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路徑在兒科護理帶教中的作用
時間:2022-03-14 11:22:41
導語:臨床路徑在兒科護理帶教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科室為三甲醫院兒科專科病房,固定床位50張。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接收7所不同院校的實習的護生共108名。其中男性12名,女性96名;本科學歷86名,大專學歷22名。實習時間為4周,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名,均由在我科工作3年以上,具有護理師以上職稱的老師帶教。并設總帶教1名,由總帶教總指導負責解決帶教中出現的問題,并定期考核帶教老師及實習護生的工作。
1.2帶教方法
1.2.1對照組按照一對一傳統方法進行帶教:
護生入科室后,由總帶教進行入科介紹,然后由科室帶教老師專人負責帶教,按實綱完成教學內容。4周結束出科時由總帶教統一進行理論、操作等考核。觀察組采用臨床路徑帶教方法:兒科臨床帶教路徑表是在護理部的指導下,由護士長和總帶教根據醫院及各學校實綱要求,結合兒科專科特點編制而成,指定科室帶教老師專人負責帶教,嚴格按照臨床帶教路徑表對護生進行臨床護理帶教。第1周:入科第1天由總帶教介紹科室環境、帶教老師、各種規章制度、實習注意事項等,了解各班工作流程及工作重點。第2-7天基礎護理由各位帶教老師在日常帶教工作中隨時示范指導,了解專科病種、護理特點、兒科用藥特點,掌握藥物劑量換算方法。第2周:對第1周實習內容進行提問及考核;專科理論及專科操作輔導;召開實習生座談會;布置應急預案演練任務。第3周:選取疑難或典型病例,指導本科生護理查房準備,指導專科生進行小講座準備。考核各班工作程序及專科理論知識、專科操作的掌握情況。安排實習同學管床,根據所管床位,發現問題,及時更正補充。第4周:組織護理查房、小講座;根據前3周帶教內容的落實情況及學生對輔導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補充和完善。專科理論及操作考核。召開學生座談會,填寫科室帶教老師評價表。
1.2.2制定變異表:
這就要求帶教老師必須深入到實習護生中間,做好溝通交流,全面掌握實習護生的心理狀態及知識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分析變異因素,作出相應的處理,并將此過程記錄在帶教記錄表中,以不斷總結經驗,減少變異的發生。1.2.3評價方法:實習結束前進行理論知識考核(基礎知識、專科知識)、操作考核(基礎操作、中醫操作)、帶教滿意度調查。考核成績采用百分制。綜合成績平均90分以上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70-79分為合格,70分以下為不合格。并發放自制帶教老師考評表來調查帶教滿意度。
2結果觀察組的優秀例數、良好例數及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3.1規范教學流程,增強教學的系統性:
臨床教學路徑以時間為縱軸,以帶教內容為橫軸,并規定了教學目標,確定了執行方式,把教學計劃具體規范到每一個環節,避免了帶教老師因年資、性格、工作忙碌等客觀原因而引起的帶教差異。使臨床帶教工作更加標準化、流程化。
3.2增強護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教學滿意度:
臨床教學路徑明確了護生的實習目標,帶教老師按照臨床教學路徑表對護生有目的地進行帶教,這樣最大限度降低隨意性和盲目性的帶教,規范帶教老師的行為,提高帶教老師的教學質量,培養了護生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提高了護生對臨床帶教的滿意度。
3.3促進教學管理,改進教學質量:
同時,在對路徑的監測與評價過程中,通過帶教老師滿意度調查表,評定優秀帶教老師,激發帶教老師對帶教工作的興趣和熱情,增強了帶教老師的責任心,全面提高護理教學質量。
總之,臨床護理帶教是培養護生理論聯系實際及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將臨床教學路徑引入到護理帶教中,具體的教學目標、帶教方法和時間管理使管理者更容易控制代繳質量,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教學質量。
作者:王雨晴
- 上一篇:兒科護理教學中護理程序的應用
- 下一篇:兒科護理中項目化教學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