農業、軍事、醫療、家庭服務等方面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便利。采用自動化技術不僅是勞動力的解脫,而且對于改進生產技術,降低經濟投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均具有重要意義。
2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應用的現狀
在機械設計及制造領域,創新能力及其重要;而制造業,也是關系我國工業生產乃至發展的重要產業。如何提升機械制造的生產能力及創新活力,是當今國家為了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除了整體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水平外,隨著產業的不斷升級及進步,產品升級的速度也不斷加快,如何適應個性化的發展趨勢,以及市場多變的需求,則需要企業在進行產品生產的過程中,準確的了解市場需求,對于市場的變化快速響應。基于上述兩點考量,如何增加機械設計及制造領域的創新能力,是決定未來企業生存的關鍵,對于學科而言,亦為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自動化技術可以在其設計階段即可以深度參與到其中。為了獲得最佳的設計方案,新穎性的產品理念,需要從不同的思維維度出發,通過對現有的設計信息的整理,再根據產品的實際需求,選取那些新穎和創新性強的設計方案,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3自動化在機械設計制造中應用的特點
3.1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應用之集成化。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自動化技術同機械化技術的深度融合,許多新技術應用而生,不論是互聯網技術,還是移動互聯技術都開始同機械設計交叉協作,共同推動了各自領域的發展。在融合的過程中,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輔助制造技術、輔助測試藝術、數控加工技術以及柔性制造系統技術和信息管理系統技術等。若要將上述技術同機械設計快速的融合,就需要完備的集成制造系統的構造。通過技術之間的交叉融合,在各自領域的理念下,應用系統工程管理理論對機械生產及制造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應用計算機數據庫系統及對應的信息網絡,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相應的優化,精簡制造單元、重組制造模塊,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將整個生產過程及經營活動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的同時,滿足的行業的整體需求,同時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實現了機械制造過程的低碳升級。3.2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應用之智能性。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將是未來機械制造領域的爆點之一。藉由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以信息設備為接口,實現系統工程智能的進入,最終實現整個機械制造的人機一體化,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相應的分析、推理、判斷、決策。并進一步通過人工智能的自我學習,對整個生產流程融會貫通,且對全部步驟完成相應的融會貫通,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了機械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3.3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應用之協調性。如前文所述,經過現代化產業升級的機械制造過程,早已不是過去粗放式的生產加工。在當今講求個性化訂單的過程中,需要機械制造企業快速的應變能力,需要企業結合市場需求、技術發展、自身條件以及未來的產業動態,對其所生產的產品結構及制造種類進行快速的合理性調整。因此,在此過程中,如何實現上述愿景,則需要多部門的共同協調合作,而基于信息自動化技術,可以最大限度的協調生產的柔軟性,通過人機優化,最大程度的完善整個生產系統,不斷提升自動化在信息系統內的比重,提升整個機械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最終實現設備與人共存,大幅降低外界因素對于機械生產的影響,最終提升了企業的生產質量。3.4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應用之低碳化。隨著我國工業化的進程的進一步加深,如何解決制造業同生態之間的矛盾,是整個國家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在今年的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而如何改善工業化的生產條件,特別是降低其污染,平衡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對于整個機械制造業的可持續化進程,意義重大。由于機械制造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且嚴重影響的自然環境,而通過信息自動化技術,可以對整個生產過程不斷優化,通過高效利用生產資料,縮短生產路徑,減少污染排放,最終實現整個產業的發展戰略,推動可持續發展事業的順利進行。
4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與制作領域的應用方法及價值的研究,我們發現,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能夠使機械設計的工藝水平及各參數的精確度得到提高,也可以提高機械制造的效率,降低制作過程中出現故障的幾率。將以上述技術為代表的自動化技術應用到機械設計及制作過程中,對我們國家機械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慧.互聯網上機械設計虛擬實驗室設計型實驗研究[J].機械設計與研究,2008.24(04):114-116.
[2]陳業慧,于玉亭,劉毅強,基于嵌入式設備的移動互聯設備硬件設計與實現[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6.32(09):9-10.
[3]陳靜.科技與倫理走向融合——論人工智能技術的人文化[J].學術界,2017(09):102-111.
作者:孫天一 單位:沈陽市第二中學
- 上一篇: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探討
- 下一篇:電動汽車技術在物流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