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企業第三方維修保養研究

時間:2022-05-21 05:10:58

導語:航空制造企業第三方維修保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航空制造企業第三方維修保養研究

摘要:本文總結了航空制造企業維修保養現狀及問題,提出航空制造企業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詳細研究了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中設備保養模塊、設備維修模塊、設備配件保障模塊及設備資料管理模塊運行機制及管理流程,旨在從根本上解決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維修保養現狀及問題,讓航空制造企業進一步“瘦體健身”“聚焦主業”。

關鍵詞:航空制造企業;第三方;維修

保養設備是航空制造企業的唯一生產工具,也是航空制造企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對于國家來說,是發展國民經濟的物質技術基礎,又是衡量社會發展水平與物質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設備的維修保養好壞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設備的生產能力,影響到航空制造企業產能及效益。相比產品加工生產盈利部門,維修保養部門作為企業的成本中心,一直未受到企業的重視。同時,航空制造企業的維修保養部門績效考核難度大、維修保養制度流于形式、技術人員傳承斷檔、無法對外進行獨立承接業務等現狀決定了其發展的不順。因此,本文通過調研十余家航空制造企業,包括西飛、航宇、成飛、貴飛、洪都、618所、637所、風雷等航空企業,總結航空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結合航空工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瘦身健體”、“聚焦主業”、“產業融合”、“集約化經營、精準化管理、市場化改革、體系化發展、國際化共贏”等,創新地提出航空制造企業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

1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維修保養現狀

近20年,復雜化、高級化、大型化、自動化、高精密機加中心設備的急速增加,對于制造過程生產計劃、交貨期、質量、成本、安全、環境保護等各方面,因設備故障應而產生的問題比例有按級數增大的趨勢。本人對十余家航空企業進行調研,了解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維修保養現狀,探索從根本上解決航空制造業設備維修保養現狀及問題的模式。1.1人員方面現狀。(1)年輕人不愿學,維修保養技術傳承斷檔。維修保養人員要求具有技術型、綜合性和復雜性,培養一名合格的維修保養技術人員需要5年左右,培養一名可以獨立承擔維修保養項目的高級技術人員至少需要8年。高級技術人員年齡老化,年輕人員愿意學習的很少,維修人員技術傳承斷檔。(2)維修保養技術人員待遇低,轉崗率和離崗率高。設備維修保養部門負責保障企業設備健康運行,是企業的成本中心,設備保障的效益無法進行量化,因此一直未得到企業高層的重視。同產品生產車間相比,特別是數控廠,人員待遇相差特別大。因此,員工的離崗率和轉崗率高,特別是剛招聘的畢業生。(3)怕承擔責任,放棄維修。部分維修保養人員害怕維修完后帶來各種后遺癥,不愿意承擔這種維修風險責任,寧愿設備出問題,然后尋找外協單位維修,增加企業成本,規避自身風險。1.2企業方面現狀。(1)維修保養隊伍龐大,成本高,維修保養效果不好。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維修保養都是各成系統,各自維持著一支龐大的維修隊伍,特別是主機廠。據統計,實際能夠勝任崗位的敬業人員不足一半并且大多數設備故障仍需委外維修,人員工資及維修保養費驚人。(2)維修保養機構無法獨立對外運營,是企業成本中心。航空企業的維修保養機構是設備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部門,是企業的技術中心,保障企業自己設備的運行,但是保障帶來的效益很難以量化的經濟指標進行體現。因此,一直未未受到企業領導的重視,并且在某些程度上重視越來越低,工資待遇排在其它單位后。維修保養機構也在思考自力更生,但是大部分企業規定不允許獨立對外承接業務;有些企業允許維修保養機構對外承接業務,但是業務帶來的經濟效益到達維修保養機構后極低,極大的打擊了維修保養機構的積極性。(3)績效考核難度大、流于形式。設備維修保養是指設備的維修和保養,設備保養考核指標相對簡單,保養按照計劃進行,保養率100%;但是設備維修的考核一直是困擾企業的難題。影響設備維修的因素特別多,故障的復雜系數、維修周期,維修成本、是否有備件、領導的重視程度等都直接影響到維修的效果,并且這些因素之間又是相互影響的,例如,設備電主軸壞了,如果有備件,2~3天更換即可,維修周期短,給設備帶來的停工損失小;但如果缺備件,需要采購,特別是國外采購,需要經過各個機構及領導層層審批,至少需要2~3個月,維修周期長、設備停工損失大。因此,企業雖然制定了很多績效考核方法、制度,但是設備維修的考核難度極大,多停留于形式。綜上分析,在航空制造企業中,設備維修保養在其中存在的問題非常嚴重,急需一種模式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

