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兒童食物過敏反應判斷以及醫治
時間:2022-12-16 04:01:00
導語:淺談兒童食物過敏反應判斷以及醫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食物過敏反應(foodallergy,FA)是指由免疫機制介導的某種食物或食物添加劑引起腸道內或全身的變態反應,是一種兒科常見疾病。近年來的研究顯示有持續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一個公眾性健康問題。大多數兒科醫師均具備有一定的食物過敏反應知識,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兒科醫師在這方面缺乏相關的知識,從而影響了他們正確處理食物過敏反應患兒的能力。一般而言,過敏反應往往難以預料,而且發展迅速,即使早期癥狀輕微的患者,其存活或死亡的關鍵,仍然取決于癥狀的快速識別以及及時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為了提高兒科醫師在處理食物過敏反應方面的相關知識水平,本文對兒童食物過敏反應的診斷及治療綜述如下。
一、FA的流行病學
食物過敏反應在兒童中的發病率較成人高。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發達國家的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據歐州和美國的資料報告,7%~8%3歲以下兒童曾發生過食物過敏,1歲以內嬰兒牛奶過敏發生率2.0%~7.5%。國內報道2歲內兒童的食物過敏發生率為3.5%~5.2%,1歲內為6.1%,4-6個月為高發年齡段,提示嬰幼兒期食物過敏的易感年齡,可能與嬰兒輔食添加的種類以及腸道屏障功能的不成熟有關。
二、FA的致病食物及臨床表現
(一)常見的致敏食物
引起過敏常見食物有海鮮、牛奶、花生、果仁、大豆、小麥等。每種食物可能包含幾種獨特的變應原,大部份食物變應原易被加熱、烹飪或其它方法破壞。某些食物變應原則對烹飪過程和機體消化過程有一定抵抗性,如雞蛋、魚變應原。少數食物變應原可以在油中發現,如豌豆、大豆、芝麻籽和魚肝油等。食物過敏常常與花粉過敏有交叉反應。
(二)食物過敏反應的臨床癥狀
食物過敏分為IgE介導和非IgE介導的反應,前者屬于I型變態反應,常在進食后數分鐘內出現癥狀。可累及皮膚,吸收道。這些癥狀常常同時出現,但無特異性。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涉及了IgG,免疫復合物及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等多種機制,常于進食后數小時或數天后出現癥狀。食物過敏可累及多器官,多臟器,表現的臨床癥狀也多種多樣。根據受累的器官或系統,產生的癥狀包括:①皮膚反應:蕁麻疹、血管性水腫、濕疹。②呼吸道癥狀:哮喘、鼻炎。③胃腸道癥狀:嘔吐、腹瀉、腸胃痙孿。④全身性系統反應:心血管癥狀、過敏性休克。在臨床中要特別注意小兒過敏的非特異性癥狀及行為主改變,非特異性癥狀常在小兒接解過敏原半小時至數小時后出現,癥狀可表現為面頰、鼻頭及耳垂潮紅、耳道濕潤、耳痛、鼻塞、打噴嚏、黑眼圈,眼臉腫脹,下垂、頭痛、唇干,皮膚干燥或多汗,眼角或手掌出現皺紋,腹痛、腹瀉、腹脹、便秘、臂腿或關節處有濕疹,反復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呼吸淺而快或不規劃,脈搏紊亂,血壓升高,關節發緊等。
三、FA的診斷
目前國外報道的FA診斷方法較多,如皮膚點刺試驗(skinpricktest,STP),排除性飲食試驗,血清過敏原吸附試驗,細胞毒實驗以及過敏原激發試驗等。一般認為,食物回避和激發試驗是診斷FA的“金標準”。食物回避即患兒停止食用導致其過敏的食物,并且母乳喂養的患兒在母親的飲食中也要嚴格回避過敏原。對于懷疑有食物過敏的嬰兒應由兒科醫師進行相應的臨床評估,首先明確患兒的發病年齡,臨床表現,喂養史,輔食添加時間等。然后對患兒作相應體格檢查,包括檢查食物過敏的體征,并與相關疾病鑒別;接下來作相關篩查試驗,如皮膚點刺試驗(SPT),血清特異性IgE檢測(RAST)、膳食回避試驗等,必要時還可行胃腸病學試驗(如內窺鏡,組織學檢查等),最后對照口服激發試驗來明確診斷。(1)SPT:是針對IgE介導的過敏反應的檢測。通常認為SPT陰性預報正確率非常高,特別是在同時患有過敏性皮炎的兒童中SPT診斷FA的正確率常達99%,故陰性者可排除FA。STP敏感性高,陽性代表機體已被致敏,但臨床上并不一定有過敏反應出現。(2)血清特異性IgE檢測試驗(RAST):特異性強,但敏感性差,有高陰性預測值,其低陽性預測值通常不如皮膚試驗敏感。其優點是不受藥物和過敏癥狀影響,可排除皮膚假陽性結果,還可用于嚴重皮炎不能做皮試者。此外,特異性IgE水平與激發試驗存在相關性,可預測激性試驗的試果。(3)排除性飲食試驗:病史及SPT陽性者,給予專門的飲食登記表。不限制小兒飲食2周,然后排除可疑食物1周。若懷疑為其它食物引起癥狀者,則將可疑食物從小兒飲食中完全排除。在此期間,家長記錄小兒進食食物的種類,數量及有關的癥狀。結果判斷:癥狀無明顯改善或無消失為陰性,可排除FA的發生;反之,則為陽性。(4)開放式食物激發試驗(openfoodchalenge,OFC):排除性飲食1周后在醫院內進行。將排除的可疑食物以普通形式從不引起癥狀的小劑量開始加入,觀察一段時間(根據病史中提供的攝食至出現癥狀的時間而定),若未出現癥狀,則將食物逐漸加至常量,院內觀察2h,監測呼吸、心率及皮膚改變,并記錄可觀察到的癥狀及不適。無癥狀者回家繼續該試驗,電話隨訪2-4h,若出現反應則囑來醫院證實。結果判斷:可疑食物誘發出癥狀即為陽性,陽性者可確診為FA。
四、FA的處理與預防
目前治療FA唯一有效的措施是嚴格避免特定食物抗原的攝入,如果是單一食物過敏,應將該食物從飲食中完全排除。嬰幼兒多食物過敏者并不少見,多食物過敏者,應由營養師對家長進行專門的喂養指導。多數學者認為母乳喂養是預防嬰兒FA的有效方法之一。有過敏性家族史嬰兒純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6個月以后給嬰兒添加固體食物,特別是雞蛋、魚、花生、麥類等食物,可降低5歲以內小兒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因此,第一種給嬰兒加入的輔食應是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通常是谷類,其次是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