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溝通SOP在兒科護理的應用

時間:2022-02-19 11:08:56

導語:有效溝通SOP在兒科護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效溝通SOP在兒科護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有效溝通標準作業程序(sop)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①根據兒科護理隊伍和特殊患兒群體的特點,制定適合于兒科各項操作和各類接待時等不同場景的有效溝通SOP小冊,即溝通交流語言規范,讓護士學習。②針對每一次因護士溝通不良引發的糾紛和投訴,組織全體護士進行討論、分析存在的問題,護士分組(以患兒家長和護士的角色)模擬回放當時情景,讓護士現場查找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每1次培訓活動后護士必須講述自己的心得體會,然后追蹤查看溝通交流效果。結果護患糾紛和差錯發生率降低,患兒及家長的滿意度提高,護士溝通交流技巧、整體綜合素質明顯提高。結論制定有效SOP,進行護士多元化的培訓,對降低兒科糾紛、投訴發生和提高護士綜合素質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兒科;護理;SOP;有效溝通

護理之核心為溝通,溝通即為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信息的過程。這項工作在兒科這個高風險的科室顯得尤為重要,因其所面對的患者無法自身陳述病情,并且患者更是家長的“小太陽”,使本來就不輕松的護理工作更加特殊化、負責化[1]。所以,加強年輕護士溝通交流技巧的培訓,讓護士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加強責任心,使患兒家長體會到優質護理服務真正內涵。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就是將某一事件的標準操作步驟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用來指導和規范日常的工作。

1一般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兒科發生的護患沖突事件9例,因溝通交流不良引起的5例,占55%;責任心不強的1例,占11%;因護理技術不到位引發沖突的1例,占11%;對醫療工作不滿發泄在護士身上,護士又不能靈活處理引發的沖突2例,占22%。

1.2護理人員資料分析

2014年發生9例護患沖突當事人的信息,主管護師1名,護師3名,護士3名,工作年限最長37年,最短的2年。原因與職稱級別和工作年限沒有太大的關系,相反與當事護士的性格特點如孤僻、內向,不會換位思考和不善于與人溝通交流有很大關系。

2方法

2.12015年1月開始對護士進行溝通交流技巧的培訓,教會護士學會評估,警覺過激情緒家長等高危投訴人群的識別能力,及時干預。2.2每月均要對本科所有出院患者發放患者對護士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有10項內容,每項按滿意3分、一般2分、不滿意1分,月底匯總調查結果,分析存在的問題、原因和整改措施并追蹤整改效果。2.3制定有效溝通SOP。制定符合兒科護理工作特色的溝通交流手冊,將兒科常規操作流程,包括出入院的接待語言,如何分診和識別危、急、重癥患兒,兒科常規護理操作中的語言交流技巧,凡事需要與患者進行必要交流的內容,尤其是對于有激惹傾向的家長。用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制成冊,書的大小以能放在工作服口袋內為宜,方便攜帶和閱讀。2.4進行情景模擬培訓,并考核。由護士長和組長分別扮演護士和患兒家長角色,設置有具體故事情節的案例,收集平時易發生糾紛沖突的事件,進行情景再現經典回放,使護士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演練結束,讓護士自由點評存在的問題,利用發散思維充分發揮護士的想象力,查找出問題根源,并提出改進措施,然后在工作中遇到類似情節的事件進行跟蹤督查,了解對培訓內容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晨會后花10min學習然后現場提問培訓的內容,了解從理論上掌握的情況;以跟班作業的形式,查看實際溝通交流情況,當場點評存在的問題和注意點。2.5巧用心理學的認知行為療法。分析科室發生護患沖突的原因,多數與護士的性格特點如孤僻、內向,不會換位思考和不善于與人溝通交流有關,其核心問題是改變護士對兒科特殊患兒人群的認知,改變護理服務的理念,克服消極、被動情緒。讓護士知道患兒及其家長尚未發展到能夠完全對抽象事物進行認知,所以溝通中運用做動作使家長滿意,與患兒家長有效溝通交流非常重要。尤其是6歲以下的兒童用姿勢、指物、做面部各種表情也會有很大幫助,切忌用冷漠、生硬的態度。2.6認真對待每次發生的護患沖突。對于每次發生的護患沖突,均組織全體護士討論,一一分析發生原因,總結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按PDCA的工作模式進行追蹤檢查,查看整改效果。對于有情緒過激行為的家長示為糾紛、投訴的高危人群,列為重點交接班內容,提高警覺性和識別能力,及時消除不良隱患,杜絕護患沖突發生。2.7新老護士傳、幫、帶。在護理人員排班上進行新老搭配,溝通能力強弱的搭配,組織溝通能力強的護士進行溝通交流的理論培訓。

3結果

3.1通過情景模擬培訓,典型案例回放,心理認知能力培訓,提高護士的溝通交流技巧,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增強,認真執行首問和首次接診負責制;護士在與患者溝通交流過程中學會相互學習,尤其是溝通交流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更應發揮積極主動的幫扶作用,引導低年資護士如何化解矛盾,發現糾紛相互補臺,及時平息糾紛隱患。3.2每月均要對兒科所有出院患者發放患者對護士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2014年1月—12月住院患者的總例數839例,對護士滿意的例數755例,住院患者的對護士滿意度平均為89.98%;2015年1月—8月住院患者的總例數681例,對護士滿意的例數665例,住院患者的對護士滿意度平均為97.65%。3.3各項投訴指標的統計對比,投訴率明顯下降,2014年1月—12月我院兒科發生的護患沖突事件9例,因溝通交流不良引起的占5例,占55%;責任心不強的1例,占11%;因護理技術不到位引發沖突的1例,占11%;對醫療工作不滿發泄在護士身上,護士又不能靈活處理引發的沖突2例占22%。2015年同期共發生護患沖突事件3例,溝通交流不良1例,占33%,責任心不強1例,占33%,家長無聊起鬧1例,占33%。

4討論

4.1本文制定的有效溝通SOP有以下三種用處:4.1.1將護理工作中積累下來的技術、經驗和溝通交流技巧。制定成通俗易懂規范交流手冊;對兒科護理人員進行短期的培訓,使其快速掌握溝通交流技巧。4.1.2根據溝通交流規范標準,討論發生不良護患沖突的原因,提出改進措施,規范和約束護士的職業行為,樹立良好的護理團隊服務形象,取得患者的信賴與滿意。4.1.3SOP是貫徹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精神核心(說,寫,做一致)的具體體現,實現兒科護理管理規范化,操作流程條理化、標準化、形象化、簡單化,是護理工作中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術資料。4.2護患溝通是護患之間構筑的一座橋梁,對改善護患關系有推進作用。在兒科護理工作中,通過有效的溝通,可以增進護士與患兒及其家長的親和力,避免了一些在臨床中常見的因互相不理解而產生的誤會、爭執,防止醫療糾紛發生[2]。但臨床上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兒科醫生緊缺,患兒就診等待時間較長,護士與患兒之間的溝通非常有限,為更好地提高兒科護理質量,促進護士與患兒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對滿足其對醫療信息的需要和減少醫療糾紛,正確認識護患關系,加強護患交流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兒科特殊就診群體,制作符合兒科特色的溝通交流規范,加強兒科護理人員的溝通交流技巧,更能有效地降低兒科糾紛、投訴發生率,提高患兒及其家長對兒科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作者:羅文英 單位: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張光環,王敏.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當代護理雜志,2009,32(3):189-190.

[2]張玉花.淺談溝通技巧在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前沿,2012,2(7):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