2建立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

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是指航空制造企業將設備維修保養相關工作全權委托給第三方專業的維修保養單位負責,同第三方簽訂合同,明確工作內容、考核明細,航空制造企業僅設立設備管理處,負責對第三方維修保養單位進行檢查、監督、審批和考核。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如圖1。從圖1可以看出,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由四大模塊組成:設備保養模塊、設備維修模塊、配件保障模塊及設備資料管理模塊。模式中每一模塊的運行機制及管理流程見下。2.1設備保養運行機制。(1)運行管理機制。設備保養包括設備一、二、三級保養,設備保養相關工作全部由第三方負責,具體如下。前期:根據航空制造企業的情況編制設備保養方案,制定保養計劃;中期:實施設備保養,記錄設備保養過程信息;后期:自我評價設備保養效果,周期性歸檔設備保養資料,資料信息化。在設備保養的過程中,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管理處對第三方的保養過程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周期性保養后,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管理處對第三方的設備保養工作進行考核。根據保養效果及考核結果,雙方進行討論,對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改進意見及措施,最后將改進意見及措施寫入設備保養方案并進行實施。(2)運行管理流程見圖2。(3)設備保養響應。嚴格按照設備保養計劃進行,因生產無法按計劃進行保養的,根據企業生產調整保養計劃,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管理處進行批復、確認,按照非正常計劃內保養制度進行考核。2.2設備維修運行機制。(1)設備維修種類。設備維修是指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設備功能劣化、技術性能喪失,需修復(更換)已經失效的零部件,使設備使用功能與性能得以恢復的過程[3]。設備維修包含預防性維修(日常點檢和定期點檢)、日常維修、項修、大修、技術改造。本論文探索的第三方維修保養養模式維修種類為預防性維修、日常維修、項修,不包括設備大修、技術改造。(2)運行管理機制。第三方負責設備預防性維修、日常維修、項修,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管理處只對設備維修過程進行監督、檢查、維修驗收及配件采購審批。故障出現后,立即通知第三方駐場維修人員,判定故障原因并進行維修;當無法判定故障原因時,或者判定出故障原因,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維修,第三方組織專家進行故障診斷及維修;如果專家無法處理故障,第三方組織委外維修。在第三方維修過程中,需要采購配件時,第三方向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管理處提交配件采購申請,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管理處負責審批,配件采購申請審批通過后,由第三方進行采購。第三方駐場維修人員處理的故障,進行記錄備案;第三方組織專家或者組織委外的故障需要雙方現場驗收,并進行記錄備案。(3)運行管理流程見圖3。(4)設備故障維修記錄。設備故障維修記錄內容主要包括維修人員姓名、故障設備的屬性((廠區、設備名稱、資產編號)、故障內容、故障原因、更換的零配件明細、故障發生時間、故障接收時間、故障排除時間、故障處理所花時間等;設備故障維修記錄填寫必須做到“細、全、精”。2.3設備配件保障運行機制。設備配件的管理、更換、采購工作全部由第三方負責,航空制造企業取消配件管理部門,只負責對配件日常管理的監督、檢查、維修更換配件及采購配件的審核及審批。(1)運行管理機制。①配件日常管理。第三方指定專門的配件日常管理人員,負責配件入庫、出庫,庫存備件的定期統計分析、安全庫存預警、配件的日常保養等工作。②配件統計及需求計劃。第三方應對航空制造企業配件進行統計分析,根據設備歷史配件使用情況,維修保養的要求及庫存數量,制定設備配件不同周期的需求計劃,將配件庫存和需求計劃進行匹配,統計當年度配件需求計劃及安全庫存,提交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管理處審批。③配件更換。設備維修保養需要更換配件時,對于庫存擁有的配件,填寫配件領取單(領取人簽字、庫存負責人簽字)、領取配件;配件更換時做好配件更換記錄,配件信息庫及時更新。④配件采購。庫存沒有的配件,由第三方向航空制造企業(設備管理處)提交配件采購申請,待配件采購申請審批通過后,即進行采購;采購回來的配件按照配件入庫、出庫辦理相關手續,并做好配件采購資料的記錄。(2)運行管理流程見圖4。2.4設備資料管理運行機制。(1)運行管理機制。設備資料是設備使用、管理、維修、改造的基礎材料,是設備維修保養工作計劃和實施的指導材料,是評估設備維修保養效果的依據,是統計分析設備零配件質量的依據,是分析設備性能好壞的依據,是申請采購設備種類及數量的依據。航空制造企業將設備資料管理任務全部交給第三方管理,不再設置資料管理室,僅負責制定設備資料管理的綱領性文件及制度,指導第三方進行資料管理,并定期進行檢查及考核。第三方設置設備資料管理專員,專門負責資料管理,主要工作:資料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統計及分析等。設備資料主要包括,新設備出廠資料、新設備安裝資料、新設備驗收資料、設備維修資料、設備保養資料、設備大修和項修資料、設備技術改造資料、零配件更換和采購資料等。(2)運行管理流程見圖5。

