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實驗課改革與體會

時間:2022-08-28 10:22:44

導語:兒科護理實驗課改革與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護理實驗課改革與體會

隨著經濟條件逐漸改善,人們對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使得經濟發達地區的醫療衛生部門也逐漸提高用人標準。在護理專業人才市場中,中職生處于劣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高職高專學生雖然較中職生具備競爭優勢,但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人才濟濟,高職高專學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學校必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幫助學生在各個方面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國家教育部出臺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中強調,要推進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深度對接。用人單位對學生素質及能力的要求決定了我們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除了傳統理論學習和實操能力訓練外,還應融入分析思考、交流溝通能力的訓練,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崗位能力相結合。我校也在多年前提出學生在畢業前達到獲得“雙證”甚至是“多證”的目標。目前,學生的就業不僅與畢業證相關,還與職業證相關,不少學生在校期間就參加育嬰師、婦幼保健員、養老護理員等的培訓,考取相關證書。此外,近年來部分學生參加的“3+2”升學考試中,操作項目涉及一些教材中沒有的兒科護理操作,如嬰兒撫觸等。綜合考慮以上的實際情況,為了讓學生既能完成課程的學習,又能訓練崗位能力,還能在各項考試(考證)中更具競爭力,在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后,兒科護理教研室采用了“課崗證”融合的設計思路,即在課程教學中既融入崗位需求,又滿足考證需要,對部分兒科護理實驗課進行了改革,現介紹如下。

1設計背景

(1)保證課程學習需要:課程的學習還是以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操作練習為主要任務(如新生兒沐浴及體格測量等),所以在進行教學改革時,應優先保證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在合理安排時間的前提下進行其他訓練。(2)符合崗位工作需要: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護士僅僅具備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還不足以很好地完成護理工作,還應具備臨床思維和溝通能力。因此,實驗課應考慮如何幫助學生學會基本的臨床思維方法,并進行溝通技巧訓練,包括健康宣教與操作指導等。(3)滿足各種考證需要:根據學生的考證需要,合理安排理論及操作教學。掌握操作對理論學習也是有幫助的,比如臀紅護理,經過實訓后的學生對該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

2內容設置

(1)基本操作技能訓練。職業教育要求學生具有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因此在兒科護理的實驗課上,應當教會學生兒科最基本的操作,包括兒科常用設備的使用和常用護理操作。同時,在實訓項目設置上必須兼顧教學大綱需要、學生考證需要。部分實訓項目操作步驟多、耗時長,如新生兒沐浴、體格測量等,不適合以綜合訓練的形式開展,需要專門安排時間進行示教和練習;而另一部分操作相對簡單、用時短,可通過綜合訓練的形式進行教學。(2)必不可少的溝通技巧訓練。護士在工作中不僅要正確執行醫囑、配合搶救,還要承擔宣傳健康知識、開展健康教育的工作,其中就包括護理技能的指導和健康知識宣教。在下面的病例討論中也可以看出,我們在設計病例問題時充分考慮了對學生溝通能力的訓練。馬潔等的研究也認為,講授配合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安全分析等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溝通技能。(3)臨床思維能力訓練。要求針對病例的討論問題有可操作性,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隨著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分布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以病例為載體的選擇題(A2、A3、A4)出現在試卷中。通過對病例的分析,發現存在的護理問題,引出相關的護理措施及操作,這樣的思維流程不僅符合臨床工作思維,也符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以消化系統病例為例:趙某某,男,1歲,因“大便稀溏2天”入院。近兩日食欲不佳,嘔吐兩次,小便明顯減少。入院體檢:體溫:37.1℃,呼吸:32次/分,脈搏122次/分,體重9kg。皮膚干燥,彈性較差,前囟凹陷,唇色鮮紅。腹平軟,腸鳴音亢進。診斷為小兒腹瀉伴中度脫水、代謝性酸中毒。討論:①你按醫囑前去為患兒抽血查血清電解質和血氣分析,患兒家長不理解為什么要給孩子抽血,請向他解釋檢查的目的和意義。②患兒家長因為患兒的液體滴了幾個小時都沒滴完,加上患兒時有哭鬧,有些不耐煩,問你今天要輸幾瓶液,請你給他解釋一下今天大概的補液總量及原因。③醫生給患兒開了一些ORS(口服補液鹽),請你向患兒家長說明它的用途及使用方法。④你給患兒檢查時,發現他的肛周發紅,請對他進行臀部皮膚護理。由病例及問題可以看出,討論的內容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學習層面,還包括技能訓練及臨床思維訓練。與消化系統相關的主要護理操作是臀紅護理及預防,這一內容也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所以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既是崗位要求,也是考證要求。通過對這個病例的討論和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臀紅護理及預防的具體操作流程,而且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記憶。

3教學實施

根據各班人數將學生按5人/小組進行分配,每4個小組配一位帶教教師。(1)集中講解:在最初的20~30分鐘內進行,內容包括章節重點的簡單回顧、與本章節內容相關的設備知識及操作。對學生沒有學過的操作進行示范或播放錄像,說明本次綜合實訓課的病例問題及需要學生思考、解決的問題。例如在呼吸系統疾病患兒護理的綜合實訓課上,教師給學生展示氧療的設備,包括鼻導管、面罩等,重點介紹兒科特有的頭罩吸氧,并通過錄像讓學生學習嬰兒被動操,說明該操對嬰兒肺部保健的意義;在消化系統疾病患兒護理的綜合實訓課中,重點示范嬰兒臀部護理,特別是臀紅的預防和護理。(2)學生分組進行練習和病例任務演練。在完成集中示教后,學生分組練習,并按病例中的要求完成相應的操作任務或溝通工作,如指導患兒家長拍背的注意事項、給患兒進行相關護理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觀察學生表現,實施評價。(3)操作回示及教師點評。在最后的20分鐘時間里,教師抽取各組學生展示練習及討論結果,溝通對話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技能操作可在模型上進行。師生均可對操作的學生進行點評。

4教學體會

4.1精心設計,保證質量

由于教學計劃的安排,各班的實驗主講教師并不固定,為了保證改革后各班的教學信息一致,教研室必須進行多次集體備課,對教學細節進行討論,可在首次課后及時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及時調整,以保證教學質量。新方案實施后,學生參加育嬰師等考試的通過率均達90%以上。

4.2理實一體,相互聯系

在以往單一的實訓課中,操作與理論知識聯系不緊密,病例討論課也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討論,不涉及操作內容。而改革后的綜合實訓課以病例為線索、以任務為引導,將理論學習貫穿于實踐操作中,促使學生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完成對理論知識的復習。同時,以理論指導實踐操作,學生明確了崗位工作的意義,有利于培養崗位情感,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3激發興趣,促進學習

從教學實施情況看,學生對新增設的實訓項目很有興趣,特別是嬰兒被動操、配奶等實用性強的內容,無論在學習還是練習時都認真投入,激發了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由于教學內容與學生考證內容息息相關,學生也能自覺進行相關練習。同時,工作情境的設置也促進了學生的相互溝通,他們不僅在學習的過程中增進了交流,也在模擬環境中感受了護患之間的溝通,比單純的技能訓練更有挑戰性。綜上所述,基于“課崗證”融合的兒科護理實驗課改革,使學生能更認真地對待學習。目前,任課教師已面向學生開展改革意見征集,這項改革還在不斷完善中,希望得到更多的反饋。

作者:吳岸晶 賀艷 黃婉霞 張梅珍 單位:廣州醫科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