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創傷后精神障礙心理護理論文

時間:2022-09-27 10:16:00

導語:骨科創傷后精神障礙心理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創傷后精神障礙心理護理論文

【關鍵詞】骨科創傷

臨床工作中,骨科患者由于非腦源性創傷引發的精神病癥狀和反應性精神障礙并不少見,因此,給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缺乏相關知識和對該疾病的認識以及??谱o理經驗,就會使護理工作處于相對被動的局面。

1995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共收治因骨科創傷引發的反應性精神障礙7例?,F分析該類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并淺談心理護理體會。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男4例,女3例。年齡19~45歲,平均26歲。四肢多發性骨折5例,脊柱骨折2例。患者受傷后入院至出現反應性精神障礙的時間為1~3天,平均2.5天。精神障礙的類型:焦慮癥合并癔癥4例,抑郁癥3例。

1.2臨床表現焦慮癥合并癔病患者主要表現為煩躁譫妄、不能分辨周圍人群、胡言亂語且有攻擊性行為。抑郁癥者主要表現為長時間不語、對人漠然、答非所問、有輕生心理等。所有患者均有24h以上未眠史,并有拒食、大小便失禁、不能配合治療等癥狀。

1.3藥物治療懷疑為反應性精神障礙者,應及時向主管醫師報告。確診后在急性發作期,一般先予以安定肌注,必要時加用冬眠療法。煩躁明顯、安定治療無效時,改用三唑侖和鹽酸泰必利口服。抑郁癥者予以氯丙咪嗪口服。藥物治療均需按醫囑定時、定量、親自執行。

1.4心理護理首先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態度,細致的觀察,嫻熟的護理技術取得患者的信賴。建立良好的陳設景觀、病房的治療生活滿意度。根據患者病情、受教育程度、工作和家庭背景等情況綜合考慮,施以相應的心理疏導,認真解釋病情,讓其了解治療方式方法及結果,向患者解釋各種康復治療會使患者的各種功能得到補救和改善。說明各種治療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使其體會到護理人員的真誠和關愛。文化層次高的患者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各種治療的方式方法,因此這些患者的心理康復治療比較順利。在護理時,應通過家屬或同患者談話了解患者傷前性格類型及相關情況,如受傷原因、事故過程、現場搶救情況及過去有無外傷史、有無家族精神病史、服藥情況等,為心理干預奠定基礎。根據入院后了解的情況,如創傷后疼痛難以忍受;對疾病認識不足;受傷時刺激尚未完全消除;入院后環境適應性差;擔心因經濟困難難以承受醫療費用;擔心日后難以康復,尤其是肢體喪失、脊柱骨折并截癱患者等,并根據患者的身心特點實施不同的措施。對輕生患者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其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積極配合治療及康復。要尊重患者的感情和志向,不傷害其自尊心,與其進行語言及非語言的交流,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減輕其痛苦,提高舒適性。通過詢問其感覺,握手等方法接近患者,避免其產生新的心理壓力。不僅通過語言直接交流,還可進行幻燈或圖片來宣講,也可讓其與手術后患者同室,可減輕其焦慮。

1.5結果7例患者經5個月~10年隨訪,7例均康復。

2心理護理體會

2.1重視心理狀況的分析與評估創傷骨科患者因肢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暴力打擊,出現肢體感覺運動障礙,伴有疼痛、出血,甚至創傷失血性休克。意外受傷患者,不敢想象受傷的情景,如同夢魘一樣,極其恐懼、煩躁;輕生患者,表情冷漠,拒絕治療;酒后受傷患者,出現激動、躁狂等情緒,均給護理及康復工作帶來困難。正確認識個體應激是心理康復的基礎,創傷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應急反應。患者因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會產生不同顧慮,尤其對截癱、肢體喪失及其他影響生活能力的并發癥,更是彷徨、焦慮、痛苦、憤慨甚至心理扭曲、輕生。護理人員要認真分析患者的病因,認清創傷后反應性精神障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颊咭驅搨拿舾行?、耐受性不同而產生不同強度的反應。主要系大腦長時間未能休息,而引起腦功能嚴重紊亂。

2.2重視對患者心理的動態觀察對患者入院后的心理變化進行動態觀察并排除器質性疾病或腦源性損傷所引起的性格改變,如休克、顱內高壓、創傷后脂肪栓塞綜合征等,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對有精神癥狀及24h以上難以入眠者,應及時向醫生報告,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本組7例患者均有24h以上不眠史,故及時充分的睡眠是防治引發反應性精神障礙的重要環節。

2.3加強心理干預骨科創傷后反應性精神障礙與精神分裂癥等其他精神病的治療存在顯著差別。藥物主要用于急性期控制癥狀,心理干預才是最重要的防治手段。由于我國絕大多數醫院缺乏臨床心理治療醫師,對患者的心理治療尤其是在非精神病者主要由醫護人員及家屬承擔。積極與患者有關的親屬,朋友及單位同志聯絡,不可忽視社會支持力量,共同關注其護理保障及經費支持。患者出現情緒反應時,應注意疏導和情感支持。出現攻擊性行為時,在防他人受傷害的同時,要保證患者的人身安全。許多患者在入院后出現偏激言語和行為,與醫護人員的工作方法不當有一定的關系,如缺乏交流、缺乏耐心、不規范操作或言語刺激等均可加劇患者精神反應。因此需建立護患間的信任感和互相理解,以病人為中心加強醫德建設,技術上精益求精,實施整體護理。在加強心理干預的同時,需營造適宜的治療環境,如安靜的周圍環境、柔和的室內顏色、舒緩的音樂等,以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2.4重視骨科創傷及其并發癥的護理對骨科創傷的原發病應及時、科學、合理地進行處理,盡量縮短術前準備時間。對不配合治療的患者,在精神病治療的同時,應注意原發病的護理,如觀察并調整骨牽引裝置、石膏外固定等,積極防治創傷后其他并發癥等。要重視全身營養支持,予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類食物等。精神障礙的患者患病時生存意識差,因低蛋白血癥、貧血、免疫功能低下,特別是脊椎骨折合并截癱的患者,易引起肺部感染、褥瘡、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應在家屬配合下及時予以翻身、按摩、拍胸、霧化吸入等。