3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的優點

通過上面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的運行機制及管理流程研究,航空制造企業將與設備的工作全部委托給第三方專業的維修保養單位,僅設立設備管理處,取消系列與設備有關的部門,從根本上改變了設備維修保養的觀念及運作機制,讓企業從設備維修保養管理的漩渦中脫穎而出,聚焦主業。這種模式的優點如下:符合航空工業集團“一心”、“兩融”、“三力”、“五化”的發展戰略。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讓航空制造企僅需設立設備管理處,負責對第三方維修保養工作的的檢查、監督及考核,取消龐大的設備維修保養機構,縮減非主業人員,讓航空制造企業真正做到“瘦體健身”“聚焦主業”“精準化管理”,也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的維修保養面臨的人員現狀和企業現狀。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將會催生新的行業—設備維修保養行業,完善工業服務體系。社會上存在很多設備維修企業,例如專門維修高速主軸的企業、專門維修設備模塊的企業、設備廠家負責自家設備的維修和保養。但是還沒有專門從事設備系統性維修保養權威的企業,如果航空工業各制造企業、中國軍工企業、甚至中國的制造企業將設備維修保養工作由第三方實施,必將催化出新的行業—設備維修保養行業,完善我國工業服務體系。

4結語

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在維修保養方面是全新的一種模式,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決航空制造企業在設備維修保養方面的問題。由于理論的局限性及實際情況的復雜性,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特別是航空制造企業如何對第三方維修保養工作進行有效、準確的考核,還需要結合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正在航空工業貴飛進行試點,我相信,只要勇于探索與實踐,在不久將來,第三方維修保養模式必將試點成功比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海彬.F集團機加設備管理模式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大學,2012.

[2]郭建軍.淺談化工機械設備管理和維修保養技術[J].中國設備工程,2020.01(上):81.

[3]趙理.機械修理淺談[J].科技視界2013.19.035:45.

[4]殷洪映,張亮寅.機械設備維修規程[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戈李 單位:中航臨港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